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茶鉴别图解
1、品质
普洱茶在鉴别时需要奠定物质基础,毕竟各地由于气候、土壤、植被的不同,所产普洱茶会形成各自的特色,例如西双版纳的易武、临沧双江勐库、思茅澜沧的景迈山等所产普洱茶,虽然都是普洱茶中的极品,但各自的特点也很鲜明。
2、茶形
普洱茶的条形是否完整,是否紧结清洗,叶片是老是嫩等都是判断其品质的要点。一般具油润光泽、色泽褐中泛红、条索肥壮、断碎茶少的普洱茶品质最佳。稍次一些的普洱茶则会带有陈气,甚至是其他杂味,条索细紧不完整,色泽黑褐,枯暗无光泽。
3、色泽
普洱茶的色泽是看茶汤的深浅与明亮,优质普洱茶泡出来的茶汤红浓明亮有金圈,或呈黄绿明亮的色泽,表面看起来有一层油珠形的膜,具有浓而透彻的特点。质地稍次一些的普洱茶,茶汤会给人发黑发乌的感觉,表面还漂浮着悬浮物质。
4、香气
普洱茶在鉴别香气时主要采用热嗅和冷嗅的方法,优质普洱茶陈香显露,热嗅香气显著浓郁纯正,冷嗅香气悠长甜爽。质地次一些的普洱茶则香气低,有的夹杂着酸馊味,也有的夹杂着铁锈味,还有的夹杂着其他杂味等。
5、滋味
滋味是对普洱茶感知理解的最重要的一步,普洱茶的“味”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舌面口腔的生理活动,另一个则是一种审美趣味,人们经常说的“回甜”与“回甘”,就是这两层感觉得混合,质地好的普洱茶总能给人丰富的口感。
6、茶气
普洱茶的茶气分为“外气”和“内气”,内气是以身体感知,外气则是用口鼻欣赏。普洱茶真正的迷人之处在于内气,会让人在品普洱茶时丹田手足微微生热发汗。外气则比较显露,可以让人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普洱茶的气韵。
野生古树茶的鉴别
一 历史上的普洱茶种类
清代阮福的《普洱茶说》中有“二月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茶;采而蒸之揉为茶饼,其叶少放而柔嫩者名芽茶;采于三四月者名小满茶;采于六七月者名谷花茶;大而圆者名紧团茶;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圆茶也”的记载。
由此可知,普洱茶在历史上即分为散茶(即毛尖,粗叶)和紧压茶(芽茶,女儿茶)两大类。
二 现代普洱茶的种类
由于流传久远,品赏,收藏者众多,加之近代制茶工艺的发展变化,普洱茶的分类已渐趋复杂。
(一)依制法分类
生茶:是指茶菁摘采后,以自然方式发酵的茶品。生茶含有果酸,单宁酸等成份,茶性刺激,放置多年后,茶性才会转为较为温和。好的普洱茶通常是以此种制法制成,并利用时间的延伸,产生越陈越香的效果。
熟茶:是指在现代科学基础上,利用人工陈化工艺,通过调配合适的温度,湿度,加速茶叶的发酵过程,使茶性变得温和,茶味得到改变。
(二)依保存方式分类
干仓普洱茶:是指茶叶存放在干净通风的仓库,使茶叶自然发酵陈化,具有樟树香。
如果经过自然陈放10-20年并妥善保存,就能越陈越香,成为珍品。
湿仓普洱茶:是指将茶叶存放在地下室,地窖等较湿热不通风的地方,加快其发酵的速度。由于茶叶内含物破坏较多,喝起来常有泥味或霉味。所谓“湿仓”,是指投机商将年份比较短的普洱茶成品陈置于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利用高湿度或泼水,使新茶快速陈变,外观上可以伪充陈年茶以应市。
用这种方法催化,加工出来的茶品容易产生霉变,而且禁不住高温冲泡,更对人体健康不利。
(三)依外形分类
茶饼:扁平圆盘状,其中七子饼每块净重357g,每7个为一筒,每筒净重2500g,故名“七子饼”。
沱茶:形状跟饭碗一般大小,每个净重100g,250g,现在还有迷你小沱茶,每个净重2g-5g。
