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知识 > 茶叶常识 > 江西:茶叶成为茶叶“产业”,富庶的村民和美丽的生态

江西:茶叶成为茶叶“产业”,富庶的村民和美丽的生态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5-03-04 06:21 点击133次
陆羽
茶学博士

专注各种茶知识、养生、茶艺茶道等茶文化20余年...

三月,茶树开花。行走在江西省赣东北、赣中等茶叶优势区,一座座茶树的山脊,汇成一片绿波,从空中俯瞰,宛如大地的指纹。同时,呼吸之间是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脾。在美丽的风景衬托下,是一群茶农,灵巧的指尖上下飞舞,一片花蕾轻轻地落在挂在腰上的小竹篮里。

江西茶在世界各地都很香。为了重振江西茶业的辉煌,江西出台扶持政策,拿出实实在在的资金,推进生态茶园标准化建设,打造江西茶叶龙头企业,引导市县茶叶企业整合,建立茶叶产业联盟,推动茶叶旅游整合。到今年,江西茶园总面积稳定在180万亩左右,茶叶总产量达到15多万吨,总产值突破15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2019年3月11日,在中国东部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平峰村,志愿者帮助当地人在黎明前采摘白茶。人民网摄

美丽的生态使村民们富裕起来

在三月,一切都恢复了生机。随着最近气温逐渐变暖,山上的茶树呈现出新的绿色。在鲁山云武茶核心生产区莲席区,茶园已全面进入采矿期,首批“明千茶”将于今年上市。

在连溪区高乡盛产绿茶的茶园里,茶农络绎不绝地前来采茶。收获后,农场每天可以采摘1000多公斤新鲜茶叶,生产200多公斤干茶。“在家里的茶园采茶每天都能带来收入。一个采茶季节可以带来数千元的额外收入。”附近的村民杨少英说。

陆丰茶场茶叶种植面积2300余亩,年产优质干茶2万余公斤。茶园工作人员介绍,今年由于前期气温较低,采茶时间较往年推迟,产量受到影响,但生长周期延长,茶叶质量将优于往年。

庐山云雾茶是江西省传统名茶之一。去年,依托中国茶叶研究院培育国家级茶树品种,培育“芦云”系列茶树苗木110万株,芦山云雾茶也获得了中国知名品牌。

今年,莲席区计划继续推进茶园的扩建和升级,每年增加500亩以上,同时提高茶叶质量,促进标准化加工设备的升级,努力打造一批绿色生态示范茶园示范区,此外,鲁山旅游与芦山相结合。做好云茶工作,实现茶旅游深度融合。连席区相关负责人。

初春时节,江西省新余市水北镇占地1000多亩的茶园吸引了众多游客。赵春良

转向江西南部,春分前后,每天早上7点,海拔近1000米的江西省会昌县永隆乡小寨村佛云山茶园开始热闹起来。茶农穿梭在茶树之间,将刚刚绽放的花蕾放入竹篮,一派热闹景象。

“春茶采摘期一般为半个月。今年春茶产量约260斤,产值约25万元。”会昌县一间茶叶专业合作社社长钟庆荣说,为了抓紧生产,合作社每天从周边茶叶中雇佣30多名村民。

永隆乡是会昌县一个偏远的小山乡,平均海拔500米,森林覆盖率90%以上。在政府的支持下,世代种植茶叶的钟庆荣转移了100亩荒山,发展了茶业。

“我刚开始种植茶叶时,遇到了很多技术难题。通过学习和实践,茶叶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钟庆荣表示,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周边30多名村民实现了就业和增收。

“每年我都会来这里采茶,还有一辆汽车包车,一天的沙拉。”还有一个包车接送,一天的工资七八十元,可以说是赚钱养家,很好!”村民吴彩照熟练地采茶,开心地笑了。

近年来,当地投资,开辟了一条双向双车道的工业道路。中午左右,工人们下班吃饭时,钟庆荣骑着摩托车,把采摘的茶叶送到山下的家作坊加工泡茶。

“现在这条路已经修好了,汽车可以直接上山,非常方便。我们对茶叶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钟庆荣骑着摩托车下山,一路哼着曲子。

开车到钟庆荣家大约花了十分钟。我一进屋,鼻孔里就冒出一股浓烈的香气。茶工们忙着做手工茶。“由于海拔高,生态良好,茶叶质量好。”钟说,目前,毛尖茶是主要产品,主要销往广东和福建省及周边县。

高山茶香,生态优美,村民富裕。近年来,会昌县永隆乡按照“产业生态化发展、产业化生态建设”的理念,着力把茶叶产业提升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振兴农村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健康产业。

