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疗养生 > 功效作用 > 审评茶叶的作用

审评茶叶的作用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19 17:25 点击69次

审评茶叶的要点

茶叶审评基本流程:

取样—把盘(评外形)一扦样—称样—冲泡—沥茶汤一评汤色一嗅香气—尝滋味一评叶底一审评结果与判定。

一、取样

1、初制茶取样方法:1匀堆取样法:②就件取样法③随机取样法

上述各种方法均应将打取的原始样茶充分拌匀后,用分样器或对角四分法打取100g~200g二份作为审评用样,其中一份直接用于审评,另一份留存备用。

二、把盘

1、将代表性茶样放入评茶盘中,双手持样盘的边沿,运用手势作前后左右的回旋转动,使样匾里的茶叶均匀地按轻重、大小、长短、粗细等不同有次序地分布,然后把均匀分布在样匾里的毛茶通过反转顺转收拢集中成为馒头形,这样摇样匾的“筛”与“收”的动作,使毛茶分出上、中、下三个层次。

2、用目测、鼻嗅、手触等方法,通过翻动,调换位置,审评干茶香气、形状、嫩度、色泽、整碎、净度、含水量等。

3、用鼻嗅干茶的香气是否纯正,有无异杂味,香型。

4、目测其上、中、下段茶的情况和比例是否合理,外形形状是条形还是针形等,色泽是否有油润,还是枯暗,颜色是翠绿,嫩绿,或黄绿等,目测其外形的完整性,碎茶,末茶的比例,净度是否有非茶类的夹杂物。

5、手触茶叶,感受其的重实度,大概的含水量。

三、扦样

扦样就是扦取能充分代表该批茶品质,审评时所需的大概重量的茶样。

1、扦样时,要将茶样盘中的茶样用回旋法收到茶盘中,成馒头状,上、中、下段茶合理分布在馒头状中。

2、扦样时用三个手指,既姆指、食指、中指,由上到下抓起。

四、称样

称样就是称取能充分代表该批茶品质,审评该茶样时所需要的茶样重量。

将扦起的茶样缓慢放入称样盘中,同时眼观天平的重量变化,达到所需的重量立刻停止,一次性放够该茶样审评所需的克数。

五、温杯

在冲泡时一定要先温洗审评器具,温具目的是提升器具的温度和达到清洁器具作用,避免在冲泡过程中由于器具自身的温度太低降低审评杯中水温,达不到冲泡要求的水温,从而影响茶样的内质品质,清洁器具目的是清除残留在器具的气味 少宝免残留的气味影响该茶的品质。

六、冲泡

1、将称取好的茶样放入事先温洗好的审评杯中,将烧开的沸水(100°℃)注入审评杯中,一次性注满,加盖,计时。

2、多杯不同茶类审评时,就以需要最长浸泡时间的茶类所需要的时间计时。

七、沥茶汤

1、熟练者可用单手操作,食指扣住杯把,中指配合食指夹住杯把,姆指按住杯盖的凸高点,将审评杯卧搁在审评碗上。

2、初学者可用双手操作,一手握住杯把,另一手手指按住杯盖的凸高点,将审评杯卧搁在审评碗上。

八、评汤色

评汤色就是利用人体的感受器官眼睛观看审评其茶汤的颜色种类与色度、明暗度和清浊度等。

审评茶叶的基础知识

茶叶品质的优劣最终要靠嘴巴来检验,所以要买和自己口味的茶。可以说,好喝是购买茶叶的前提和第一标准。

首先我们要确定购买茶叶的类别,然后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来判断茶叶品质的优劣,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叶。

但是很多人不具备审评茶叶的专业知识,一般而言,好喝的茶通常滋味爽口,不苦涩,且香气持久。有了这样简单的买茶标准,挑选茶叶就没那么难了。

审评茶叶的基本要素

      泡好茶四大要素:

茶叶用量(置茶量),

泡茶水温,

冲泡时间,

冲泡次数。

 1.置茶量 泡茶技艺的第一要素就是茶叶用量,也就是每一杯或每壶茶水需置茶多少最宜。

       由于茶类及饮茶习惯、爱好不尽相同,不可能要求每人都按照统一的标准去做,但是,一般而言,标准置茶量是以1克茶叶搭配50毫升的水。现代评茶师品茶就是按此标准:3克茶叶对150毫升水,冲泡5分钟。

