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帝贡茶真假如何鉴别
在云南,有确切历史记载的贡茶园,大概就是困鹿山、曼松以及迷帝贡茶了。
史上乾隆帝曾赏赐牌匾“岁奉京师”,此牌匾在60年代革命运动中损毁,而后的迷帝贡茶子孙又自己刻牌匾挂在家里。
昔日的皇家贡茶园,在炒作热度尚未起来之前它的价格与对应的价值是相符的。
在茶山涨价之前,大家应该试试中小叶种的贡茶的味道。
迷帝茶属于中小叶种,香气大致是兰花香型,它的兰香是一种优雅的淡兰香。三五泡后,喉咙的清凉感明显,稍微会有涩感,但只要冲泡得当,涩感相当轻,苦也不显。
建议投茶量比以往稍微偏少点:
若你平时7.5克投茶量,迷帝茶大约6克就好。
好茶与特别好的茶区别在于入口的瞬间,好茶就让你无需找诸多理由去证明它,干茶够香,汤水够香,挂杯够香,闻得香,喝得香,苦涩低。
迷帝茶
有山头,有名字,有品质,尚未大热门价格还可以,这就是刚刚好的状态。
贡茶真假辨别方法
贡茶没有真假一说。都是真的。
最早的是样样好也就是现在的四云奶盖贡茶在做直营。
然后就是禧御和御可这两家拿到了台湾技术开始招商。样样好马上也开放加盟。这三家因为贡茶的商标打过官司。样样好告赢了御可,没告赢禧御。然后样样好就改名四云奶盖了。
山寨贡茶真假图片
十大普洱茶产地它们就是:老班章古树茶、冰岛茶、曼松、娜卡(又称那卡)、昔归、麻黑、老曼峨、刮风寨、弯弓、困鹿山。
1、老班章
老班章山寨,寨因茶而兴,民因茶而富,地因茶而名。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普洱茶的复兴,老班章茶天生丽质的品质被越来越多的普洱茶爱好者和高端消费者所认识、所痴迷,芳名远播。
时至今日,老班章普洱茶是云南省境内少有不使用化肥、农药等无机物,是纯天然、无污染、原生态的茶叶产地。
在普洱茶界,更有“班章为王”的说法,老班章茶霸气十足,其苦味、涩味最重回甘效果也最持久、汤色鲜亮、叶底柔软、略带蜜香。香气纯正浓厚、平稳、滋味浓烈,喉韵宽广、两颊生津持久。
2、冰岛
云南临沧勐库有一座著名的邦马大雪山,海拔3200米,山顶终年积雪,山中云雾缭绕,原始森林密布,大叶种的古茶树遍布其间。
在邦马山脉北段的半山腰上,有一个古老的傣族村寨叫做“冰岛”,傣语“扁岛”或“丙岛”,意思是用竹篱笆做寨门的地方。
冰岛茶指云南省临沧市境内勐库冰岛村所产的冰岛大叶种茶,是普洱茶的一种。特点是回甘效果持久、甜味较其他茶种浓厚、细腻。
冰岛茶因炒作导致市场价格混乱,选购时应谨慎选择。
3、曼松
曼松古树被说了这么多年,其实已经没那么神秘了,曼松是个比较独特的山头,现在普洱茶山头这么多,不独特一点还很难让人记住,真是为难这些山头了。
如很多茶友听说过的,曼松在历史上曾遭遇过大火,古茶树大部分被毁,一朝覆灭,锋芒尽敛,曾经傲视群雄的贡茶,就此沉寂,即便涅槃重生,也因数量稀少,让人扼腕叹息。
曼松独特的沉润内敛的白花香,贯穿整个品饮过程,新茶的时候,已经能够喝到茶汤的淳厚纯润感和滑度,这在新茶里面,制作工艺正常的情况下,只有曼松古树能够做到。
从开汤到最后一泡,茶汤依旧明黄澄亮,淡淡透亮,滋味也一样淡雅丰富。
4、娜卡(又称那卡)
那卡是拉祜族译音,也写作娜卡、腊卡、纳卡,普洱茶产区的山头名称,那卡古树茶即是讲的此山头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的百年以上茶树所产的普洱茶。
那卡即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宋茶区内大曼吕村委会的一个拉祜族寨子所产的云南普洱茶。
其特点条索紧结黑亮,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匀齐,山野气较强,杯底留香较好,苦涩较显,苦又更突出,汤中带甜,回甘较快较好,汤较饱满,茶香纯正。