截至目前,全乡茶园面积1210余亩,年产量6000斤,实现综合产值520万元,2710人从群众中受益,茶叶已成为永隆乡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下一步,我们将提升永隆毛尖的质量和规模,加强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整合茶叶企业进行集体发展,加强和改善茶叶产业,带动人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振兴。”会昌县永隆乡党委书记刘志福说。

家家户户都产茶,家家户户都抽烟

从赣南的会昌到赣西南的遂川县。

春分时节,小雨季,云雾缭绕。蜿蜒的乡村公路通往江西省遂川县塘湖镇南坪村的深处。

茶业是遂川县传统的扶贫产业,扶贫效果好,辐射范围广,但在发展过程中曾面临“小、散、杂、弱”的问题。

“过去,交通不方便,村民卖不到茶,人们也不热衷于种植。好茶叶不能用好茶叶制成,好茶叶也不能以好价格出售。”57岁的罗传森见证了南平的变化。

罗传森说,南坪村位于罗霄山脉的中心地带,坡陡滑,天气恶劣摩托车不敢骑,村民们不得不靠肩膀来运送农产品和农产品,非常不方便。

修路致富。利用扶贫春风,一度深陷贫困的南平村在政策扶持下冲破了交通的桎梏,用村道、户路蛛网把家家户户联系起来,也激发了村民的工作热情。

“以前我只种了2亩茶,但我担心如果种得更多,就很难卖出去。现在路是通的,商机也是开的。我家种了20亩茶,每年可以从茶业赚10多万元。”罗说,他还取得了茶叶加工和品茶证书,旨在成为一名新型的现代茶农,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盈利能力。

随着农村振兴的深入,乡村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门槛。如何进一步激发产业潜力,升级档案,让“茶”变成“茶产业”,更好地带动村民致富走向小康南平村,已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在民政部的推动和支持下,南坪村引进了全自动化生产线,并建立了扶贫茶厂。据报道,该生产线是根据该地区流行的勾股脑茶的生产工艺量身定制的。它不仅高度自动化,而且生产高品质的茶叶。

与此同时,遂川县还聘请了陈宗茂院士和刘中华院士为勾股瑙茶的首席科学家,并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科学研究所陈宗茂院士团队签署了绿色防控战略合作协议。

“现在‘家家户户都产茶,家家户户都抽烟’,村子里能闻到茶的香味。”南平村党委书记王富贵说,当地的茶叶合作社帮助113户脱贫家庭增加了收入。名为“南平府”的统一品牌“谷脑茶”已成功走出大山,惠及千家万户。仅南平茶厂今年的春茶销售额估计就超过150万元。

“我们茶农只种植茶园,村里的茶厂都会来购买,购买价格高于市场价格,不再需要担心‘卖不出去’的问题。”近40岁的村民蒋相英种了15亩茶叶,他说,当地组织了茶叶种植和生产技能培训,他逐渐从“经验”变为“技术”,今年的春茶销售额超过3万元,一天过得更有希望。

不断变化的塘湖镇不仅吸引了返乡的村民,还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观光茶园、村级茶叶绿色交易市场、茶农已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每年3月至10月,是该镇最热闹的时候,该镇每年接待近5万人,仅塘湖温泉别墅的年营业额就达到了500万元。

近年来,遂川县充分发挥勾股脑茶的品牌优势,积极引导农民发展茶业。该县每年增加茶叶种植面积约1万亩。通过“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的推广,农民将继续获得股票分红、地租、劳动工资等多种福利,成为茶叶种植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目前,全县农民参与茶叶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已形成生动格局,全县茶叶种植面积28.7万亩,年产量9020吨,从事茶叶相关产业近10万人,家庭年平均收入4000多元。

春分前后,在江西省中南部万安县高坡镇高坡村的茶叶基地,当地茶农正忙着在天气晴朗的茶园采茶,以确保市场供应。

工业是农村振兴的关键。如何促进工业繁荣,促进共同繁荣,是万安县高坡镇面临的新课题。有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经过多年探索,该镇通过建立“基地+合作社+农户”机制,带动当地人发展“茶花+茶”套种林下经济,并发展了以沙柚为主的十公里产业,带动周边农民1600户,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高山云雾产好茶

春分期间,爬山至江西省东北部浮梁县西湖乡桃树村杨石组,并爬上当地称为梅子的山。

就在眼前,我看到了巍峨的群山,起伏的群山。在他面前,绿波荡漾的茶树聚集在山脊、山谷和海湾中。置身其中,呼吸着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脾。

