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文化 > 红茶 > 野生浓香型滇红茶

野生浓香型滇红茶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20 05:30 点击72次
陆羽
茶学博士

专注各种茶知识、养生、茶艺茶道等茶文化20余年...

特级浓香型正宗滇红茶

滇红属于红茶,产自云南省凤庆、勐海、临沧、双江等县,冲泡后香气鲜爽,滋味浓香,汤色红亮,带明显的金圈,采摘一芽二三叶,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艺制成。

滇红采摘云南大叶种茶树为原料,采摘1芽2、3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艺制作而成,外形上以散茶为主,各产区中以云县、凤庆、昌宁的滇红香气为好。

冲泡滇红茶,一般投茶4-5g,注入85度左右的热水,前三泡浸泡一秒即可出汤,第四泡开始适当延长浸泡时间,品质好的滇红十分耐泡,可以泡10道以上。

野生中国红滇红茶

分七个品种:滇红碎茶,滇红金针,滇红松针,滇红金芽,滇红金螺、红螺,滇红金丝,野生滇红茶。

1、滇红碎茶

滇红碎茶是颗粒碎茶,是一种分清叶、碎、片、末不同体型与其品质等级基本相结合的红茶,成品茶分为叶茶、碎茶、片茶、末茶四个花色。

滇红碎茶的品质特点是外形规格清楚,颗粒紧结,色泽均匀,冲泡后汤色红艳,金圈突出,香气馥郁,滋味浓强鲜爽,富有刺激性,适宜加糖冲牛奶饮用。

2、滇红金针

滇红金针是滇红茶中的一个较新品种,因条形如“针”色泽“金”黄而以行得名。金针滇红精采单芽精制而成,茶色金黄鲜明,干茶麦芽糖香味浓郁持久,色、香、味俱佳。

冲泡后汤色色泽红黄透亮,麦芽糖香味四溢,喝后口中甜滑持久,香高味醇,滋味浓强。

3、滇红松针

是滇红金针的兄妹茶品,在采摘一芽一叶的茶料,精制而成。市面价格上相对要比金针低,口感等却也特别优质。

4、滇红金芽

又称为金芽滇红,条形自然饱满,茶芽直(金芽)或稍弯曲(也有人称为半曲金芽),也是以形命名的一款茶。

精采单芽精致而成,相对来说级别较高,有香高味浓,汤色琥珀透亮,金圈显耀等鲜明特点。

5、滇红金螺、红螺

采摘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等的茶料,精制而成。形状如“螺”而得名。芽叶细嫩,茶汤金黄,滋味醇和,回甘生津,滑厚、柔润,延绵。特点身骨重实,色泽调匀,冲泡后汤色红鲜明亮,金圈突出,香气鲜爽,叶底红鲜亮。

6、滇红金丝

采摘单芽,精制而成。形状如丝而得名,也称金丝滇红,是滇红茶中的高端产品,外形金毫披露,挺直似针,汤色红艳明亮,香高韵长,鲜爽回甘。

7、野生滇红茶

也就是古树红茶,相比其他滇红茶色泽偏黑,茶品级别无要求,严格意义上讲,是在采摘原料上有区别(野生茶或放荒茶为原料),工艺特别。

成品茶除具有特优滇红茶的条索紧秀乌润、汤色金黄透亮、滋味醇厚饱满、香气较为沉稳,悠长、叶底红匀鲜亮等特点外,更具古乔木茶山野之气强烈。

扩展资料:

滇红茶的存储方法

1、罐储存法:

选用市面上的马口铁罐或铁听,也可采用原放置其他食品的铁听、铁筒,但是要消除原来的异味。家庭贮茶最流行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铁听贮茶,简单方便。装有茶叶的铁听,应置于阴凉处,不能放在阳光直射或潮湿的地方。

2、袋储存法:

塑料袋保存茶叶是家庭贮茶最简便、最经济实用的方法之一。塑料袋是比较普遍的包装材料,品种多,价格低廉,使用随意。选用塑料袋时,首先选用适合食品用的包装袋;其次,材料本身不应有异味。

参考资料来源:

蜜香味浓香滇红茶

浓香型滇红茶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特殊的甘薯香味;重要的是,浓香型的红茶,无论是茶叶还是香气,都是非常饱满的,耐冲泡,在冲泡7-8泡以后,茶汤依然红艳明亮。

蜜香型滇红茶,香气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独特的花蜜香,并且拥有秋茶独特的甘鲜口感,茶味非常的甜润,鲜爽。

正宗蜜香型滇红茶

薯香,只不过是因为有些红茶给人的嗅觉、味觉感受很接近烤红薯,于是被人形象地称为“红薯香”其实也是“蜜蜂香”。

一般滇红都会带有蜜糖香,只是根据工艺的调整,有的重一点,有的轻一点的区别。“红薯香”来源于红茶的烘焙过程中,过高的温度使茶叶中部分可溶性糖发生焦糖化作用和羰氨反应,氨基酸破坏。红茶的甜香随之而升高,从而出现了焦糖香或类似烤红薯的味道。

野生滇红茶的价格

滇红这款茶叶是被很多茶友们低估的一款茶,这款茶属于全发酵的茶叶,茶性温和,而且售价比较便宜,一般来说,300元左右一斤是滇红茶叶的基本价位。

糯香高山滇红茶

糯香滇红是采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糯米香叶为原料,经过特定的工艺制成,其口感,既具有糯米香叶的馥郁香气,又具有滇红的浓醇、甜爽口感,其成品茶茶汤醇厚,鲜爽甘甜,且回甘迅速强烈。初一入口,只觉身心舒畅,二十泡之后,滋味犹存,可见十分耐泡。

它融合了传统滇红的与高香,和云南高山的丰厚内质,又削弱了滇红的苦涩感,多了一丝甘甜。

本文《野生浓香型滇红茶》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hongchawenhua-156295.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