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流程如下所述
1、采摘
红茶现采现制,以保持鲜叶的有效成分。
2、萎调
将采下的鲜叶晒在鲜簟上,在日光下凉晒至颜色暗绿色。
3、揉捻
将萎调后的生叶人工揉成条状,适度揉出茶汁。
4、发酵
将揉捻叶置于木桶或竹篓中,加力压紧,盖湿布在日光下焐晒,并散发茶香,即成毛茶湿坯。发酵是红茶制作的独特阶段,是决定祁红茶品质的关键,发酵室温控制在30度以下,经过发酵叶色转红,形成祁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
5、烘干
将湿坯用太阳晒,遇阴雨天用炭火烘焙,至五、六成干,俗称毛茶。
6、筛分
在大茶间、下身间、尾子间分3个地理进行,全过程要经过不同型号茶筛十余种,分出各号头茶。
7、拣剔
将筛分过的各号茶中的轻片、破片、黄片、茶梗和杂物等手拣剔除。
8、包装
所有的工序完成以后,红茶外采用木箱,内用锡箔纸,进行包装封存。
红茶加工厂制作全程
杀青:是制茶的初制工艺之一,杀青的主要目的是在短时间内利用高温破坏鲜叶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抑制多酚类酶促氧化,防止鲜叶变红,同时,叶片在高温失水的情况下会变得柔软,方便揉捻。
除此之外,还可以散发青草味,促进茶香气的形成,杀青要求做到杀匀杀透,老而不焦。
红茶加工厂视频教程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始建于1938年,占地面积1350亩,是云南省唯一从事茶叶综合研究的省级科研单位。内设党政办公室、科技管理科、计划财务科和科技成果转化科四个二级部门和茶树种质创新与改良中心、茶树品种选育中心、茶树种植工程中心、茶叶加工与检测中心、茶树植保研究中心、咖啡研究中心和茶叶咖啡品鉴中心。依托建有国家种质大叶茶树资源圃、西双版纳普洱茶研究院、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西双版纳综合试验站、国家茶叶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平台。现有在职职工123人,其中高级职称31人,中级职称34人,博士3人、硕士12人,省委联系专家1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3人,省农科院中青年学术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人,硕士生导师3人。
建所以来,承担完成了200余项研究课题,获科技成果奖60余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20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主编专著15部,参编专著10部,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科技论文600余篇;已获授权专利6项;申请茶树新品种保护6个,“紫娟茶”和“云茶1号”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是我国首批获植物新品种保护的茶树品种。建立了占地面积30亩的“国家种质勐海茶树圃”,已收集保存茶组植物28个种和7种非茶组植物的各类资源2200余份,包括有野生型、近缘种、过渡型、栽培型等种质资源材料,成为我国大叶茶树种质资源保存份数最多、种类最齐全的活体保存中心。筛选出茶树特异资源12份,茶树优质资源36份;选育出国家级、省级茶树良种29个,并在省内外推广应用200多万亩,其中,云抗10号在全省推广种植160余万亩,成为云南省的当家品种;“云南大叶茶密植速成高产栽培技术”被农业部列为全国重大推广项目,在全省重点茶区推广近200万亩,为全省茶叶产量的提高、效益的提升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全国率先提出兼顾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效益”的生态茶园理念,并成功示范推广20多万亩;编写出版了《云南有机茶生产规程》,2002年至今在全省推广种植有机茶园20余万亩;自上世纪三十年代末以来,开展普洱茶原料晒青毛茶、紧压茶工艺提升研究和普洱茶人工发酵技术研究,获得了普洱茶人工接种渥堆发酵技术专利。研制开发国家级、省部级名优茶叶新产品40余个,率先应用名优绿茶造型机械,研发生产机制造型名优工夫红茶,研制开发的云海白毫、佛香茶、滇红香曲、滇红金针、云红蟠毫、紫云红等产品多次荣获国家和省茶叶博览会大奖。在省内茶区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经过七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云南省茶叶科技创新的主要基地,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服务的中坚团队,已成为支撑云南茶产业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在未来的茶叶科技发展中,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将努力打造“中国大叶茶种质创新研发基地,中国普洱茶工艺创新研发基地”,为振兴中国普洱茶做出新的贡献。
