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知识 > 茶叶鉴别 > 茉莉茶怎么鉴别好坏

茉莉茶怎么鉴别好坏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20 09:41 点击74次

茉莉花茶茶叶怎么辨别好坏

1、茶形,品质好的茉莉花茶芽叶细嫩,品质差的茉莉花茶芽叶粗老;

2、茶香,品质好的茉莉花茶冲泡后香气浓而不冲,品质差的茉莉花茶冲泡后香气浓郁刺鼻;

3、茶汤,品质好的茉莉花茶冲泡后茶汤黄而明亮,品质差的茉莉花茶冲泡后茶汤深暗泛红。

茉莉茶叶怎么区别质量好坏

 

1、观形

 

一般上等茉莉花茶所选用的茶坯,以嫩芽者为佳。以福建花茶为例:条形长而饱满、白毫多、无叶者上,次之为一芽一叶、二叶或嫩芽多,芽毫显露。越是往下,芽越少,叶居多,低档茶则以叶为主,几乎无嫩芽或根本无芽。

 

2、冲泡

 

选购时有条件的话,应尽量冲泡一下,通过冲泡能使茉莉花茶的品质得以充分展示。冲泡方法采用杯泡法,一般分两次冲泡。即取茶3克,冲入约150毫升开水,浸泡3分钟后滤出茶汤,闻嗅香气、察看汤色、品尝滋味;第二次冲入开水,浸泡5分钟后滤出茶汤,依次嗅香、观色、尝味。

3、闻香

 

好的花茶,其茶叶之中散发出的香气应浓而不冲、香而持久,清香扑鼻,闻之无丝毫异味。

 

4、观色

 

茉莉花茶的汤色应以黄而明亮为佳,若深暗泛红,往往是品质有弊病的表现,如茶叶陈化、窨花时闷堆太久、烘干不及时等都会影响汤色。

5、尝味

 

购买时如条件允许,可坐下来品尝一下,观其汤色、闻其香气、品其滋味,香气浓郁、口感柔和、不苦不涩、没有异味为最佳。

好茉莉茶怎么鉴别真假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茉莉花茶是否加了“香精”。

NO1:干茶闻香

茉莉花茶窨制

正宗茉莉花茶是用优质绿茶为茶胚经过多次窨制和筛选而来,窨制次数越多,成茶香味越浓,品质越好。而茉莉花虽然有着“人间第一香”的美誉,但是它的香气始终是清香中透着一股清凉,是一种清幽、自然的香气。我们用手抓一把茉莉花干茶闻一下,如果具有上述特征的香气,自然是好茶,而且香气越浓郁,品质越好,相反,如果香气特别香,而且浓烈刺鼻,那么这种茉莉花茶就不正常了,十之八九是加了“香精”,不建议购买。

NO2:泡茶闻香

优质的茉莉花茶,单从香气上来说,茉莉花的香气充分被茶叶吸收,是茉莉花和茶叶多次窨制的结果,具有经久耐泡,香气持久的特点,比如冲泡四五次仍有余香的大白毫特种茉莉花茶,即使经过多次冲泡后,茉莉花香依然较浓。我们在泡茉莉花茶的时候,如果第一次的香味非常浓郁,而第二次、三次冲泡后,香气明显减少,甚至是没有香气,说明这种茉莉花茶可能是香精茶。即使不是香精茶,至少也是质量非常差的茉莉花茶,说明窨制次数少甚至是二手茉莉花窨制的。所以,如果出现上述两类情况的茶叶,建议不要购买。

NO3:看价格

虽然并不是价格越高的茉莉花茶就一定是优质的茉莉花茶。但是按照正常的市场规律来说,商家和厂家不会做亏本的买卖,常言说:“一分价钱一分货”,因此通过价格同样也可以大致判断是不是优质的茉莉花茶。因为茉莉花茶的制造成本决定了茉莉花茶的价格,越是品质优良的茉莉花茶,制造过程中窨制的次数就越多,而窨制次数越多,就标志着成本越高。

所谓的窨制,就是将优质的茉莉鲜花和优质的绿茶茶胚一层叠一层地堆砌起来,目的就是让茶胚吸收茉莉花的香气,当然次数越多,香气吸收就越彻底,做出来的茉莉花茶就越香,当然价格就越高,这是很容易理解的道理。

茉莉雪芽

所以根据这一点,我们在购买茉莉花茶的时候,如果价格很低,比如几十元一斤的茉莉花茶,同时闻起来的香味又非常香,这就值得怀疑了,这么香的香味从哪里来?几十元一斤的茉莉花茶能够具备高档茉莉花茶的香味,难道商家会亏钱卖给你?答案只有一个,就是添加了廉价的食用香精。因此,不建议购买价格低廉香气又十分浓郁的茉莉花茶

NO4:花多不是好茶

虽然这一点与是否添加香精没有关系,但是作为购买茉莉花茶,也是质量好坏判定的一个因素。很多不太懂茉莉花茶的人对茉莉花茶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干茶中茉莉花越多,茶就越好,而恰恰相反,干茶中茉莉花越少,茶叶的品质越好。因为茉莉花茶在窨制完成后,需要将香气释放殆尽、花态萎缩的花渣分离出来,也就是“起花”。起花须做到适时、快速、筛净,虽然感官品质要求中允许成品花茶“含少量茉莉干花”,但越少越好。所以,我们在购买茉莉花茶时,是闻茶香和看茶胚,而不是看茉莉花的多少。

茉莉茶怎么分优劣

低档花茶不够持久,而且香气,不会让你有多冲泡之感。

茶叶耐泡通过沸水的洗礼后,茉莉花茶品质的好坏就能看得一清二楚,优质的茉莉花茶持久耐泡,即便冲泡五六道茶汤后,滋味也不至于变得寡淡。

花与茶的结合体之下构成的香味。很明显就是拼配茶之后,除了本身茉莉花以外不能有别的气味。

本文《茉莉茶怎么鉴别好坏》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jianbie-180607.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