那卡古树茶是勐宋茶区最具代表性的茶,那卡寨子以出产品质上好的古树茶而被人们所认识。
5、昔归
昔归茶近几年在茶界很火,是因为此茶香气极高,冷香之极!喝过昔归再喝其他茶叶,都会觉得无味无香,霸到如此地步,普洱茶生茶中比较罕见,号称云南最有霸气普洱生茶。
昔归古树茶以茶气强劲闻名,同样以茶气强劲闻名的还有老班章,昔归和老班章都是当下最火的普洱古树茶之一l

昔归古树茶汤色金黄透亮,入口即香无杂味味甘;三泡后回甘更明显,香气高锐,两颊与舌底生津,舌面感觉微涩化得很快,四泡至六泡香气如兰。
冰糖香渐显,水质较粘稠,七泡后汤色几乎未变,醇厚更佳,喉韵深回味悠长,十泡后水渐淡,甜味稍减,回甘好冰糖香尚存。
6、麻黑
麻黑村是易武历史最悠久的村寨之一,全村以汉人为主。六大茶山鼎盛时期,汉族人或从石屏,或从江西来到这里,制茶贩茶。
麻黑人世代种茶,不管经济好与否,麻黑人都从未停止过制茶,这种世代相传的手艺在这里得到了传承,麻黑人个个都是管理茶园的高手,个个都是采茶制茶的专家。
易武茶香扬水柔,而麻黑茶更以阴柔见长,是江内茶中之上品。
汤糯、柔、清、雅,花果香,早春香气极好,留杯时间长,汤色油光透亮,口感宽广饱满,柔中带刚,绵密,细腻,韵致精深,香气高扬平衡中正厚重,叶底弹性好厚实。
7、老曼峨
老曼峨寨子是有名的“布朗山古茶山”核心区之一,属班章村委会,地处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境内布朗山的中心地带,海拔略低于老班章,常年高温湿润。
条形肥壮厚实、紧结显毫、汤色剔透明亮、滋味浓烈厚实、回甘很好,就是苦涩比老班章重一些,回甘比老班章慢一些。
老曼峨冲泡后,香气馥郁,在兰花与蜜香之间,我称之为花蜜香,闻起来真的很不错,闻香想食茶。
老曼峨,代表着云南普洱茶的一个极致,是所有喜爱普洱茶的茶友们绕不过去的一个茶,没喝过老曼峨,都不好意思说你是资深老茶骨,多少的发烧级老茶骨以能喝老曼峨作为羡耀的资本。
8、刮风寨
刮风寨由于地理位置非常偏僻,再加上地处边境原始森林,刮风寨的生态环境保护得非常好,在2007年以后,普洱茶山头逐渐热起来,刮风寨才慢慢进入茶友视野。
每3-4户茶农家占据一片古树茶,主要集中在薄荷堂,茶王树,冷水河,白沙河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为刮风寨的茶树创造了最适宜生长的条件。
刮风寨古树茶其饼形圆润周正,干茶墨绿油润,条索修长,陈香陈韵纯正,香气馥郁,甜醇且显蜜香,苦涩含蓄,喉韵深香气足,茶汤厚实饱满,回味悠长。
刮风寨的古树茶和原始森林混生,没有经过矮化,人工管理比较少,保持着自然生长,这是刮风寨古树茶品质优秀的一个原因。
9、弯弓
弯弓大寨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弯弓大寨分为汉族寨、回族寨,回族寨盖有清真寺,汉族寨盖有关帝庙。
这里的古茶树生长在海拔1800米左右的山上,终年四季如春,雨水充沛。
高海拔的荒山野岭,人烟稀少,没有世俗喧哗,只有原始森林古树,自由旷野粗放,最大限度保证了弯弓古茶树的原生态品质。
弯弓茶是勐海大叶种群茶树种,弯弓古树茶口感特点为花蜜香悠扬明显,汤色金黄明亮,汤香水甜且柔和,滋味粘稠饱满,回甘生津且持久,喉韵绵延,其核心口感特点为细甜。
10、困鹿山
困鹿山位于云南省普洱县宁洱镇宽宏村境内,距离普洱县城31公里,困鹿山峰峦叠翠,古木参天,海拔在1410米—2271米之间,是普洱境内较高的山峰之一。
困鹿山古茶园里栽种的茶树有大叶种、中叶种、小叶种、藤条茶等多个品种,俨然一个茶叶资源库和博物馆。
困鹿山古树茶口感特点是口感滑、回甘好、香气浓郁,但较同类普洱茶来说,茶汤不厚重,不经泡也是困鹿山普洱茶美中不足的地方。
