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紫陶的优缺点
一、紫陶泥料的优点
建水紫陶的泥料取自建水当地的五彩山,天然健康的泥料富含人体所需的铁、钠、钙、钾等微量元素,尤其铁元素含量十分丰富,不仅在使用过程中促进人体健康吸收,在制作工艺上有利于制作出美轮美奂的紫陶用品。
区别于紫砂,紫陶的泥料更加细腻均匀,目数200-300左右,烧制收缩率可达20%,含铁量高,使其器型硬度高,强度大,表面有金属感,叩击有金石之声。
泥料的独特性还体现在成品颜色上,采用不同的泥料以及同一种泥料在不同的烧制气氛下,都会形成不同的成品颜色。
二、紫陶壶使用的特点
因其泥料细腻,含铁量高,做壶以下几大特点:
1、一把壶可以喝多种茶而不串味。
2、特有的阴刻阳填和雕刻工艺的装饰风格,美观特色。
3、还原烧制成紫黑色,打磨成特有的古铜色,古朴韵味。
4、天然高含铁量矿土,安全活水,全流程手工制作,每一把都独一无二。
三、紫陶壶泡茶的优点
建水紫陶尤其适合用来冲泡普洱茶,作为云南土生土长的茶道与器道,在地理位置上的靠近,有了相近的“物性”,在云南人的情感上,有了共通的“人性”。两者在物质与精神上的相伴相生。同水同源,一方陶器品味一方茶饮。
冲泡普洱生茶新茶时,建水陶因含铁量高,导热性好,散热性也好,不会长时间高温闷茶,水温自然不容易偏高;建水陶密度高,香气物质不容易被壶所吸收,更能聚香,香气会比较清扬。
冲泡普洱熟茶新茶时,口感上与盖碗接近,且又有略优于盖碗的地方,建水紫陶具有一定的吸附性,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熟茶中的杂味和渥堆味。
冲泡普洱生茶老茶时,建陶本身由于有一定的吸附性,可以较好处理生茶在长期的存储中难免会沾染一些灰尘或者异味,起到一定的“修正”能力,使得老生茶滋味更为醇正。
冲泡普洱熟茶老茶时,对于茶箐较为幼嫩的茶品,能够降低茶汤过浓形成酱油汤的几率。对于茶箐等相对粗老一些的,建水紫陶细密的密度能够更好的维持温度,使茶梗、老叶中的内含物质充分溢出。
建水紫陶的正确使用方法
建水紫陶新水缸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新水缸需要先清洗干净,使用温水和清洁剂进行清洗。
其次,需要将水缸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晾干,避免水分残留导致细菌滋生。
最后,使用前需要先进行水的调节,逐渐加入水,并观察水温和水质,确保水缸符合要求。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定期清洗和消毒,避免水质受到污染。
建水黑陶和紫陶的区别
黑陶有可塑性高,成品轻薄等特点。龙山黑陶就被冠以黑如漆,声如磬,薄如纸等美誉。而土陶只有可塑性好,透气性良好的特点。
建水紫陶与建水陶的区别
德化紫陶和建水紫陶的产地不同,德化紫陶产于福建德化,建水紫陶产于云南建水。两者在泥料、制作工艺和装饰手法上也有所不同。
德化紫陶的泥料主要是红壤土,建水紫陶的泥料主要是五彩土。在制作工艺上,德化紫陶多采用手工拉坯,再进行雕刻、堆塑、彩绘等装饰,而建水紫陶则多采用阴刻阳填、无釉磨光等手法。在装饰手法上,德化紫陶多以自然风光、花鸟鱼虫等为题材,建水紫陶则多以梅兰竹菊、山水人物等为题材。
总的来说,德化紫陶和建水紫陶各具特色,都是中国传统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水紫陶主要价值
建水紫陶是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工艺品。其制作源远流长,自宋末年间开始生产陶器,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瓷,清有紫陶的说法,紫陶属传统的名优产品。1953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建水紫陶被国家文化部列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与江苏宜兴紫砂陶、广西钦州坭兴陶、四川荣昌安陶(1997年重庆直辖后,改为重庆荣昌)并驾齐名。
本文《建水紫陶的作用》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gongxiao-20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