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知识 > 茶叶鉴别 > 金花普洱茶如何鉴别真假

金花普洱茶如何鉴别真假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20 11:38 点击85次

金花普洱茶鉴定方法

(1)毒花有菌丝形成,金花无菌丝。

(2)毒花呈黄色或黄绿色,丝状黏接成片分布,金花呈金黄色,以点状颗粒单个存在,花体清晰,花间界面清楚。

(3)毒花呈烟雾状,颗粒细小,无附着力,一吹可以散落,金花呈颗粒状,底下有细小的茵柄,附着力很强。

(4)毒花多数滋生在表面,金花生长在茶饼内部。

(5)毒花茶,汤色碳黑或棕黑很浑浊,几泡后叶片近似腐烂,茶味有刮喉的现象,而金花汤色红亮透明,条索清楚,耐泡色不衰,金花有甜香,喝后有舒畅爽朗感。

五朵金花普洱茶辨真伪

五个国色天香的女子。金花比喻成女子时,说明其女子气质非凡,淡雅而不失抚媚。令人垂连欲滴

金花普洱茶为何这么贵

欢迎关注【懂茶帝】

普洱熟茶里面有长金花的,但是非常罕见,生茶长金花几乎没有。也有的普洱茶饼上会长白色的霉点,叫做白霉。相比之下,黄曲霉菌更严重一些。如果要让茶饼不发霉,就得把湿度降低到80%以内。

小懂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有研究团队专门研究过,有些普洱茶在保存一段时间后,也有可能长出跟茯砖茶一样的金花,而且成分相同,都是“冠突散囊菌”。只是这种菌一般偶然出现在陈年的茶品中,

简单地讲,普洱茶中的金花是自然产生的,是不可预料的。

普洱发金花三要件

研究表明,普洱茶并不十分适合金花菌生存,只有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才有可能发出金花:

1、鲜叶较粗老且茶叶渗出物浓稠,茶品外冷内热、外干内湿,也就是首先要为金花菌的生存提供营养和环境条件;

2、茶原料内必须存有“冠突散囊菌”,或在制成品后摊晾过程遇有此类微生物附着;

3、金花菌要在短期内形成最初的微小群落,才能在以后的储藏过程中逐步生长。

普洱茶发出金花是非常难得的,只有在陈年茶品中才可能偶然出现,很多收藏普洱多年的茶友,也不曾一见真正的金花。如果你的普洱茶中有出现真正的金花,那真跟中了大奖差不多。

所以,亲们如果看到普洱茶中有黄点,首先要怀疑的就是,可能发霉了。如果你也怀疑“中大奖”了,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检验一下。

先闻闻,如果有霉味的茶,那基本可以断定是发霉了。

然后可以试着冲泡一下

,黄曲霉造成的霉变茶,汤色碳黑或棕黑,浑浊粘腻,味道有极强的霉变后呛人气味,入口甚至会让人有反胃、呕吐的感觉;而真正的金花,汤色红,且较普通茶品更加清澈透亮。

蒋文中教授等人曾用几年时间对数十种同一批茶中有无“金花”的不同茶样进行品饮对比,发现无论黑茶还是普洱茶,金花越多,质量上表现为汤色更红艳明亮,口感越加甜滑甘爽,且能迅速消除普洱熟茶粗青味和发酵中产生的几年难散的“堆味”。

小懂本想通过业界朋友,找一个真正有金花的普洱茶饼来分享给大家的,但是一时没有找到,看来真的是可遇不可求啊!只能待以后有机会再跟大家分享喽!

以上内容由懂茶帝(公众号:hcyd321)提供,每天分享实用茶知识,邀请专业人士为你答疑,欢迎关注我们哦!

普洱茶金花真假辨别

一、外观

和田玉籽料洒金皮的皮子是呈金色,形如洒金状,色泽艳丽明亮,质地细腻温润。天然形成的皮色,分布不均,但色彩过渡自然。染色的皮,色调单一,“浮”于表皮。颜色无自然过渡,界限分明。

二、皮色深浅

洒金皮表面所呈的颜色深浅,与玉质结构中的晶体颗粒密切相关。

如打灯观察,可见较为明显的玉质颗粒结构“浮出”玉表的部分,其中的颗粒状颜色相对要深一些,而皮色深浅相间,通常在质地密度好的籽玉部分较浅,恰似一朵“金花”。

对于染色皮来说,这种基于玉质所呈现出的深浅变化,模仿起来,颇费周章。

三、皮色厚薄

皮色有厚薄之分,通常而言,洒金皮属于薄皮。当然,造假者也会想方设法将假皮做薄,这也需要参考其他特点,再行判断。

四、毛孔

籽料洒金皮表面,有类似人体皮肤上的毛孔,仔细观察,单孔相对独立,孔与孔之间关系自然;假的通常用喷沙或人工刻划形成,孔大小不一,表面有明显的破坏痕迹,孔与孔之间要么连成一片,要么深深浅浅,看上去十分粗糙。