       当然也可依个人口感喜好而增减茶量,这一标准,相当于个人品茗用的中型盖杯或玻璃杯,而这种茶具更适合泡饮绿茶和花茶等。如泡乌龙茶也用盖杯或玻璃杯冲泡,也可参考标准。 如果使用功夫冲泡法冲半发酵之乌龙茶,一般置茶量如下: 生茶(发酵最轻):茶叶置放量为紫砂壶的2/3或3/4;如条形包种或阿里山茶等; 半熟茶(发酵轻):茶叶置放量为紫砂壶的1/2或2/3;如台湾冻顶乌龙或高山茶; 熟茶(发酵较重):茶叶放置量为紫砂壶的1/3或1/2;如东方美人或大红袍等;

 2.泡茶水温: 所谓泡茶水温,是指将水烧开之后,再让其冷却到所需的温度。若是无菌的生水,只要烧到所需的水温就可以了。一般来说,泡茶水温的高低,与茶中可溶于水的浸出物的浸出速度相关。水温越高,浸出速度越快,在相同的冲泡时间内,茶汤的滋味也就越浓。

       分之,水温越低,浸出速度越慢,茶汤的滋味也相对越淡。 至于泡茶水温以多高为宜,则要根据茶叶的老嫩、松紧、大小等情况来确定。粗老、紧实、叶大的茶叶,其冲泡水温要比细嫩、松散、叶碎的茶叶高。具体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低温泡茶,水温在80摄氏度左右。 适合冲泡名优高档绿茶,如龙井、信阳毛尖、碧螺春等。这种水温泡出的茶,汤色清澈,香气纯正,滋味鲜爽,叶底明亮。如水温过高,汤色则易变黄,维生素C等有益成分遭破坏,而咖啡碱、茶多酚很快浸出,又使茶汤产生苦涩之味。

       分之,水温过低,有益成分难以浸出,茶味淡薄。 

      第二种情况:中温泡茶,水温在90摄氏度左右。 

       适合冲泡大宗绿茶、花茶、轻发酵乌龙茶及某些烘青类绿茶。这些茶叶尽管对使用中水温的要求上有点差别,但可根据具体情况掌握。 

       第三种情况:高温泡茶,水温在95摄氏度以上。 适合冲泡乌龙茶、普洱茶和沱茶等。由于这些茶原料不细嫩,加之用茶量较大,所以须用沸腾的开水冲泡。至于有些紧压砖茶,则需要先将砖茶敲碎,放在壶中煎煮。 

3.冲泡时间 :一般而言,茶的滋味是随着冲泡时间延长而逐渐增浓的。据测定,用沸水泡茶,首先浸出来的是咖啡碱、维生素、氨基酸等,大约到3分时,浸出物浓度最佳,这时饮起来,茶汤有鲜爽醇和之感,但缺少饮茶者需要的刺激。

       以后,随着时间的增加,茶多酚等浸出物含量逐渐增加。因此,为了获取一杯鲜爽甘醇的茶汤,对大宗红、绿茶而言,头泡茶一冲泡后3分左右饮用为好。至于冲泡乌龙茶,品饮是多用小型紫砂壶,用茶量也较大。

      因此,第一泡1分就应该把茶汤倾入杯中,开始品用。自第二泡开始,每次应比前一泡增加15秒左右。这样泡出来的茶汤比较均匀。 总之,凡有茶量较多,水温偏高,或水量过多,茶叶较细嫩的,冲泡时间可相对缩短;分之,用茶量较小,水温偏低,或水量较少,茶叶较粗老,冲泡时间可相对延长。 

4.冲泡次数: 一杯或一壶茶,讲究冲泡多少次最合适呢?据有关专家测定,茶叶中各种有效成分的浸出率是不一样的,最容易浸出的是氨基酸和维生素C,其次是咖啡碱、茶多酚和可溶性糖等。

       一般茶叶如绿茶冲泡第一次时,茶中的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左右,冲泡第二次是能浸出30%左右;冲泡第三次时,能浸出约10%;冲泡第四次时,只能浸出2%-3%,这时再饮,茶味就类似于白开水了。

       所以,名优绿茶,通常只能冲泡2-3次、至于乌龙茶或大宗红、绿茶可连续冲泡5-6次,乌龙茶甚至更多,有“七泡有余香”之说;红茶中的袋泡红碎茶,冲泡一次就行了;白茶、黄茶一般也只能冲泡2-3次。 有些人泡一杯茶喝一天,是不可取的。

       据此定,茶叶冲泡时间过久,不但毫无滋味可言,茶叶中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则可能被浸泡出来,饮用反而不妥。所以,一杯或一壶茶冲泡几次后,应倒掉重泡或仅喝白开水即可。

审评茶叶各个步骤的时间

绿茶的冲泡时间一般是把握在两到三分钟。冲泡前首先用水烫杯,起到温杯和洁具的作用。然后注水半杯水即可,此步骤为润茶,大约1分钟后,用水高冲;在水流的激荡下可以使绿茶更加清香可口,因经过温杯后已可以隐隐约约感觉到绿茶的茶香;再浸泡约一分半钟左右,即可品茶。