砖茶: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以250g-1000g居多,制成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运输方便。
金瓜贡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100g到数千克均有。
千两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紧压条型,每条茶重量都比较重(最小的每条都有50kg左右)。
散茶:指制茶过程中未经过紧压成型,茶叶状为散条型的普洱茶。散茶有用整张茶叶制成的条索粗壮肥大的叶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制成的细小条状的芽尖茶。
了解普洱茶的分类,我们就会很容易发现,普洱茶的中级,上级品大都以沱茶及饼茶居多。
三 普洱茶树
云南大茶树包括野生大茶树和栽培大茶树。
适宜制菁的茶树种类:
1 野生型乔木茶树:这种树的高一般在3m以上,出于原始森林中,承自然雨露。茶菁嫩叶无毛或少毛,叶缘有稀钝齿,半展未开的三级芽叶长5cm-20cm。因叶片革质肥厚,揉捻不易成条索,毛茶颜色多呈墨绿色。
茶性滑柔而质重,香气深沉而特异,口感刺激性很弱,但水甜回甘长且稳定。
许多野生型茶菁苦而不化,当地少数民族称之为苦茶,这种茶容易导致腹泻,并不适合饮用。
2 栽培型野生古茶树:这种茶树以灌木或小乔木居多,树枝多开展或半开展,树高1。
5-3m。茶菁嫩叶多银毫,叶缘细锐齿,半展未开的三级芽叶长3-5cm,成叶长可达6-15cm。叶身较乔木叶片薄,毛茶颜色多呈深绿或黄绿色,主副叶脉明显。
茶性较野生型强烈而茶质相当,香气高扬,口感较野生型略水薄而刚烈。
3 茶园野放型:云南许多晒青茶来源多属于野放茶。这种茶经茶园栽种后少有人工管理,不洒人工化肥与农药,只稍微锄草与整理。野放茶茶龄在50年以上,树高约1。5m-2m。
此茶香气,口感介于栽培型野生茶与茶园茶之间。
4 茶园茶:茶园茶是我国茶业界公认的好茶种,茶叶中内含物浓度高,目前以勐海大叶茶,景谷大白茶,云抗10号等作为主要推广种植的普洱茶种,一般采取灌木茶园生产管理。茶园茶越原始,茶种叶脉越明显,茶质也越重。
茶园茶的茶性最烈,茶质则多数较薄,香气最扬,口感刺激性也最强,回甘快且留存时间较短,水薄甜而较不稳定。
适制普洱茶的茶树品种:
1 勐海大叶茶,2 易武绿芽茶, 3 元江糯茶, 4 景谷大白茶, 5 云抗10号 , 6 云抗14 号, 7 云选9号, 8 双江勐库大叶种, 9 凤庆大叶种。
古树老茶鉴别方法
一、看外观:
1、正常的普洱茶膏,应该是黑色,且质地致密,而海绵状、砂粉状,色泽焦黄的产品,是因为高温烘烤所致,品质不佳;
2、普洱茶膏作为普洱茶的精提物,和普洱茶一样也分生熟,有些厂家由于技术限制,不能生产纯生膏,便说茶膏不分生熟或避而不谈,是对消费者的误导;
3、茶膏长期存放,表面会氧化逐渐呈现灰白色,以熟膏比较明显,一般出产后3个月就会慢慢出现,而生膏则需要很长时间,这种氧化颜色和发霉长白毛是有明显不同的,消费者要仔细辨别,同时也不要轻信出现灰白色的茶膏一定是老茶膏;
4、茶膏受热吸湿后表面会变软,有粘性,所以包装中接触茶膏的部分应该是玻璃、陶瓷或食品级的塑料,并且茶膏颗粒之间应有间隔,否则容易结块,包装的选择,也是企业专业和敬业的一个重要体现。
5、普洱茶膏作为一个古老的新产品,据笔者所知,目前没有较大规模的生产,也没有国家统一的生产技术规范,所以过分强调各种认证是不切实际的。
二、观汤色:
1、汤色是茶膏生产技术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好的茶膏,汤清,色亮,汤色浑浊、暗淡则是落后的生产工艺或恶劣的生产环境造成的。