五、色素沉积

天然的洒金皮,一般毛孔的颜色较淡,且与周围的皮色形成了自然的过渡关系。人工染色的假皮,在放大镜下观察,可见染料色素在毛孔或裂隙中沉积,色彩过渡不自然,显假。这是人工染色造假的通病,大家一定要注意辨识。

六、刮粉

这属于破坏性测试,不建议自行尝试。如您需要加工、打磨玉料,可刮下一些作为参考。天然洒金皮经磨刮下来的粉,呈白色,而染色皮磨刮下来的粉,因色素沉积,而呈现出一些黄色调。

金花和霉变普洱茶有什么区别

看:观看茶叶是否保存得当,干茶是否干爽,茶叶表面与内部是否有真正霉变。但要注意两点:

(1)新茶尤其是茯砖茶,由于刚出烘房不久,茶砖内部发花完成经烘房干燥后,砖体内形成金花的菌丝并未死亡,因此茯砖买回去后可能砖内金花继续生长,使得金花越来越茂盛,而这种白色菌丝并非发霉,随时间推移,菌丝会自动死亡并消失。

(2)存放中的黑茶,若不小心因湿度过大,时间太长而使茶表面因受生成白毛,这只是表层风霉,及时擦掉或者取出拿到通风干燥的地方进行晾晒,也可以抽湿(空调上有的)或在阳光下晾晒,长出的霉毛过几天自然会消失,这种风霉不会影响茶的口感,反而会加快黑茶的转化,口感会更佳优良,但内部发霉则属于变质。

闻:冲泡时更容易分辨,陈味是自然柔和,霉味是有刺激性,冲鼻,不顺畅不自然。

在南方梅雨季节,由于水气比较重,会比较容易散发出一种仓味,这种仓味是可以随着季节改变而退去的,这种仓味不是发霉。因此南方茶友在湿度比较重的季节中要更加注重干燥保存,如果一旦发现茶上已经有这种气味,也不必担心,及时干燥即可。

品:有陈味的茶汤口感自然无杂味,年份久的黑茶口感柔和顺畅,霉变的茶,有“麻、挂喉、叮喉”感,口感刺激,难以下咽,这是最为重要的辨别是否霉变的证据。

茯茶内部是“金花”还是“霉菌”?

黑茶的“金花”不是有毒的黄曲霉素,实是冠突散囊菌,一种散布在茶砖上的细小金黄色颗粒,对人体有益的益生菌。有一定年份的黑茶,会有大家所看到的黄色菌种,其实这是经过岁月转化成的“金花”,主要是以安化黑茶茯砖茶为代表,“金花”是其特色和标志。

这些金花一般存在于茶饼、茶砖的中心,要撬开才能看到;而发生霉变的黄曲霉多数是因为存放的时候导致的,所以通常会在表面。“金花”是一颗颗的,不存在霉丝,在茶叶里比较牢固,不能轻易擦掉;而黄曲霉必然有霉丝,很容易吹走,再者会与白霉共生。

“金花”的产生都是零散地分布,茶叶整体都会存在;而因为黄曲霉是外界存放不当引起,会出现某地方成片,某地方没有这种现象。作为有益菌的“金花”,与所谓的“发霉”,是不可混淆为一谈的。

经专家研究鉴定,“金花”具有显著降低人体类脂肪化合物、血脂、血压、血糖、胆固醇等功效。它能分泌淀粉酶和氧化酶,可催化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实现茶叶色、香、味品质成分的转化,在长期的饮用观念中形成了黑茶以有“金花”为上品的观念,有“茶好金花开,花开茶质好”之说。

另外不同年代茯砖茶的“金花”色泽是不断变化的:刚出烘的新茯砖茶,砖身内生长大量的金黄色颗粒,形似“米兰”。随着陈放年代的延长,金花逐渐萎缩变白,有些年代久远的茯砖茶已看不到金花,只是隐约可见白色的斑点。因此,新茶“金花”茂盛而有些老茶“金花”较少甚至看不到。

总的来说,发霉的黑茶不管是从形状上,还是气味上,都是让人感到不舒服的。所以,两者之间是很容易就可以区别开来的。黑茶中的金花也是一种有益的菌体,因此,我们不用担心这样的菌体会影响到身体健康,只要注意与霉菌区别开来即可。

本文《金花普洱茶如何鉴别真假》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jianbie-191047.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