茶香清雅、高锐、持久,韵长。新茶入口微苦化甘转甜,口感香、甘、甜相混而生,丰富沉厚,喉韵甘润持久,气韵上扬而沉实,无愧皇家茶园称号而问鼎普洱茶界。
缅宁贡茶真假
陈国义的茶非常值得收藏。陈国义先生是茶界行业内的大师级人物,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大量收购普洱茶,以中茶和大益的产品为主,他的收藏品中比较有名的有88青、中茶大红印等茶界公认的极品配方茶,他本人也很注重茶的存储,所存的都是好茶,非常值得收藏。
贡茶真实图片
宋代饮茶风气极盛,茶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
即便贫贱人家,也是少不得的。在临安城内,与酒肆并列的就有茶肆,茶馆布置高雅,室中摆置花架,安顿着奇松异桧。一些静雅的茶馆,往往是士大夫期朋约友的好场所。街面上或小巷内,还有提着茶瓶沿门点茶的人,卖茶水一直卖到市民的家中。大街夜市上。还有车担设的“浮铺”,供给游人茶水,这大概属于“大碗茶”之类。宋人的好茶,比起唐人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酒中有趣,茶中亦有趣。黄庭坚所作的《品令·咏茶》词,将宋人的烹茶饮茶之趣,写得如此深沉委婉,是茶词中一篇难得的佳作。词中有句云:“味浓香永,醉香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饮到美茶,如逢久别的故人,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满足感。宋人于茶中寻趣,还有斗茶之趣。士大夫们以品茶为乐,比试茶品的高下,称为斗茶。唐庚有一篇《斗茶记》,记述几位相知一道品茶,以为乐事。各人带来自家拥有的好茶,在一起比试高低,“汲泉煮茗,取一时之适”。不过,谁要真的得了绝好的茶品,却又不会轻易取出斗试,舍它不得。苏轼的词《月兔茶》即说: 环非环,玦非玦, 中有迷离月兔儿, 一似佳人裙上月。月圆还缺缺还圆, 此月一缺圆何年? 君不见斗茶公子不忍斗小团, 上有双衔绶带双飞鸾。“小团”为皇上专用的饼茶,得来不易,自然就舍不得碾碎去斗试了。斗茶雅事,由士大夫的圈子扩展到茶场,这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斗试了。盛产贡茶的建溪,每年都要举行茶品大赛,这样的斗茶又多了一些火药味,又称之为“茗战”,用茶叶来决胜负。范仲淹有一首《斗茶歌》,写的正是建溪北苑斗茶,诗云:“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味过醍醐,香胜兰芷,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决出茶品的高下。原来建溪的斗茶,是为了斗出最好的茶品,作为贡茶献到宫中,这样的斗茶大概应是很严肃的。斗茶既斗色;也斗茶味、茶形,要进行全面鉴定。陆羽《茶经》说唐茶贵红;宋代则不同,茶色贵白。茶色白宜用黑盏,盏黑更能显出茶的本色,所以宋时流行绀黑瓷盏,青白盏有时也用,但斗试时绝对要用黑盏。宋代黑茶盏在河南、河北、山西、四川、广东、福建等地出土很多,其中有一种釉表呈兔毫斑点的黑盏属最上品,称为“兔毫盏”,十分珍美。斗茶品味与观色并重,因此宋代涌现出不少品茶高手。品出不同茶叶味道,判断出高低,也许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不过要分辨色、形、味都很接近的品第,却并不容易,要品出几种混合茶的味道就更难了。发明制作小龙小凤茶的蔡君谟,怀有品茶绝技,往往不待品饮,便能报出茶名。