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知识 > 茶叶鉴别 > 怎样分辨台湾茶的真假鉴别

怎样分辨台湾茶的真假鉴别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19 15:56 点击50次

台湾高山茶真假辨别

顺生茶业网介绍说:铁观音汤色金黄,浓艳清澈,叶底肥厚明亮,具绸面光泽。泡饮茶汤醇厚甘鲜,入口回甘带蜜味;香气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誉”。生产出优质的铁观音茶必须具备:①纯种铁观音品种茶树;②茶树生长在良好的土壤、气候环境中,并得到精心培育;③精湛的采制技术。

三者缺一不可。

一是歪酸:在摇青和静置阶段,制作者采用拖青和闷青的手段会产生“酸”;在揉捻后,焙茶前这段时间,包在揉布中的茶团静置,在这其间时间掌握不好,会产生“酸”;在南风天情况下,天气潮湿闷热,对青叶的水分散发不利也会产生“酸”,其实“酸”的形成在整个流程中,对茶青发酵的控制不当,都会产生。

按我的理解这些“酸”味其实是一种馊掉的味道,人们错误认识成酸味。“拖酸”是近年来铁观音市场出现的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口感的茶,其发酵轻,从采摘到下锅炒的间隔比传统的铁观音要长得多,口感浓烈。最早,“拖酸”的出现是茶农在制作铁观音的过程中,因失误、耽搁等偶然因素制出了“拖酸”茶。

没想到,这种茶投放到市场时,很受欢迎,市场的需求量大。于是,就有了专门炒制“拖酸”茶的茶农。 “拖酸”的茶口感较浓,能给神经较强的刺激。许多人因为熬夜、喝酒、抽烟,味觉变得迟钝,他们会觉得传统正味的茶没有味道,喝“拖酸”茶才有感觉。

二是正酸:传统铁观音所产生的“正酸”,和天气,合理的制作和茶青本身的内质有很大关系,“看青做青”,根据青叶的走水变化适时的调整做青的轻重,控制青叶的发酵轻重;茶叶本身生长环境的合理;制作时的适合的温度和湿度。

这“天地人”的合协统一,才能做出一泡上好的铁观音!正酸的茶是很难得的。

青煌酸、正酸、青酸等术语也是茶农们对于高品质铁观音的一种“美称”,书上是没有的,但茶区里面经常听到此术语。其实,这些术语就是对传统正做的高档次铁观音的一种肯定,一般是拨(消)青做法的高档茶(其他做法很少出现),称呼不一样,但意思是一样的,能达到正酸、青酸的茶,其原料、工艺、天气等都是无可挑剔的,所谓的酸,其实就是铁观音韵味达到极点后一种特殊味道的感官体现,由此酸的铁观音,一般泡到几遍后就会呈现花韵,最后才出现明显的观音韵,这就说明前面几泡的酸味是观音韵味的浓缩,也就是精华,是铁观音极品的表现。

而其它非正常的酸,其特点很单一,没有香,也没有韵,从头到尾都是单一的“酸”,茶汤滑滑的,平平淡淡,没有变化,这就是歪酸,上不了台面的茶,而很多人称为极品。

青皇口味也就是闽南话中说的“煌口香”。也就是音韵的味道。

它是一种花香和酸果香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的一种味道!因其闻有酸,很多不懂茶者以为是歪酸的,也就是拖酸的!此种茶做的好的有清爽的青香和酸香或清酸味,做的不好的有生硬的臭青味或闷青味或臭闷酸味!这类茶因为走水不彻底,发酵度较低,即使有高的,也是假高。

因此此类茶冲泡时要快冲快出,否者汤色偏深水偏涩苦!此茶有开盖夺香之势,很容易吸引刚接触观音的人!此类茶极不耐放。在自然气候下,不到一个月就香水全消。一般都在冰柜速冻保存!。

台湾茶的特点如何鉴别

正宗的台湾茶,就是在台湾本土育苗,在台湾栽种,在台湾生产包装的茶叶,比如说台湾冻顶乌龙茶、阿里山红茶、日月潭红茶等等都算正宗的台湾茶吧!

