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蓟马是蓟马吗
茶蓟马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害虫,主要危害茶树、水稻、果树等作物。防治茶蓟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1. 物理防治:茶蓟马趋光性较强,可以利用光源诱杀茶蓟马。在夜间种植茶树的周围设置光源,吸引茶蓟马飞到光源附近,然后通过落网、粘板等方式捕捉。
2. 生物防治:可以利用天敌来控制茶蓟马的数量。常见的天敌包括瓢虫、蚜茧蜂等。引入这些天敌可以有效控制茶蓟马的数量,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
3. 化学防治:在严重的茶蓟马危害情况下,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常用的化学药剂包括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等杀虫剂。在使用化学药剂时,应严格按照药剂说明书上的指导进行使用,注意使用剂量和喷药时间,以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不良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化学防治应轮换使用不同类别的杀虫剂,并合理控制使用频次。此外,定期检查茶园或果园的卫生状况,及时清除或销毁茶叶、果实等上的茶蓟马卵或幼虫,也是预防与控制茶蓟马的重要措施。
茶蓟马的识别与生物防治
茶蓟马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它主要危害茶树、桑树、柑橘等植物。茶蓟马的危害症状包括:
1. 茶树叶片出现小斑点,逐渐扩大形成黄斑,严重时叶片变黄、枯萎。
2. 叶片表面出现白色绒毛,叶背面有黑色小点,这是茶蓟马的卵和幼虫。
3. 茶树新梢生长缓慢,叶片变小、变形,严重时整个枝条枯死。
4. 茶树叶片变薄,质地变硬,严重时叶片变成纸质,易折断。
5. 茶树的产量和品质下降,严重时可能导致茶树死亡。
如果发现茶蓟马的危害症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以保护茶树的健康生长。
茶黄螨和黄蓟马怎么区别
茶黄螨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植物汁液为害。可为害叶片、新梢、花蕾和果实。叶片受害后,变厚变小变硬,叶反面茶锈色,油渍状,叶缘向背面卷曲,嫩茎呈锈色,梢颈端枯死,花蕾畸形,不能开花。
果实受害后,果面黄褐色粗糙,果皮龟裂,种子外落,严重时呈馒头开花状。具趋嫩性。
茶黄螨喜欢在植株的幼嫩部位取食,受害症状在顶部的生长点显现,中下部没症状;病毒病除在顶部为害外,有时全株表现症状。
蓟马危害,在叶片正面出现黄白色不规则斑点,而且能够导致叶片出现皱缩,叶片背面出现凹陷黄白斑,在这些凹陷黄斑里,有时能见到蓟马幼虫。
茶黄蓟马和黄胸蓟马区别
蓟马的触角是鞭状。
蓟马是一类身体非常细小的昆虫,体形里长筒形,头胸部较窄、腹部中央较宽,胸腹之间的部份稍向内缢缩,腹部尾端渐细。捕食性的蓟马体形稍大,体长0.5~14mm,绝大多数种类的体长在1mm左右。
它们的变态属于比较特殊的半变态类型。如果是有翅的话,蓟马的两对翅的翅缘披毛,似羽状,所以该目叫缨翅目;翅形带状,在停歇时叠放于体背。蓟马的足通常有2个跗节,前跗节有囊泡状中垫,所以英文中也称physopods(泡足虫)。血淋巴泵入与排出的压力变化,可使泡囊状中垫内外翻动,产生一定的吸力,有助于蓟马在垂直物面上的爬行与停歇。蓟马的头顶上方有一双复眼和三只单眼,复眼由数量不多的若干个小眼组成。
茶黄蓟马和普通蓟马的区别
蓟马介绍:蓟马(蓟虫)是依靠植物汁液为生的昆虫,它们属于动物分类学中昆虫纲缨翅目。蓟马喜欢温暖干燥的天气,以成虫和若虫锉吸植株幼嫩组织(枝梢、叶片、花、果实等)汁液,受损的幼叶和嫩芽变硬卷曲枯萎,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缩短。