红茶工艺工厂制作过程
一、萎凋分为室内加温萎凋和室外日光萎凋两种。萎凋程度,要求鲜叶尖失去光泽,叶质柔软梗折不断,叶脉呈透明状态即可;
二、60年代,揉捻这一工序又加以改进,采用了铁制55型电动揉捻机,提高制茶效率。揉捻时要使茶汁外流,叶卷成条即可;
三、发酵,俗称“发汗”,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指将揉捻好的茶胚装在篮子里,稍加压紧红茶,盖上温水浸过的发酵布,以增加发酵叶的温度和湿度,促进酵素活动,缩短发酵时间,一般在5~6小时后,叶脉呈红褐色,即可上焙烘干;
四、烘焙是把发酵适度的茶叶均匀搜集放在水筛上,每筛大约摊放2~2.5公斤左右,然后把水筛放置吊架上,下用纯松柴(湿的较好)燃烧,故小种红茶具有独特的纯松烟香味。
小型红茶加工厂
红茶的制作工艺:鲜叶、萎稠、揉捻、发酵及干燥。
1、鲜叶鲜叶验收与管理鲜叶的品质由鲜叶的嫩度、匀度、净度、鲜度四方面决定,鲜叶的验收即根据上述四方面决定鲜叶的价格进行收购。
2、萎凋萎凋是指将进厂鲜叶,经过一段时间失水,使一定硬脆的梗叶呈萎蔫凋谢状况的过程.萎凋既有物理方面的失水作用,也有内含物质的化学变化的过程。是红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形成红茶品质的基础工序。
红茶加工制作工艺流程
3、揉捻将萎凋叶在一定的压力下进行旋转运动,使茶叶细胞组织破损,溢出茶汁,紧卷条索的过程谓之揉捻。揉捻是形成工夫红茶品质的一道重要工序。
4、发酵俗称“发汗”,是指将揉捻叶呈一定厚度摊放于特定的发酵盘中,茶坯中化学成分在有氧的情况下继续氧化变色的过程。揉捻叶经过发酵,从而形成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发酵的目的在于使芽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在酶促作用下产生氧化聚合作用,其他化学成分亦相应的发生深刻的变化,使绿色的茶坯产生红变,形成红茶的色香味品质。发酵时,芽叶中含量最多的茶多酚,在多酚氧化酶的参与下,氧化形成邻醌,邻醌缩合形成联苯酚醒的中向物质,然后氧化聚合生成茶黄素、茶红素.变化大致按下列方式进行:没食子儿茶素及其没食子酸酯多酚氧化酶十氧邻醌缩合双黄烷醇还原联苯邻醌(中间产物)氧化茶黄素氧化茶红素白质结合沉淀不可溶性物质。
红茶加工制作工艺流程
5、干燥干燥是将发酵好的茶坯,采用高温烘焙,迅速蒸发水分达到保质干度的过程。千燥的好坏,直接影响毛茶品质。
红茶生产全过程
鲜叶-摊凉-萎凋-揉捻-发酵-干燥
我国红茶包括功夫红茶、红碎茶和小种红茶,其制法大同小异,都有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个工序。各种红茶的品质特点都是红汤红叶,色香味的形成都有类似的化学变化过程,只是变化的条件、程度上存在差异而已。一下是以功夫红茶为例,简介红茶的制造工艺。
萎凋:是指鲜叶经过一段时间失水,是一定硬脆的梗叶成萎蔫凋谢状况的过程,是红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经过萎凋,可适当蒸发水分,叶片弄柔,韧性增强,便于造行。此外,这一过程使青草味消失,茶叶清香欲现,是形成红茶香气的重要加工阶段。萎凋方法有自然萎凋和萎凋槽萎凋两种。自然萎凋即将茶叶薄摊在室内或室外阳光不太强处,鲜叶置于通气槽体中,通以热空气,以加速萎凋过程,这是目前普遍使用的萎凋方法。
揉捻:红茶揉捻的目的与绿茶相同。茶叶在揉捻过程中成形并增进色香味浓度,同时,由于,叶细胞被破坏,便于在酶的作用下进行必要的氧化,利于发酵的顺利进行。
发酵:发酵是红茶制作的独特阶段,经过发酵叶色由绿变红,形成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其机理是叶子在揉捻作用下,组织细胞膜结构受到破坏,透性增大,使多酚类物质与氧化酶充分接触,在酶促作用下产生氧化聚合作用,其他化学成分亦相应发生深刻变化,使绿色的茶叶产生红变,形成红茶的色香味品质。目前普遍使用发酵机控制温度和时间进行发酵。发酵适度的红茶,嫩叶色泽红匀,老叶红里泛青,青草气消失,具有熟果香。
干燥:是将发酵好的茶坯采用高温烘焙,迅速蒸发水分,以达到保质干燥的过程。其目的有三:利用高温迅速钝化酶的活性,停止发酵;蒸发水分、缩小体积、固定外形、保持干度以防霉变;散发大部分低沸点青草气味,激化并保留高沸点芳香物质,
本文《红茶加工全部过程》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haozhi-208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