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知识 > 茶叶炒制 > 酵母面包有哪些做法窍门

酵母面包有哪些做法窍门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20 16:35 点击85次

使用发酵粉做面包是一种快速且简单的方法,以下是详细的步骤:

**材料:**

- 高筋面粉 500克

- 干酵母(发酵粉) 5克

- 温水 300毫升

- 盐 1茶匙

- 糖 1大勺(可选,有助于发酵)

- 橄榄油或黄油 30克

**步骤:**

1. 激活发酵粉:将干酵母倒入温水中,搅拌均匀,让酵母溶解。如果使用活性干酵母,建议先将其与一部分温水混合,静置10分钟左右,待其活化。

2. 准备面团:在一个大碗中,将高筋面粉筛入,加入盐和糖(如果使用),搅拌均匀。然后将溶解了酵母的温水倒入面粉中,开始揉面。

3. 揉面:将面粉和液体混合后,用手揉成面团,逐渐加入橄榄油或融化的黄油,继续揉面直到面团光滑有弹性,大约需要10分钟。

4. 发酵:将揉好的面团放入涂有少量油的碗中,覆盖湿布或者保鲜膜,放在温暖处进行第一次发酵,一般需要1小时左右,直到面团体积增大到原来的两倍。

5. 分割和整形:发酵好的面团取出,轻轻按压排气,然后分割成所需大小的小面团。将每个小面团揉圆后,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整形成面包形状,如长棍形、圆球状等。

6. 二次发酵:将整形后的面团放在烤盘上,再次覆盖湿布或保鲜膜,进行第二次发酵,约30分钟,直到体积再次膨胀。

7. 预热烤箱:在面团二次发酵的同时,将烤箱预热至200摄氏度。

8. 烘焙:将发酵好的面团放入预热好的烤箱中,烘烤约20-30分钟,直到面包表面呈金黄色且底部敲击声音坚实。

9. 冷却:烘焙完成后,将面包取出放置在冷却架上,待完全冷却后即可切片食用。

**小贴士:**

- 发酵粉的种类和品牌可能会有所不同,请按照包装上的说明进行使用。

- 发酵温度和湿度对发酵效果有很大影响,理想的发酵环境是温度在25-30摄氏度,湿度在75%-85%。

- 为了获得更好的口感和色泽,可以在烘焙前在面包表面刷上一层蛋液或牛奶。

- 面包完全冷却后再进行切片,这样切片时不会压扁面包,保持面包的蓬松结构。

通过以上步骤,你可以轻松地在家制作出美味的面包。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你还可以尝试添加不同的食材,如坚果、果干等,制作出更多口味的面包。

天然酵母面包配方做法窍门

不需要放酵母:

天然酵母是由覆着于谷物、果实上和自然界中多种细菌培养而成。天然酵母比一般酵母风味更佳,因为天然酵母能使面粉充分吸收水分,熟成时间长,另一方面是天然酵母由多种菌培养而成,在烘焙时,每一种菌都会散发不同的香味,让面包的风味更多样化。

一,天然酵母喜欢偏酸性的生长环境,它在细菌产生乳酸和醋酸后会茁壮成长,而这两种有机酸会使面包略带酸味。

二,用天然酵母做出来的面包带着淡淡的发酵香和小麦香,面包内部的空洞会因酵母的活力而大小不一,因此产生松软的口感和迷人的香味。

天然酵母面包怎么做窍门

天然酵母面包的基础发酵时间是根据不同的配方和温度变化而有所不同。通常来说,它需要6-12小时的时间进行初次发酵,以充分发酵出面团中的酵母并产生口感与味道。

然后,将面团揉成一个球形并进行第二次发酵,时间通常在1-3个小时之间,这个过程非常关键,因为它让面包现出蓬松、柔软、富有弹性和美味的口感。因此,对于想制作出完美天然酵母面包的家庭烘焙人士来说,严格掌握基础发酵时间是至关重要的。

红茶面包详细做法

不喝茶比较好,茶水会冲淡肠胃中的消化液不利于消化,加重肠胃负担。会把食物残渣冲到阑尾。 茶叶中含有大量的单宁酸。早餐一边吃面包一边喝茶就会使胃中未来得及消化的蛋白质同单宁酸结合成一种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质,而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更重要的是,茶叶妨碍了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如果饭后喝了用15克干茶叶冲泡的茶水,会使食物中铁的吸收降低50%,长期如此,就要影响人的消化功能,甚至引起缺铁性贫血。

红茶面包配方和做法

红茶吐司面包的做法很简单,首先将面粉、盐、糖、酵母混合,加入打好的鸡蛋和牛奶,揉成面团并加入切碎的红茶叶,静置至两倍大小后,烤箱预热至180度,刷上蛋液后烘烤约30分钟。

待面包出炉后,取出在表面刷上糖浆,让面包表面呈现漂亮的光泽。以上就是简单的红茶吐司面包的制作步骤,吃起来软糯并带有淡淡的茶香,非常美味。

鲜酵母面包家庭做法


这个要视酵母的品种而定。一般而言:

鲜酵母:面粉=2%:100%

干酵母:面粉=1%:100%

这个比例是通用比例,还可以依据室温的变化作一些微微的调整。比如室温过低的环境可稍多加0.2%的酵母等,而室温过高的环境则可以少加0.2%左右的酵母等。在实际生产中通过酵母添加量增减,以帮助控制发酵的进度。

本文《酵母面包有哪些做法窍门》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haozhi-214508.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