有一次,一个县官请他饮小团茶,其间又来了一位客人,蔡氏不仅品出主人的茶中有小团味,而且杂有大团。一问茶童,原来是起初只碾了够二人饮用的小团,得知又加了客人后,由于碾之不及。于是加进了一些大团茶。蔡氏的明识,使得县官佩服不已。斗茶之趣吸引了诗人,也吸引了画家,元代赵孟頫摹有《斗茶图》一幅,可以看作宋代斗茶的写实。图中绘四人担茶挑路行,相聚斗茶,也许就是四个茶场主,随带的有茶炉、茶瓶、茶盏,看样子马上就要决出高低来了。斗茶风气的源起,似乎可以上溯到五代时期。五代词人和凝官做到左仆射、太子太傅,位封鲁国公。他十分喜好饮茶,在朝中还成立了“汤社”,同僚之间请茶不请饭。这样的汤社,实际是以斗茶为乐趣。后来宋人斗茶风炽,可能与此有所关联。宋代不仅有斗茶之趣,还有一种“茶百戏”,更是茶道中的奇术。据《清异录》说:“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决,使汤纹水脉成物像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曳即就散灭。”用茶匙一搅,即能使茶面生出各种图像,这样的点茶功夫,非一般人所能及,所以被称为“通神之艺”。更有甚者,还有人能在茶面幻化出诗文来,奇上加奇。当时有个叫福全的沙门有此奇功,“能注汤幻茶成一句诗,并点四瓯,共一绝句,泛乎汤表。”这简直近乎巫术了,虽然未必真有其事,但宋人茶艺之精,则是不容质疑的。宋代以后,饮茶一直被士大夫们当成一种高难的艺术享受。历史上对饮茶的环境是很讲究的,如要求有凉台、静室、明窗、曲江、僧寺、道院、松风、竹月等。茶人的姿态也各有追求,或打坐、或行吟、或清谈、或掩卷。饮酒要有酒友;饮茶亦须茶伴,酒逢知己,茶遇识趣。若有佳茗而饮非其人,或有其人而未识真趣,亦是败兴。茶贵在品味,一饮而尽,不待辨味,那是最俗气不过的了。贡茶怎么看真假
中茶红印圆茶是中茶的明星产品,受到广大茶友的追捧和喜爱。
红印圆茶又称现代普洱贡茶,始制于1940年范和钧创办佛海茶厂之时。其饼茶内正均为红色印记,且茶饼的外纸正面都印着“八中茶”中茶公司标志。
第一饼红印普洱圆茶,1940年在佛海茶厂临时厂房出厂,直到1950年代末期,勐海茶厂陆续还在制造生产。经过了20年,跨过了两个政治时代,从佛海茶厂到了勐海茶厂,继续压制,形成红印圆茶生世扑朔。然而红这一颜色,在20世纪50年代,属于特别敏感色彩,这也为红印普洱圆茶增加时代色彩。
红印普洱圆茶除了其身世价值外,茶品品质亦属现代普洱茶中的上乘之品。茶菁肥硕,条索饱满,颜色粟红,茶面油光、茶汤透红及叶底柔软新鲜,厚酽有兰香或野生樟香味,是勐海茶厂得以在现代普洱茶史上的依据之一。
市面上有的商人看见红印茶品有利可图,假货赝品接连推上市,真假难辨。真的红印普洱圆茶除了上述滋味外,其版面的八中茶正完全埋在茶饼中央,是旧式压模制造,使用古老制作工艺,无不是脐臼圆型饼茶。
另外红印普洱圆茶可分为“早期红印”和“后期红印”,就是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的产品。早期、后期茶饼的确确年代已无法明确肯定,只能从品饮、茶饼和外包纸字体来识别出。
中茶公司茶饼外包纸,在那个时代是用木刻版画印刷,八中茶标记木模,由早期使用到了后期开始时,版画字体已经起毛边;后面经过修改,修版后字体笔画变细,而且留下了刀痕;另外也从八中茶标志中间的茶字明显看出,早期的字体笔画粗大,后期的比较细小且有刀痕。外包装上,早期红印筒包的竹箬比较粗老、厚硬、顾色深;而后期红印的比较细嫩、薄且颜色浅淡…
本文《英国贡茶真假鉴别图》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jianbie-161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