台湾茶叶鉴别方法

台湾素有“茶之王国”之称。地形和气候适宜茶树生长,茶叶品质优良。台湾茶源自中国福建,至今约有200年历史。台湾有诸多名茶,且各有其特色,综合起来不外是绿茶、乌龙茶、金萱茶、文山包种茶、东方美人茶、阿里山高山茶、阿里山红茶、日月潭红茶、白毫乌龙茶(碰风茶)、青心乌龙、冻顶乌龙茶、高山茶(大禹岭茶、合欢山茶、梨山茶、杉林溪茶、阿里山茶)等等茶类,这些茶类各有其特色。

台湾产茶地区比较多,著名的有七大产茶区。海拔高度,决定了台茶的口味。海拔越高,口味越佳、价格越贵。阿里山乡、梅山乡、番路乡等地区,其种植阿里山高山茶滋味甘润醇厚,近年来阿里山邹族文化部落的阿里山高山茶对阿里山茶坚持用最好的茶青、制造最好的、品质最佳的茶叶,是台湾茶叶的最具形象的茶叶代表。

这三种茶横扫海内外的任何茶。汤色微绿金黄,口味纯正,留香四溢,柔滑无比。台湾茶和福建茶的差别非常大。台湾茶可以冲七,八泡以上,不论泡的时间长短,即使是泡一天也不变色不变味,依然香味纯正。

历史

台湾早有野生茶,根据诸罗县志(1717年)记载:“台湾中南部地方,海拔八百到五千尺的山地,有野生茶树,附近居民采其幼芽,简单加工制造,而作自家饮用。”而根据淡水厅志中记载:“猫螺山产茶,性极寒,蕃不敢饮。”这种野生茶就是所谓的“山茶”,目前仍可以在台湾中南部山区发现这种野生茶树,但与目前台湾农民栽种的茶树在品种上并无相关。

台湾目前所栽种的茶树品种,是距今两百多年前由福建移民所带来的,而台湾早期的制茶技术亦是由福建师傅所传授。目前台湾所产制的乌龙茶、包种茶等茶类,其产制技术皆来自中国福建省。

清朝后期的台湾,茶叶是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品,也促进了台湾北部的发展,将产业重心从原本的南部移转到了北部,对后来台湾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

柯朝氏从福建武夷山引进茶种,种于今台北县瑞芳山区,相传为台湾北部制茶之始。

清咸丰乙卯年(1855年)

林凤池从福建引进青心乌龙种茶苗,种于冻顶山,据悉为台湾乌龙茶之始。

清同治年间(1856年~1875)

约翰‧杜德对台湾茶业发展有很大的贡献。他移进茶苗、提供技术指导、收购茗茶、设精制厂并外销茗茶。使得台湾的茶业大幅发展。

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

张氏兄弟从安溪引进纯种的铁观音茶,在木栅樟湖山种植,相传为今日木栅铁观音之始。

政府开始推广种茶。乌龙茶不再受美国市场青睐而滞销,导致包种茶的兴起。华人茶商李春生、台湾茶商林维源兴起,以及台湾的茶商团体兴起而突破台湾茶叶为洋人所主导的局面。

日据时期

这时期的台湾茶品种除了原本从福建省传入的以外,又经过日本人历年的试验,最后选出青心乌龙、青心大有、大叶乌龙与硬枝红心等四大品种作奖励推广种植。日本人并大力推广红茶的种植。

二战时期

因战争爆发,粮食与劳力皆极缺,除部分茶园改种粮食作物以外,原本投注在茶园的农村人力也移转到其他方面,致使台湾茶产业极度萎缩,几乎减产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国民政府时期

随着台湾经济起飞,人们对于生活与饮食有了新的追求,于是各地茶艺馆纷纷成立,成为人们游憩生活里重要的品茗空间。此时期振兴了绿茶的生产,复原茶种、改良茶种、改进各种制茶法、茶产品多元化、推广茶区。使得原本以外销为主的台湾茶业转为以内销为主,使得停滞不前的茶业再次复苏。

种类及特色

台湾各地茶类各有其特色,综合起来不外是绿茶、金萱茶、文山包种茶、东方美人茶、白毫乌龙茶(碰风茶)、青心乌龙、冻顶乌龙茶、高山茶(大禹岭茶、舞鹤茶、阿里山茶、合欢山茶、梨山茶、杉林溪茶、阿里山茶)、红茶(阿里山茶、日月潭茶)等等茶类,这些茶类各有其特色。

台湾茶原装进口真假怎么辨别

看成色和品项,应该是真的,不过如果是真品的话,要价值300多万了,如果你是家传的应该是真品,如果是最近入手的,啥价格买的就知道靠谱不靠谱了,如果真是几百万的价格,赶紧找专家鉴定一下吧。

另外,自己先测量下,基本数据如下:

光绪年间大清台湾军饷钱币直径45毫米,厚度2.2毫米,重量26.7克,相当于旧制一两。

台湾茶叶真伪辨别图解

辨别方法:真品是从日本进口的,包装盒上面标住的是日文。LUPICIA的看家产品,专柜基本断货款,90%的人不知道“绿碧茶园”,但是他们都知道“白桃乌龙”。

精选产自台湾的上等乌龙茶和新鲜的白桃,茶里面是没有桃子的,混合着一小部分白桃花瓣,但桃香却很浓郁,喝上一口,没有茶的苦涩,口味甘冽清澈、靡靡茶香。

本文《怎样分辨台湾茶的真假鉴别》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jianbie-43037.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