中文学名:蓟马; 昵称:蓟虫;界:动物界; 体长:1mm; 体色:金黄色; 卵长:0.2mm; 卵形:长椭圆形; 卵颜色:浅黄色; 食物:汁液; 亚纲:有翅亚纲; 纲:昆虫纲;目:缨翅目;门:节肢动物门;亚门:有颚亚门。
2.形态特征
身体很小,长度为0.5-2mm,很少超过7mm,黑色,棕色或黄色;头略呈后口式,口器锉吸式,会破坏植物表皮并吸收汁液。触角为6-9节,线形,略呈念珠状,在某些节上有感觉器官。翅狭而长,边缘有长而规则的缘毛,脉纹最多有2条纵脉; 足底有水泡中垫,爪退化; 雌性腹部末端为圆锥形,腹面有锯齿状的产卵器,或呈圆柱形,无产卵器。
3.品种分类
缨翅目昆虫通常被称为蓟马,在世界范围内已知约3000种,在中国已知约300种,主要是蓟马科和管蓟马科。造成瓜果危害的主要物种是瓜蓟马和葱蓟马,此外还有水稻蓟马和西花蓟马。
管蓟马科 Phlaeothripidae
l 腹部末端(第10腹节)呈圆管状,称“尾管”;
l 有翅或无翅;
l 有翅型前后翅相似,翅脉消失;
l 食性复杂,有植食性、捕食性、菌食性和取食腐殖质的种类。
瘦管蓟马 Giganothrips sp.是一种比较大型的蓟马,身体极为细长。
(1)瓜蓟马
瓜蓟马又称棕榈蓟马、棕黄蓟马,主要危害节瓜、冬瓜、西瓜、苦瓜、番茄、茄子及豆类蔬菜。成虫、若虫以锉吸式口器取食心叶、嫩芽、花器和幼果汁液,嫩叶嫩梢受害,组织变硬缩小,茸毛变灰褐或黑褐色,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缩短,幼瓜受害,果实硬化,瓜毛变黑,造成落瓜。
(2)葱蓟马
葱蓟马又称烟蓟马、棉蓟马,体型较大,体长约1.2-1.4mm,体色自浅黄色至深褐色不等。年发生8-10代,世代重叠。葱蓟马寄主范围广泛,达30种以上,主要受害的作物有葱、洋葱、大蒜等百合科蔬菜和葫芦科、茄科蔬菜及棉花等。保护地栽培环境条件有利于蓟马的发生,由于其繁殖速度快,若不及时防治,会造成灾害性危害,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及果实的品质。
(3)稻蓟马
稻蓟马寄主包括水稻,小麦,游草、稗、看麦娘等。除上述寄主外,稻蓟马还可寄生于玉米,高粱,甘蔗,烟草,豆类。稻蓟马成虫和若虫锉吸叶片,吸取汁液,轻者出现花白斑,重者使叶尖卷褶枯黄,受害严重者秧苗返青慢,萎缩不发。稻蓟马主要损害穗粒和花器,导致籽粒不实。如果心叶受到伤害,叶子通常会扭曲,叶鞘无法拉伸,并且颖壳被破坏,形成空颗粒。
(4)西花蓟马
西花蓟马是举世闻名的危险害虫,起源于北美,最早于1955年在夏威夷的考艾岛发现,1980年之前主要分布在美国的北达科他州和西德克萨斯州。以及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曾是美国加州最常见的一种蓟马。但是,自1980年以来,害虫的适应性大大提高,不再局限于原始的生活环境,它已经传播到荷兰,丹麦,法国,芬兰,日本等地,并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害虫。
(5)大姜蓟马
生姜上的蓟马大多是黄蓟马,它们的成虫和若虫吸吮姜汁,嫩稍和嫩叶的汁液,使受损的嫩叶变硬和萎缩,植物生长缓慢, 芽和嫩叶卷曲,心叶无法正常打开,并出现变形。黄蓟马在每年的4月开始活动,危害的高峰期发生在5月至9月,在夏初最为严重。初羽化的成虫具有向上、喜嫩绿的习性,且特别活跃,能飞善跳,行动敏捷,以后畏强光隐藏,白天阳光充足时,成虫多隐蔽于叶腋或幼叶卷中取食,少数在叶背危害。蓟马的预防和控制可以同时使用农药控制和物理控制。点片发生时用5%啶虫咪2,000倍连续防治2-3次,或者使用琦蓟,蓟马特效药,可收到很好的效果。要注意喷涂时间,下午光线不足时,建议在液体中加入50克红糖,以充分提高防治效果。物理控制主要是使用蓟马对蓝色敏感,并使用蓝板引诱:每英亩土地使用20-25块30cm×40cm的蓝板,离作物上部高出15-25cm排放。
本文《茶蓟马鉴别》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jianbie-179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