在原来的生态茶园里,茶农三五成群穿梭在茶垄之间,他们灵巧的指尖和疯狂的长茶树芽赛跑,手指上下飞舞,一片芽落在腰间的小竹篮里,充满了绿茶园的笑声。

“名前茶贵如黄金。”浮梁县西湖乡美氏茶社社长王维梅说,名前茶自古以来就很受欢迎,因为它质量好,产量低。

“春茶在于它的新鲜和柔嫩。”王维梅说,她茶园里采摘的早春茶大多是芽头或芽叶。“现在我们每天雇十多个人来采摘40斤鲜叶,泡10斤干茶。”

山上的云雾出产好茶。梅子海拔600多米,山脉仍保持着原始生态。每当下雨的时候,山和田野都被云雾覆盖,就像地球上的仙境。

王维梅一家世代都是茶农。家里有600多亩茶园家中有600多亩茶园,有500多亩祖传老茶园,大多位于黎子的深山之中。“这些树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矮的树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我们坚持茶树的自然生长,不使用农药、化肥、人工除草、手工采摘、手工制茶,最大限度地提高茶叶的‘固有’品质。”王伟梅说。到目前为止,已经有900多斤绿茶和10多万元红茶订单,其中大部分都是定制的,因此她在早春遇到了“幸福的麻烦”。

王维梅是杨氏人。2001年,王维梅和她的哥哥去浙江工作。第二年,聪明的兄弟姐妹开始了自己的生意,在义乌做卫生洁具批发生意。十二年的摸索与辗转,让兄妹们遍尝人生的艰辛与无奈,也用勤劳的双手,赢得了人生财富的“第一桶金”。

“虽然杨氏只有60多户人家,但它有5000多亩茶园。生活应该会越来越好。”但王薇梅说,她每年春节回家后都会发现这个村子还是原来的样子,与外界的差距越来越大。这让她心碎。

一个人并不富有,但所有人都富有。2014年,王维梅和妹妹回到家乡,成立了浮梁县西湖乡美氏茶业专业合作社和五河源油茶开发有限公司,投资600多万元建设了一座面积10余亩的精制茶厂,投资50多万元改造村里100多亩的废弃茶园。

经过兄妹们的不懈努力,西湖镇美石茶业专业合作社去年跻身全国农民合作示范俱乐部,拥有高山茶园1100亩,五河源油茶开发有限公司已建成2300多平方米的清洁加工厂,带领更多的杨氏同志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江西:茶叶成为茶叶“产业”,富庶的村民和美丽的生态

日前,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西湖乡梅市茶叶专业合作人员在采摘“名前茶”。李开旺

近年来,浮梁县坚持把茶叶产业发展成为绿色生态产业、特色产业和扶贫主导产业。茶叶总产量达1.15万吨,产值7.8亿元。茶农人均收入由4574元增加到12580元,茶业综合产值高达18亿元。茶叶生产已成为浮梁县62000名茶农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

春风拂过青山,高兴地看到银色的花蕾到处芬芳。三月下旬,江西省东北部的另一个主要茶叶产区婺源充分开采了春茶。

在婺源县四口镇的茶叶基地,几十名茶农肩上扛着茶篮,穿过茶林,熟练地用手采摘新鲜的花蕾。四口镇赵家茶园基地负责人吴宏伟说:“今年我们的茶叶售价为每芽120至150元,每片茶叶售价为每芽60元,比去年高出约20%。”

目前,婺源县共有茶园20万亩,其中有机茶园7万余亩。今年春茶产量预计将超过2000吨。

近年来,婺源县始终把茶叶产业作为具有婺源优势和特色、惠及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积极出台各项政策措施,不断“提振”茶叶产业发展。

除了加大政策支持外,婺源县还积极用科技带动茶叶产业发展。例如,江西正西茶业有限公司的数字茶叶加工厂,从茶叶的萎蔫、压榨、发酵、干燥到最终产品,基本实现自动化、可控生产,每天可生产一万斤干茶。

“江西正溪茶业有限公司实现数字化生产后,茶叶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清洁化生产,品质非常稳定,带动了更多茶农致富,促进了婺源茶业的发展。”稀释茶董事长李建华说。

茶场,旅行歌仔戏。婺源县依托旅游优势,将“茶乡千年”的理念深度融入“中国最美乡村”旅游品牌,打造茶乡

以上就是关于江西:茶叶成为茶叶“产业”,富庶的村民和美丽的生态的介绍了,想更深入的了解,更多相关茶叶知识,请关注我们茶文化网 我们将不断更新,喜欢我们记得收藏起来,顺便分享下。

本文《江西:茶叶成为茶叶“产业”,富庶的村民和美丽的生态》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hangshi-310561.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