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圆象征团圆、美好,元宵节吃汤圆意味着一家在新一年里会阖家幸福,团团圆圆,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
汤圆是在宋朝时期浙江宁波一代首先兴起的一种食物,用黑芝麻、猪油、白砂糖作为馅料,先将黑芝麻磨成粉状,然后拌上猪油和砂糖团成球,这就是汤圆的馅料。用糯米粉和面做皮,将馅料放在糯米皮里,团成小球,放在水里煮。这种食物煮熟之后吃着香甜可口,还很有趣,所以很受大家的欢迎。又因为这种糯米圆子在煮的时候,在水里上下浮沉,所以一开始给它起名字叫“浮元子”,后来才叫汤圆。
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所以说,元宵节吃元宵或者汤圆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
元宵节吃汤圆,除了寓意喜庆合家团团圆圆,还有御寒、补脾胃、益肺气之养生功效。元宵汤圆的材料主要是糯米,《本草纲目》中指出,糯米是补脾胃、益肺气之谷。糯米味甘、性温,吃后能补养人体气血,滋养脾胃。
冬季最冷是三九,目前虽然已过,但天气乍暖还寒,寒冷天最容易亏损的就是胃气。古人在正月十五闹元宵时用糯米材料制作汤圆,除了糯米有粘性,包圆容易下锅不会散开,还因糯米具有御寒方面的特性。
汤圆本身就是用糯米做的皮,自带一些甜味,所以在吃汤圆的时候要适当放糖,避免大量的糖分摄入引起脾胃不适。汤圆的吃法还有很多,在汤里可以放一些糖桂花、甜酒酿或者桂圆、红枣之类,要是想在冬日里达到一些驱寒的作用,还可以在汤里放一点姜汤。
吃汤圆是我们的传统习俗,南方地区过年必不可少的就是汤圆,“圆”代表着“团圆”“圆满”,吃汤圆,是家庭和谐、吉祥的意思。
二、元宵节吃汤圆的由来故事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据资料记载,元宵节大约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到了明清时期便与春节、中秋节一起被称为中国民间的三大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宋人周必大的《平园续稿》中有“元宵煮浮元子,前辈似未曾赋此”之说。据记载,唐朝时,元宵节吃“面茧”“圆不落角”。到了南宋,出现了“乳糖圆子”,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宋代周必大所写的《元宵煮浮圆子》诗,里面有“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的诗句。及至明朝,“元宵”的称呼就比较多了。
后来,元宵又称为“汤元”。清代李调元的诗句“风雨夜祭人散尽,孤灯又唤卖汤元”即是指此。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大总统的职位,他忌讳谐音“袁消”的“元宵”,于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将元宵改为“汤圆”。这种小吃的名称,几经变易,才被固定下来。
汤圆制作流程作文
农历正⽉⼗五是元宵节,⼜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我国汉族民俗传统节⽇。正⽉是农历的元⽇,古⼈称夜为“宵”,⽽⼗五⽇⼜是⼀年中第⼀个⽉圆之夜。
“去外婆家吃汤圆喽!”我⾼兴地⼤叫着上了车。过了⼀会⼉我们到了外婆家只见外婆熟练地⽤⼿揪了⼀⼩团湿⾯,挤压成圆⽚形状后,⽤筷⼦挑⼀团⾁馅在糯⽶⽚上,在⽤双⼿边转边
元宵节就要到了,元宵节有甜甜的元宵可以吃,我的⼼⾥就感觉到幸福满满的,因为我是最喜欢吃汤圆的了。
那汤圆⽩⽩的,像⼏颗⽩得像雪⼀样的珍珠。我最喜欢吃芝⿇汤圆和没有馅的汤圆。芝⿇汤圆是个“⼤个⼦”,
新年美食汤圆制作过程作文
做汤圆先从柜子里拿出糯米粉和芝麻馅,先将一部分糯米粉加上适当的热开水均匀搅拌,渐渐地它会越来越来粘稠,再用手使劲地将面团揉搓。不一会儿,本是细细的糯米粉,来了个华丽大转身,变成了软软粘粘的面团。再用刀把面团来个“五马分尸”,切成一个个小面团,握在手里捏一捏,接着用手把它揉成一个大面团,下一部可重要了,将它用手指抠成一个洞,这可不能太深,这样皮太薄,馅就会露出来的,要恰到好处,而且边缘不能太厚了,这做汤圆的讲究真是太多了。皮做好了,再将里面填上诱人的芝麻。小心翼翼地将它合上,用手轻轻地搓一搓就完成了。
制作完成之后,就把它放到开水里边煮,直到把它煮熟为止
汤圆的制作过程作文该怎么写
做汤圆 “成功了!成功了”我举着汤圆叫喊着,爸爸妈妈直夸我真能干。
正月十五那一天,我们全家在厨房里包汤圆。做汤圆开始了。我拿起面团,把它搓圆了,我一边看着大人做,一边搓汤圆。看着看着,我竟忘了自己的汤圆,结果,汤圆搓成了一个大饼。我不甘心,再把面团搓成一个圆,这一次我可没有再犯错误了。我仔细地看着大人们包汤圆,终于明白了,我用右手大拇指伸进汤圆里面,然后洒上些干粉,用大拇指把汤圆捏成一只小碗。然后我夹起我最爱吃的白糖馅,可是因为夹了太多,汤裂开来了。这次可好,汤圆没做成,还白白浪费了白糖馅和面团。“我发誓我一定要做好汤圆!”我再抓起一个面团,认真仔细地看大人们做,这一次我终于开窍了。终于我成功了!吃着自己包的汤圆,我心里感到无比的高兴和自豪,因为这是自己的劳动得来的成果啊!红薯糕的制作全过程作文
1。 原料红薯500克,南瓜500克,糯米200克。
2。 工艺流程原料预处理—第一次蒸煮—和料—搓条—第二次蒸煮—干 燥—切片、包装—成品3。 制作方法(1) 原料预处理:先选择个大、无破损的红皮品种的红薯, 去蒂去皮,切成片或小块;南瓜选择充分成熟、无破损的扁平 瓜,去皮后切成与红薯大小一致的小块或小片,洗净备用;将糯 米粉碎成干粉待用。
(2) 第一次蒸煮:将切好的南瓜和红薯置蒸锅内,以旺火将其蒸熟。(3) 和料:把蒸熟的红薯、南瓜放人和面盆,加人糯米粉, 充分揉搓和料。(4) 搓条:将和好的料搓成圆条。
(5) 第二次蒸煮:把搓好的圆条人蒸锅进行第二次蒸煮,蒸 至熟烂。(6) 干燥:将蒸熟的圆条晾干,再入烘房烘烤。 烘烤温度以 50°C〜60°C为宜,当烘至不黏手、有弹性时,即可取出晾凉。
(7) 切片、包装:将圆条切成薄片,用食品袋包装密封,即 为成品。
本文《包汤圆的制作过程作文》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haozhi-154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