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知识 > 茶叶炒制 > 滇红茶叶的正宗做法

滇红茶叶的正宗做法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21 00:00 点击91次

1:正宗滇红茶:主产地在云南澜沧江沿岸,独特的气候条件给予了茶树良好的生长环境。

 2:正宗滇红茶产地主要是云南澜沧江沿岸的临沧、保山、思茅、西双版纳、德宏、红河6个地州的20多个县。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地理位置在东经97°-106°,北纬21°9′-29°15′之间。主产茶区基本上分布在横贯东西的北纬23?27′附近。这条在北回归线附近不超过3°的纬度范围内,被科学家称为“生物优生地带”。

3:正宗滇红工夫茶:采摘1芽2、3叶的芽叶作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而制成;滇红碎茶是经萎凋、揉切、发酵、干燥而制成。工夫茶是条形茶,红碎茶是颗粒型碎茶。前者滋味醇和,后者滋味强烈富有刺激性。

云南红饼的正宗做法

玫瑰馅:玫瑰酱300克、面粉50克、去皮熟花生仁25克、熟黑芝麻25克、糖适量。

鲜花饼皮油酥:中筋面粉250克、猪油125克。鲜花饼皮水油皮:中筋面粉250克、猪油50克、清水130克(面团要柔软)、糖30克(直径5厘米的玫瑰鲜花饼50个左右,做得量少的可以将原料减半)。

玫瑰花饼的制作过程:

1、 玫瑰鲜花饼 将50克生面粉在无油无水的锅中中小火炒到微黄出香味关火晾凉。

2、将花生和芝麻放入保鲜袋用擀面杖擀碎成小颗粒,擀碎后花生和芝麻的香味就出来了。

3、将玫瑰酱放入大碗中,然后放入焯好的熟面粉、花生芝麻碎拌匀。

4、将做好的玫瑰花馅根据下面外皮的数量分成小份,捏成小球的形状。

5、将水油皮中的原料全部倒入一个小盆中混合后揉成光滑柔软的面团(一定要柔软一些,不然后面包的时候易发硬),拿出包上保鲜膜饧20分钟。

6、将油酥里面的面粉和猪油倒入干净的盆中用手将面粉和猪油搓匀捏合成面团也包上保鲜膜。

7、将水油皮和油酥分成同样数量的小份。

8、取一个水油皮用手掌压平捏成成圆皮放入一个油酥。

9、然后将水油皮的四周捏合将油酥包在水油皮的里面,要包紧。

10、将所有的水油皮和油酥都包好,按照包的顺序排列,每包好一个就要盖上以免外皮发干。

11、取第一个包好的小面团,擀开成长橄榄形,注意不要擀得太薄,以免最后擀成圆皮的时候层太薄破掉。

12、然后从一端向里卷起来,将封口朝下摆到案板上,还是要盖上以免干皮变硬。

13、按照顺序将其全部卷成卷,然后还是按照顺序排列。

14、按照先后的顺序,取第一个小卷,竖着擀开(还是不要太薄),还是从一端向里卷起来,将封口朝下摆到案板上,要盖上以免干皮变硬,将其全部做完按照先后顺序排列。

15、取第一个卷了两次的小卷,竖着压扁,然后用擀面杖擀开成中间厚四周薄的圆皮,放上一个玫瑰馅。

16、用手的虎口处或者像包包子一样将四周收拢捏紧,不要露出玫瑰馅。

17、将封口处冲下放到案板上用手掌轻轻压平成圆饼状,玫瑰鲜花饼的生坯就做好了。

18、所有的饼都做好后摆入烤盘中,烤箱预热180度(根据烤箱的温度)中层烤15-20分钟,取出晾凉放入盒中密封保存,室温中可以保存一周。

长沙茶饼的正宗做法

穷奢极侈的宋代饮茶发展到元代已开始走下坡路,因团饼茶的加工成本太高,其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大榨小榨”把茶汁榨尽,也违背了茶叶的自然属性,所以到了元代,团饼茶开始式微,元代虽开始饮用散茶,但在方法上饮用饼茶的痕迹未退。至明朝,皇帝朱元璋“废团茶”,于是散茶兴起,使用冲泡茶叶的方法成为主流。