2、对比汤色,应该在适中的浓度下进行,浓度太低或太高都不易看出差别。
3、生膏由于含胶量很高,在浓度过大或温度降低时,会有一些胶状聚集,这是正常的,重新加入开水或加热即可消除,和一般的杂质沉淀不同。
三、品口感:
1、好的茶膏入口醇和,没有叮、挂、刺的感觉,有点像老茶,口感厚度、滑度强于一般茶叶。
2、茶膏的茶味普遍要比茶叶淡一些,但也绝不会淡薄无味,通常好茶膏的茶味损失比较小,同时香味、回甘和喉韵都比茶叶更浓烈,茶劲也大很多。
3、高温熬制的茶膏会有一股焦香味甚至焦糊味,火气很重,这和茶香味是有明显区别的,另外有一些厂家在生产茶膏时,不负责任地加入一些其它配料,消费者要注意辨别,好的茶膏是纯正的茶味,不因该有其它异杂味,喝了以后也不会上火。
4、刚生产出来的茶膏,会有一些类似熟茶出堆时的水堆味,一般存放2个月后饮用为正常。
四、闻杯底:
1、好茶膏杯底都有很浓的留香,一般产品则不太浓。
2、杯底留香因该也是纯正的茶香,而不是其它味道。
五、感身体:
1、好的茶膏喝了以后,身体感觉舒适,不好的产品则很容易锁喉上火。
2、特别提醒的是,茶膏的有效物质含量和茶劲都远高于茶叶,所以初次接触茶膏的爱好者,不易喝得太多、太浓,否则容易醉茶和伤胃。
除了以上的五点内容之外,小编对于茶膏的品鉴还另外提出两点:
一是冷水冲泡鉴赏,将0.4-1克的茶膏放入600毫升矿泉水瓶中,待溶化后按以上方法品鉴,别有一番滋味,特别适合户外运动、旅游和长途驾驶者。
二是普洱茶膏的转化比普洱茶来得快,所以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但提醒广大爱好者,收藏生膏更有意义,同时一定要对口感有了解之后再收藏,以免浪费时间。
古树茶真假鉴别图片
品评普洱茶,可分为的四个步骤:
欣赏汤色——闻嗅香气——尝试味道——评看叶底。
品茗最关键的一环便是开汤品赏,也就是将茶叶先行冲泡,然后再进行品评。
由于茶汤中的茶多酚与空气接触会很快氧化,以致茶汤容易变色,因而要及时欣赏汤色,主要从色度、亮度、清浊度等方面,辨别茶汤颜色深浅、正常与否、茶汤暗明、清澈或浑浊程度。
高端古树茶怎么鉴别
如何品鉴一款普洱茶的优劣?如何辨别茶叶品质的优劣?具体而言,普洱茶的品鉴,其实可以从茶叶的“净、香、润、厚、甘、甜”六字诀入手。
一、净:味正不杂,至纯至净
茶为饮品,净度是首要指标,是其他指标的基础。但净度对于市场上大多数普洱茶而言,却是一个不易达到的高标准。
茶叶受其生长区域和制作要求的制约,优质古树茶目前还依靠一家一户的茶农家庭制作。若无严格监管,缺乏科学标准,制茶过程随意,则会导致烟味(未采用阳光干燥,而用柴火烘干;或晒好的原料存放在柴火旁,吸附烟味)、糊味(炒制过程火温过高或时间过长)、馊味(杀青揉捻后没有及时干燥)等杂味。
二、香:山野幽香,清蕴悠远
普洱茶的香气是以净度为基础,净度纯,香气正,没有杂味干扰。工艺严谨、制作精良的古树茶,具有淡淡的山野幽香。香气纯正是判断普洱茶制作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普洱茶的干茶香、茶汤香、挂杯香,均为含蓄关注
如何品鉴一款普洱茶的优劣?如何辨别茶叶品质的优劣?具体而言,普洱茶的品鉴,其实可以从茶叶的“净、香、润、厚、甘、甜”六字诀入手。
一、净:味正不杂,至纯至净
茶为饮品,净度是首要指标,是其他指标的基础。但净度对于市场上大多数普洱茶而言,却是一个不易达到的高标准。
茶叶受其生长区域和制作要求的制约,优质古树茶目前还依靠一家一户的茶农家庭制作。若无严格监管,缺乏科学标准,制茶过程随意,则会导致烟味(未采用阳光干燥,而用柴火烘干;或晒好的原料存放在柴火旁,吸附烟味)、糊味(炒制过程火温过高或时间过长)、馊味(杀青揉捻后没有及时干燥)等杂味。
二、香:山野幽香,清蕴悠远
