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山碧螺春等级区分
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属于绿茶类。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一带
正宗的碧螺春,外形条索纤细,蜷曲似螺,螺上银毫密布银中隐翠,汤色黄绿,滋味鲜爽,有浓郁温柔的花果香,叶能嫩匀整。当地茶农形容碧螺春“满身毛、铜丝条,蜜蜂腿”,很是贴切。满身毛,是由其特殊的搓毫工艺决定的。
丝条,是早春茶的特征。条索细而紧实,瀹泡时,入水围沉,不沉者为假。高温杀青,导致了条索泛黄。蜜蜂腿,是形容碧螺春的条索呈蜷曲状,这也是原生小青茶的紧细特征。
君山银针是中国名茶之一。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形细如针,故名君山银针。属于黄茶。其成品茶芽头茁壮,长短大小均匀,茶芽内面呈金黄色,外层白毫显露完整,而且包裹坚实,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银针,雅称“金镶玉”。“金镶玉色尘心去,川迥洞庭好月来。
君山银针的传统做法基本包括杀青、摊晾、初烘、初包、复烘、复包、干燥等工序,历时72个小时。
洞庭山碧螺春和碧螺春
碧螺春和铁观音区别是
碧螺春和铁观音的区别一:种类不同
碧螺春属于绿茶的一种,绿茶是不经过发酵的茶,即将鲜叶经过摊晾后直接下到一二百度的热锅里妙制,以保持其绿色的待点。铁观音是乌龙茶,也就是青茶,是一类介于红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乌龙茶在六大茶类中工艺最复杂费时,泡法也最讲究,所以喝乌龙茶也被人称为喝工夫茶。
碧螺春和铁观音的区别二:成品的形状不同
碧螺春产于江苏昊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银芽显露,一芽一叶,茶叶总长度为1.5厘米,牙为白毫卷曲采,叶为卷曲清绿色.叶底幼橄.均匀明亮。假茶为一芽二叶,芽叶长度不齐,呈黄色。铁观音产于福建安溪县。叶体沉重如铁,形美如观音,多呈螺旋形,色泽砂绿光润,绿蒂,具有天然兰花.。
碧螺春和铁观音区别
碧螺春和铁观音的区别三:口感不同.
碧螺春茶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味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碧螺春喝到口中很顺口,有一种甘甜、清凉、味醇的感觉,有回味,口味醇。铁观音汤色清澈金黄,味醇厚甜美,入口微苦,立即转甜,而冲泡,叶底开展,青绿红边,肥厚明亮,每棵茶都带有茶枝。假茶叶形长而薄,条索较粗,无有青翠红边,叶泡三遏后便无香味。
碧螺春和铁观音的区别四:产地不同
碧螺春:碧螺春,产于太湖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故命名洞庭碧螺春。2002年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批准,获得原产地域标志产品保护。
碧螺春和铁观音区别
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既是世界名茶的故乡,也是全国名茶乌龙茶的发源地,又是福建省乌龙茶出口的基地县市。安溪产茶历史悠久,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茶叶品质优良。
碧螺春和铁观音的区别五:加工流程不同
碧螺春: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
铁观音:主要工序是采摘、凉青、做青、炒青、簸拣。其摇青技术包含“走水”获高香“保青”是关键;“三守一攻一补充”;“消水”程度的掌握;“发酵”程度的掌握;低温低湿的北风天。拖酸制法包含:一是回青、二是拔青、三是拖青。
碧螺春和铁观音区别
综上,碧螺春和铁观音的区别表现在种类、成品形状、口感和产地等方面。
常喝洞庭山碧螺春的坏处
很好。
碧螺春属于绿茶,为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是汉族传统名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这“四绝”闻名于中外。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的命名,碧,绿色;螺,卷曲成螺;春,春天采摘,故命名为碧螺春。所以从其名字之上便可知,碧螺春实为一种绿茶,绿茶的特点是绿叶绿汤,碧螺春正如此。绿茶按其干燥和杀青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绿茶,而碧螺春则是一种细嫩炒青绿茶。
碧螺春是一种驰名中外的绿茶,自古就是茶中珍品,在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苏州洞庭碧螺春茶叶则全部用嫩芽制成。高级的碧螺春,0.5公斤(500g)碧螺春约有6万个一旗一枪,足见茶芽之细嫩,故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清香袭入,是中国著名的名茶,向来被人们视作茶中精品,常被作为高级礼品之用,在国内外茶叶市场有着极高的声誉。
洞庭碧螺春产区是中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泉城红、泉城绿、等果木交错种植。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说:茶园不宜杂以恶木,唯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阳。
茶树、果树相间种植,令碧螺春茶独具天然茶香果味,品质优异,真是: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碧螺春条索纤细,卷曲如螺,白毫显露,银白隐翠,冲泡之时,恰似白云翻浪,香气浓郁,滋味鲜醇,汤色清绿,有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的赞誉。
碧螺春茶叶的特点是:条索均匀、造型优美、卷曲似螺、茸毛遍体、色如凝脂、香气馥郁、回味甘洌。具体特点如下:
色泽:正宗洞庭碧螺春有光泽,色翠绿带黄,其他碧螺春暗淡,但青里带黄,主要无光泽。
香气:洞庭碧螺春香气浓烈,清香带花果香,主要它生长在果园之中和洞庭的特有水土有关。其他碧螺春香气不足,因为它是新茶也有一点香气,但没有清香和果香,外地碧螺春有奥土气,有青叶气。
口味:洞庭碧螺春喝道口中很顺口,有一种甘甜、清凉、味醇的感觉,有回味,主要是口味醇.其他碧螺春喝到口中有涩、凉、苦、淡的感觉,无回味,还有青叶味。
外形:条索纤细如蜂腿,卷曲成螺,茸毫满披但不很浓,银绿相间(或银白隐翠)
冲泡:茶叶冲泡有上投中投下投三种,碧螺春是典型的上投即先注水后放茶,也不能加盖紧闷。真正的碧螺春,投入杯中,茶入水即沉杯底,细芽慢慢展开,汤色微黄。略过三四分钟,芽、叶纷纷伸腰舒展,茶色浓艳,闻之清香扑鼻,令人垂涎欲滴。
人们称赞此茶: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
洞庭山碧螺春为什么没味道
说法不正确,仍有相当大的名气,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
碧螺春茶始于隋唐,有1000多年的历史。碧螺春主要是它的独特的浓香甘醇的品质,一直保留不变,有上千年的茶文化沉淀,以及被唐朝、清朝等多个朝代作为贡茶。
碧螺春产于江苏苏州吴县太湖东洞庭山和西洞庭山,独特地理环境和小气候,造就了碧螺春浓香甘醇的特点,与众不同,这就是碧螺春原名叫“吓煞人香”的原因,后来清朝康熙皇帝觉得其名不雅,根据其形曲卷如螺,色泽碧绿赐为碧螺春。再加上独有的制茶工艺,形成了碧螺春独有的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
了解洞庭山碧螺春的基本现状
在苏州洞庭山碧螺春茶主产区东山,茶农朱枫正和家里人忙着采摘。洞庭山碧螺春茶与柑橘、杨梅、枇杷等果树复合种植,形成了碧螺春茶独特花果香的品质。一叶一心,是茶农们采摘的严苛标准。据了解,今年碧螺春产区气温较高雨水充沛,春茶生长的温湿度条件适宜。但受疫情影响,外来采茶工人短缺,预计今年产量较往年下降20%,洞庭山碧螺春茶产量约100吨左右。
本文《洞庭山碧螺春作用》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gongxiao-111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