明代引用的茶是与现代炒青绿茶相似的芽茶,又因“茶以青翠为胜,陶以蓝白为佳,黄黑红昏,俱不入品”,绿色的茶汤,用洁白如玉的白瓷茶盏来衬托,更显清新雅致,悦目自然。

茶壶在明以前就有,当时称为“注子”、“执壶”,只是用来煎水煮茶的。关于茶壶的质地,明人坚持陶器为上的观点。关于茶壶的形制,主张以小为贵。

作为茶饮主要工具的茶盏,在明代的重大改进就是在盏上加盖,加盖的作用一是为了保温,二是出于清洁卫生。一盏、一托、一盖的三合一茶盏,就成了人们饮茶不可或缺的茶具,这种茶具就被称为盖碗。

明茶具的发展大大的推动了我国陶瓷业的发展,素有中国瓷都之称的江西景德镇瓷器有着悠久的历史,景瓷始于汉而兴于唐、宋、元,盛于明。

景瓷的特点是胎白细致,釉色光润,具有薄如纸、白如玉、声如磬、明如镜,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当时把这种白瓷称为“填白”,陶瓷史上称为“甜白”。景瓷中的青花瓷茶具,更因淡雅滋润,成为国内外茶人的珍藏,还作为友谊的使者远销国外。

景瓷按制瓷工艺分为釉下彩、釉上彩、斗彩和颜色釉四大类别。

釉下彩是指青花釉里红瓷, 俗称“青花加紫”,是在青花 间用釉里红 加绘纹饰的一种瓷器装饰手法。

釉上彩是指在已经高温烧成的瓷器上进行彩绘,然后再以700~900度的温度烘烤,使彩色不致脱落它包括釉上单彩和釉上多彩。

斗彩是指釉上彩和釉下彩拼逗而成的画面。

颜色釉是指各种色泽的高温釉和低温釉,可分成一种色泽的单色釉,以及多种色泽于一器的杂色釉。

明代景瓷业的生产繁荣,在原有青白瓷的基础上先后创造了各种彩瓷、钧红、祭红等名贵色釉纷纷出现,用来装饰茶具和日用瓷器,使得造型小巧、胎质细腻、色彩艳丽的茶具成了珍贵之极的艺术品。另外数量庞大涉及面广的外销瓷,为中国博得了“瓷器王国”的美誉。

彩瓷: 使用含铁、铜和钻的氧化物作彩料,在白瓷胎上施以各色图案,再经低温烧制而成,这是对金元时期彩瓷品种的继承和创新。主要有釉下彩瓷和釉上彩瓷两大类,釉下彩始于三国时期东吴釉下彩绘瓷。唐代有唐青花,以及长沙窑等釉下彩绘瓷。明清时期开始出现是釉上彩(粉彩),同时也是彩瓷发展的盛期,以景德镇窑成就最为突出。

钧红: 因它最初为宋时河南禹州钧窑(现河南禹州市)所烧造,故称“钧红”,钧红釉瓷器属我国最早出现的一个铜红釉品种,它的诞生,结束了当时青花瓷独占鳌头的局面,这在我国瓷业发展史上,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其意义深远,不仅是钧瓷工艺的一大创举,而且开辟了陶瓷美学的新境界。

祭红: 明代永宣年间,景德镇瓷工继钧红之后,创造了祭红。祭红娇而不艳,红中透紫,色泽深沉而安定。古代皇室用这种红釉瓷做祭器,因而得名祭红。因烧制难度极大,成品率很低,所以身价特高。古人在制作祭红瓷时,很名贵的原料如珊瑚、玛瑙、玉石、珍珠、黄金等都在所不惜。

明代茶具艺术的突出成就不仅表现在景瓷方面,更值得赞美的是宜兴紫砂茶具。陶壶与陶盏的创制与普及,使茶饮艺术升华到了修身养性、淡雅处世的最高境界。欣赏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造就了紫砂精品的无限风光和非凡成就。

真正使紫砂壶走上艺术道路并发扬光大的人是弘治年间的供春,供春原是一个家童,当时陪主人在金沙寺读书,适逢和尚在制作紫砂壶他就偷偷学习技术,制出了紫砂壶,他做的壶造型精巧,色泽古朴,光洁可鉴,温雅大方,质地薄而坚实,供春也成为点土成金的制壶宗师。此壶传开后,人们称“供春壶”

明万历年间又出现了号称“四名家”的董翰、赵梁、元畅、时明四大制壶高手。所谓制壶“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诸多壶式,就出自他们之手。

随后又有“壶家三妙手”的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的崛起,特别是时大彬的影响力最为深远,制壶技术与艺术性的到有机结合,堪称空前绝后。他制作的紫砂壶,壶盖与壶身周圆和缝,吻合紧密,不漏茶味。还有一种叫“六合一家”的壶更神奇,把壶分开,就成了底、盖、前、后、左、右六片,合起来注茶却毫不滴漏,这种高超而神奇的技术只有时大彬才能掌握。后世制壶高手只有清朝的陈曼生能勉强做到这一点,但较时大彬还是相差甚远。

