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知识 > 茶叶鉴别 > 碎银子茶是怎么鉴别的

碎银子茶是怎么鉴别的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20 13:00 点击57次

正品碎银子茶怎么辨别

碎银子本质上属于普洱熟茶系列,是熟茶老茶头的再加工成品。普洱茶在发酵的过程中,通过人工翻动,茶叶会产生果胶,因为果胶是比较粘稠的,所以有些茶叶就粘在一起变成一团一团的疙瘩,这是老茶头。

老茶头有松有紧的,松的老茶头是翻堆频率高;而紧结的老茶头是堆子大,茶叶压得瓷实,翻堆频率不高造成的。碎银子比茶头要小些。在渥堆过程中一些小的茶头往往是被压在最下面的,它密度很大,很紧结,从一堆茶头中将这些小而紧结的挑出,在进行筛选、切削加工,表面油润有光泽,看外形除了颜色倒和真的“碎银子”有几分相像,便称之为碎银子或茶化石。一般渥堆20吨熟茶能产生200-300kg茶头,而碎银子只会有50kg以下。

碎银子茶怎么区分好坏

从外观上看,常见的老茶头是红褐色的,碎银子表面比老茶头要黑些,这款茶比常见的老茶头偏黑的原因是发酵期较长,茶块的质地更加密实坚硬。

碎银子茶汤红润透亮且饱满,比一般的熟普和老茶头,碎银子茶的汤色更透、更红、更亮,颇具观赏性。其次,香气突出,当然这是对于这款有些年份的老料,糯米香浓得恰到好处,配合着十年陈期的阵阵陈香,异常迷人。

劣质碎银子茶是怎么做出来的

鉴别碎银子的好坏主要依据外观、香气、茶汤、耐泡度四个方面,好的碎银子茶外观圆滑紧致,色泽均匀(深褐色),光泽度佳,糯香馥郁,汤色红浓明亮,耐泡度高,叶底紧实,而劣质碎银子外观粗糙,颜色混杂,茶汤滋味薄弱回甘差,耐泡度低且叶底松散。

1、观形与色

从外观来看,正品茶化石更圆滑,外形为紧致的茶块,颜色为褐色,看起来无色差,茶块表面无任何霉变迹象,且没有其它杂质参杂于茶块中。

仿品一般比较毛糙不精致,越差越毛糙。正品颜色油润度光泽度好,颜色深褐。仿品油润度差,颜色杂。

正品紧实度好、密度大,仿品有些松散。

2、闻干茶味

正品茶化石味道是熟茶香中带有淡淡的糯香味,而仿品有的只有很重的糯香味无茶味,有的没有糯香味,有的会有杂味或者霉味,渥堆味。

3、品茶汤

从冲泡的颜色来看,正品茶化石第一泡洗茶汤色红浓明亮,仿品根据仿制程度不同汤色有好有差,总体来说汤色不透亮。

接下来从口感评判,正品茶化石汤感绵滑,入口茶香中带有糯香,喉感糯韵中带有淡淡的甜味。

仿品一般汤感水味重,有的还有其他杂味,入口薄,有酸味,或者带有刺激感的糯香味无茶味,有些还有其他杂味、霉味、堆味,品饮后还可能出现喉咙燥热感,喉韵不清爽,常伴有锁喉的感觉。

4、耐泡度

碎银子是普洱熟茶工艺的创新,其茶质丰富,耐泡度高,适宜长期存储,存储时间越长品质越高,越珍贵。

正品碎银子能泡20泡以上,且仍旧很紧实,不会明显膨胀。而仿品泡10泡以上叶底就明显膨胀。

正品碎银子在冲泡时即使泡到15泡,茶汤口感依然香甜、茶香绵延。

假的碎银子茶是什么样的

可能不太好

碎银子茶一般的价格在100克100-1000元,即500-10000元/斤左右,优质的碎银子茶可高达6000-10000元/斤。一百多的碎银子品质较低,因加入缓凝剂导致久泡不开,应少喝。碎银子茶因形似散碎银子而得名,伴有糯米香味。

普通的碎银子茶价格在100克100-300元不等,其中品质低的碎银子茶100克100元左右,稍好的碎银子茶100克300元左右,换算下来500-1500元/斤。品质好的碎银子茶每100克600-1000元,优质碎银子茶价格可达6000-10000元/斤。

碎银子茶怎么分品级

从茶叶的分类来看,“碎银子”其实是普洱茶的一个亚类,只不过它名字中不带“”两个字,所以大家也分不清楚。

从普洱茶的等级来看,“碎银子”的等级是很高的,只有普洱茶中最高端的茶叶,才配得上这样的称号。

另外,“碎银子”属于普洱熟茶,在加工的过程中,也必须依靠特殊的切割方式,所以加工的程序相对更为复杂一些。

除此之外,“碎银子”具有浓郁的香气、茶醇浓厚,所以喜欢品茶的人,对于“碎银子”也是钟爱有加。

碎银子茶是不是真的

稍有些普洱茶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样的说法纯粹是忽悠人的,因为普洱熟茶是1973年以后才有的,如果碎银子是熟茶,那所谓茶马古道上的碎银子又是什么?所以说,所谓“碎银子”不过是商家忽悠人的噱头。

作为碎银子原料的老茶头,因此车间环境、人为作业等等,可能杂质较多,比如会有毛发、灰尘等夹杂物。

正规的商家会对老茶头原料进行一系列处理,比如切割成大小一致、较为规整的颗粒状茶头,去除杂质,人工拣剔,中高温烘干等工序。

但是,很多售卖价格很便宜的商家会省去中间的流程,导致消费者购买的水银子含有大量杂质,甚至损害健康。

本文《碎银子茶是怎么鉴别的》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jianbie-197515.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