普洱茶的香气是以净度为基础,净度纯,香气正,没有杂味干扰。工艺严谨、制作精良的古树茶,具有淡淡的山野幽香。香气纯正是判断普洱茶制作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普洱茶的干茶香、茶汤香、挂杯香,均为含蓄内敛,嗅之,不事张扬;饮之,丝丝缕缕,沉稳遍布口腔,留香持久。不同山头的古树茶又各有特点,如景迈、昔归、冰岛等区域香气相对高扬浓郁,陈化后会出现更迷人、独特的香味。
三、润:细腻润滑,不粗不涩
优质的古树茶入口细腻润滑,不粗,不涩,不干喉!若无此特点,就是工艺出了问题,或是原料自身局限。总体而言,优质的古树纯料普洱茶,最为突出特点是品饮的润滑感。
四、厚:气韵饱满,物质丰富
普洱古树生茶的厚度主要表现为气韵感(易武茶区弯弓为代表)和物质感(布朗山区域老班章为代表)。气韵感是指茶气饱满,充盈整个口腔的感觉,很多老茶友都深有体会。苦涩不显,不苦而甜,萦绕丰沛,体感明显。
物质感是指从入口开始,舌面所感受到的强烈变化,起头的苦涩味瞬间转化为回甘生津,层次丰富,物质厚实。
五、甘:回甘生津,舌底鸣泉
回甘是普洱茶品饮中最重要的愉悦感之一,是一个由苦转甘的过程。新的古树纯料生茶,入口丝丝清凉的苦味,瞬间转化成满腔甘甜,两颊生津不断,有舌底鸣泉之感。
苦味是普洱茶的重要滋味,回甘则是苦味退去,转为甘甜的愉悦感,这是一个由苦到甘的整体过程。其苦的程度,苦转甘的速度及甘的强度,都体现了回甘的质量,这也是鉴别古树茶优劣的重要指标。低劣的茶品只有单纯的苦,苦而不化、不退,持久滞留于口腔,无法产生回甘内敛,嗅之,不事张扬;饮之,丝丝缕缕,沉稳遍布口腔,留香持久。不同山头的古树茶又各有特点,如景迈、昔归、冰岛等区域香气相对高扬浓郁,陈化后会出现更迷人、独特的香味。
三、润:细腻润滑,不粗不涩
优质的古树茶入口细腻润滑,不粗,不涩,不干喉!若无此特点,就是工艺出了问题,或是原料自身局限。总体而言,优质的古树纯料普洱茶,最为突出特点是品饮的润滑感。
四、厚:气韵饱满,物质丰富
普洱古树生茶的厚度主要表现为气韵感(易武茶区弯弓为代表)和物质感(布朗山区域老班章为代表)。气韵感是指茶气饱满,充盈整个口腔的感觉,很多老茶友都深有体会。苦涩不显,不苦而甜,萦绕丰沛,体感明显。
物质感是指从入口开始,舌面所感受到的强烈变化,起头的苦涩味瞬间转化为回甘生津,层次丰富,物质厚实。
五、甘:回甘生津,舌底鸣泉
回甘是普洱茶品饮中最重要的愉悦感之一,是一个由苦转甘的过程。新的古树纯料生茶,入口丝丝清凉的苦味,瞬间转化成满腔甘甜,两颊生津不断,有舌底鸣泉之感。
苦味是普洱茶的重要滋味,回甘则是苦味退去,转为甘甜的愉悦感,这是一个由苦到甘的整体过程。其苦的程度,苦转甘的速度及甘的强度,都体现了回甘的质量,这也是鉴别古树茶优劣的重要指标。低劣的茶品只有单纯的苦,苦而不化、不退,持久滞留于口腔,无法产生回甘
古树茶的鉴别方法视频
普洱茶汤上那个闪光的亮点和亮片,是漂浮在茶汤上的植物胶,在光线和水蒸气的作用下的反光效果,它含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酯,主要的作用是健胃、消食、清除体内铅毒。
从视频中看茶底分量和舒展程度,结合漂浮的植物胶面积,那是一款不错的普洱茶。一般来说,越是制作精良、陈化的好的普洱茶,茶叶中的成份分解的越丰富,茶汤的植物胶也越多——不过,切记不能依赖这一点来评判一款茶的好坏。——另外一个值得注解的是:在渥堆中因为植物胶过多而自然卷曲形成的茶头(有时候也叫老茶头),其植物胶的含量就比一般的砖饼沱茶高,导致茶底煮都很难煮散呢;茶头是非常稀少的,可目前许多不良厂家刻意去做些茶头产品来欺骗顾客,希望楼主擦亮眼睛或者找行家去购买。本文《古树散茶鉴别》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jianbie-198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