紫砂壶在明代刚一问世就被珍同拱璧,贵如珠玉。紫砂壶之所以有如此风光,是与它自身的所具备的特点密切相关:

1、用来泡茶不是原味并能保持“色香味皆蕴”,没有熟汤气,使“茶叶越发醇郁芳心”。

2、茶壶能有效吸收茶汁。使用时间长,壁上积有茶锈,即使是空壶,用沸水注入,也会有茶香散出来。

3、用其泡茶,茶叶不易霉馊变质,有益于人体健康。

4、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即使在冬天注入沸水也不会冷炸,用文火炖烧,不易爆裂。

5、传热缓慢。使用时,提壶不会烫手。

6、经久耐用,经茶水浸泡,手掌摩挲后,不但光泽不损,反而会更加美观。

7、壶的样式繁多,造型古朴别致,实用性与欣赏性俱佳。

总之明代的茶具走向是以淡、雅为宗旨,以迎合文人审美意象为主要目的。在质地上,初次呈现“景瓷宜陶”争锋的局面,但由于紫砂壶的出道时间太短,终无法冲破瓷具的包围圈,到了清代才与之全面抗衡,并取代瓷质茶具,成为品饮场中的主流。

雨花茶饼的做法

茶叶有六种

1、绿茶: 这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首位。绿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等特点。其制作工艺都经过杀青一揉捻一干燥的过程。由于加工时干燥的方法不同,绿茶又可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清绿茶。 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全国18个产茶省(区)都生产绿茶。我国绿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之首,每年出口数万吨,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量的70%左右。我国传统绿茶--眉茶和珠茶,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2、红茶: 红茶与绿茶的区别,在于加工方法不同。红茶加工时不经杀青,而且萎凋,使鲜叶失云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 成条或切成颗粒),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积累在叶片中,从而形成红汤、红叶。红茶主要有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大类。 

3、青茶(乌龙茶):属半发酵茶,即制作时适当发酵,使叶片稍有红变,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它既有绿茶的鲜浓,又有红茶的甜醇。因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 

4、白茶:是我国的特产。它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白茶主要产于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几种。 

5、黄茶:在制茶过程中,经过闷堆渥黄,因而形成黄叶、黄汤。分“黄芽茶”(包括湖南洞庭湖君山银芽、四川雅安、名山县的蒙顶黄芽、安徽霍山的霍内芽)、“黄小茶”(包括湖南岳阳的北港在、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浙江平阳的平阳黄汤、湖北远安的鹿苑)、“黄大茶”(包括的大叶青、安徽的霍山黄大茶)三类。

 6、黑茶: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黑茶原来主要销往边区,是藏、蒙、维吾尔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像云南的普洱茶就是其中一种。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的“西路边茶”“南路边茶”、云南的“紧茶”、“扁茶”、“方茶”和“圆茶”等品种。

滇式大红饼做法

玫瑰鲜花饼是中国传统的汉族小吃之一,起源于江南地区。因为饼的形状和红色玫瑰花瓣相似,故得名为玫瑰鲜花饼。玫瑰花瓣饼体用优质小麦粉为原料制成,外形朵朵玫瑰翠绿相映,馅心色彩艳丽,口感软滑细腻,金黄的外壳包裹着诱人的糯米馅。因为玫瑰花朵的花语是爱情与美好,因此玫瑰鲜花饼也被人们视为是爱情与美好的集合。现在,玫瑰鲜花饼已经不仅仅是南方的特产,而是成为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的美食代表之一。

云南七子饼茶的正宗做法

1,七子饼茶,又称圆茶,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海茶厂生产的一种传统名茶。

2,七子饼饼:它是将茶叶加工紧压成外形美观酷似满月的圆饼茶,然后将每7块饼茶包装为l筒,故得名“七子饼茶”。它以普洱散茶为原料,经筛、拣、高温消毒、蒸压定型等工序制成。成品七子饼茶有严格的规格标准:直径21厘米,顶部微凸,中心厚2厘米,边缘稍薄,为l厘米,底部平整而中心有凹陷小坑。每饼重357克,以白绵纸包装后,每7块用竹笋叶包装成1筒,古色古香,宜于携带及长期贮藏。出口饼茶亦有采用古朴典雅的纸盒包装的,每盒l块。

本文《滇红茶叶的正宗做法》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haozhi-246404.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