审评茶叶包括什么项目

茶叶感官审评是审评员在规定的审评室内、利用规定的审评器具,通过自身的触觉、视觉、闻觉、味觉来审评茶叶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然后综合得分,判定茶叶的品质。也就是常说的五因子法。 比如绿茶,通常按3G茶、150ML容量审评杯、冲泡5MIN的方式进行操作。

审评茶叶大部分比较注重什么

茶叶品质的最初审评 (1)

茶叶审评时一般可从茶叶的形状、色泽、香气、滋味、汤色等方面来鉴别。无论是太极茶道流派,还是别的什么机构、团体和企业,这个过程是一致的。正常的茶叶应该具有该类茶正常的商品外形及固有的色、香、味,不得混有异种植物叶,不含非茶类物质,无异味、无异臭、无霉变。条形茶的外形称作条索。以紧细、圆直、勾齐、重实的为好;以粗松、弯曲、短碎、松散的为差。

鉴别茶叶的嫩度主要看芽头多少、叶质老嫩及条索的光润度。此外,还要看峰苗(用嫩叶制成的细而有尖峰的条索)的多少;一般以芽头多、峰苗多、叶质细嫩为好;叶质老、身骨轻为次。

红茶的光泽有乌润、褐润和灰枯的不同;绿茶的色泽分为嫩绿、翠绿、青绿、青黄等;光泽分光润和干枯的不同。红茶以乌润者为好;绿茶以嫩绿、光润者为好。净度以无梗、末和其他夹杂物的为好。

拿一撮茶叶放在手掌中,用嘴哈气,使茶叶受微热而发出香味,仔细嗅闻,用嗅觉来审评香气是否纯正和持久。可反复多嗅几次,以辨别香气的浓淡、强弱和持久度

此外,还可以嗅嗅茶叶的香气是否正常,是否有烟味、焦味、霉味、馊味或其他不正常的气味。花茶还要看花香是否鲜浓持久。

取一小撮茶叶(3~5克),放入150毫升左右的茶杯中,用开水冲泡,并盖上杯盖。5分钟后,打开杯盖,先嗅杯中香气,再看汤色、品尝滋味,最后看茶叶的叶底。

1、汤色茶叶内含物被开水冲泡出的汁液所呈现的色泽称为汤色。汤色有深浅、亮暗、清浊之分。一般以汤色明亮、纯净透明、无混杂为好;以汤色灰暗、浑浊者为差。红茶以红艳明亮者为优,绿茶以嫩绿色者为上品。

2、滋味茶叶经沸水冲泡后,大部分可溶性有效成分都进入茶汤,形成一定的滋味。滋味在茶汤温度降至50℃左右时为最好。品尝时,口含少量茶汤,用舌头细细品味;从而辨别出滋味的浓淡、强弱以及鲜爽、醇厚或苦涩等。另将少许干茶叶置于口中慢慢嚼,细品其滋味。

3、叶底观察杯中经冲泡后的茶叶的嫩度、色泽和匀度。还可用手指按压,以判断它的软硬、薄厚和老嫩程度。优质茶叶的叶片鲜嫩,加工充分,水中浸出物多;因此茶汤色泽艳丽、澄清透明,无混杂;并且具有本品种茶叶的正常香气,香气清爽、醇厚、浓郁、持久、新鲜纯正,没有其他异味。红茶汤以红艳明亮、醇厚甘甜、喉间回味长、叶底鲜明为优。绿茶汤应碧绿清澈。乌龙茶汤应为鲜亮橙黄色,先感觉稍涩,而后转甘,鲜爽醇厚,并具有翠绿而明亮的细嫩鲜叶,在叶底被面有白色毫毛。花茶汤应为明亮蜜黄色,滋味清爽甘甜,鲜花香气明显,叶底绿色均匀,稍带黄色且明亮。

劣质茶叶的茶汤亮度差,色淡,略有浑浊。陈茶或霉变茶的茶汤无光泽,色暗淡,浑浊。香气淡薄,持续时间短,无新茶的新鲜气味,有的具有烟焦、发馊、霉变等异常气味。劣质红茶味淡、苦涩,无回味或回味短;叶底粗老,色泽发暗。劣质绿茶味淡、苦涩或略有焦味;叶底粗老、灰黄、破碎;若绿茶调青不及时或不彻底,还会出现红叶或红梗。劣质花茶味淡,回味短,叶底色泽暗褐,杂而不匀。

本文《审评茶叶的作用》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gongxiao-62380.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