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疗养生 > 功效作用 > 碧螺春的禁忌与副作用

碧螺春的禁忌与副作用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17 19:37 点击61次

碧螺春的危害与副作用

碧螺春的制作步骤中,主要有杀青、揉捻搓团显毫和烘干。至于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1、在平锅内或斜锅内进行,当锅温190~200°C时,投叶500克左右,先斗然后双手翻炒,并做到捞净、抖散、杀匀、杀透、无红梗无红叶、无烟焦叶,大约要(3~5分钟);

2、锅温70~75°C,边抖,边炒,边揉,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条索逐渐形成。炒时手握茶叶松紧应适度,太松不利紧条,太紧茶叶溢出,易在锅面上结“锅巴”,产生烟焦味,使茶叶色泽发黑,茶条断碎,茸毛脆落;当茶叶干度达六、七成干,时间约10分钟左右,继续降低锅温转入搓团显毫过程;这时的时间为(12~15分钟)左右;

3、是形成形状卷曲似螺、茸毫满披的关键过程。锅温50~60°C,边炒边用双手用力地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不时抖散,反复多次,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达八成干左右时,进入烘干过程;大约(13~15分钟);

4、采用轻揉、轻炒手法,达到固定形状,继续显毫,蒸发水分的目的。当九成干左右时,起锅将茶叶摊放在桑皮纸上,连纸放在锅上文火烘至足干;锅温约30~40°C,足干叶含水量7%左右,大约(6~8分钟)。

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

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高级的碧螺春,茶芽之细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清香袭人,是中国的名茶。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炒青。

碧螺春茶叶早在隋唐时期即负盛名,有千余年历史。传说清康熙皇帝南巡苏州赐名为“碧螺春”。由于洞庭山地理环境独特,四季花朵不断,茶树与果树间种,所以碧螺春茶叶具有特殊的花朵香味。

碧螺春以江苏省吴县太湖之滨的东、西洞庭山出产的茶叶为最佳。碧螺春条索紧结,蜷曲似螺,边沿上一层均匀的细白绒毛。泡在开水中,杯中犹如雪片飞舞,慢慢舒展成一芽一叶。汤色碧绿,味道清雅,经久不散。

碧螺春的功效与作用

泻下、去燥湿、清热、泻火、解表、补益缓和。碧螺春又名碧萝春、佛动心,主产于苏州太湖洞庭山。碧萝春是绿茶代表产品之一,味甘、苦,性凉,归心、肝、脾、肺、肾经,其功效能泻下、去燥湿、清热、泻火、解表,补益缓和。可振奋精神,消除疲劳;利尿,可消除水肿;抑制动脉硬化,高血压及冠心病病人适合饮用;抗菌、抑菌,对于口腔炎、咽喉肿痛有一定的效果;茶中的咖啡碱、叶酸、泛酸等可减肥;茶中的氟离子与牙齿的钙质结合,可提高牙齿抗龋的能力;清咽解酒,醉酒后饮用碧螺春,可起到戒酒的作用。

碧螺春的禁忌

1、不能饮用冷的碧螺春茶。冷茶对身体则有滞寒、聚痰的副作用。

2、不能空腹饮用碧螺春茶。空腹饮茶,茶性入肺腑,会冷脾胃。

3、碧螺春茶太烫不能饮用。太烫的茶对人的咽喉、食道和胃刺激较强。长期喝烫茶,可能引起这些器官病变。

4、不能饮用太浓的碧螺春茶。浓茶含咖啡因、茶碱多,刺激强,易引起头痛、失眠。

5、碧螺春茶不能冲泡时间太久。冲泡时间过长,茶叶中的茶多酚、芳香物质等可能自动氧化。

6、碧螺春茶汤不能搁置时间太久,会受到周围环境的污染,很不卫生。

7、碧螺春茶冲泡次数不能过多。一般茶叶在冲泡三四次后就没有什么儿茶素了,几乎没有保健作用了。

碧螺春的功效与作用及饮用方法

1、杀青:

在平锅内或斜锅内进行,当锅温190~200°C时,投叶500克左右,以抖为主,双手翻炒,做到捞净、抖散、杀匀、杀透、无红梗无红叶、无烟焦叶,历时3~5分钟。

2、揉捻:

锅温70~75°C,采用抖、炒、揉三种手法交替进行,随着水分的减少,茶叶逐渐形成条索。炒时手握茶叶感受松紧应适度,太松不利紧条,太紧茶叶溢出,易在锅面上结“锅巴”,使茶叶色泽发黑,产生烟焦味,茶条断碎。当茶叶干度达到六、七成,时间约10分钟左右后,继续降低锅温转入搓团显毫。时间一共为12~15分钟左右。

3、搓团显毫:

是形成形状卷曲似螺、多茸毫的关键过程。锅温50~60°C,一边炒,一边用双手用力地将所有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不时抖散,经过反复多次,直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达到八成干左右时,进入烘干。

4、烘干:

采用轻炒、轻揉的手法,实现固定形状,蒸发水分,继续显毫的目的。当九成干左右时,就可以起锅,把茶叶摊放在桑皮纸上,然后连同纸一起放在锅上,用文火烘至足干。使叶含水量至7%左右。

5、炒制特点:

炒碧螺春,要求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制作碧螺春茶叶的主要工序有: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

碧螺春茶叶需要经过杀青、揉捻、搓团、烘干,几乎都是在炒锅内完成的,所以是炒青绿茶,炒出来的新鲜的碧螺春,香气逼

碧螺春喝多了有副作用吗

请赶快清洗你的水瓶。

这是长期使用遗留下来的水垢,也就是碳酸钙和和碳酸镁,用醋可以洗掉。

水垢原是混在水中的重金属、钙盐、灰尘、病菌、虫卵尸体等的沉淀物,不仅不卫生,而且严重的影响人身体的健康。据化学分析,水垢中含有铅12微克、砷21微克、汞44微克、镉3.4微克,铁24微克。水垢当中存在大量的重金属,医疗实践证明,长期摄入会引起人体的重金属中毒,而且不少重金属会引起人体器官癌变。

水垢影响人体健康,容易造成肠胃消化和吸收功能紊乱及便秘,使胃炎及各类结石的发病率提高。牙垢、牙周炎经常由水垢引起;可致人死命。至今仍无疫苗可预防的军团病菌,就藏匿在水垢中,法国每年有2000至3000人死于这种病菌。

并且水垢不溶于水只是相对的,水加热后便有部分沉淀会溶解,这会把形成沉淀的重金属离子重新带入水中,使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的含量超过卫生标准的要求,危害人体健康,如碳酸钙、碳酸镁在人体内大量沉积易形成结石。

碧螺春的功效及禁忌人群

很好。

碧螺春属于绿茶,为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是汉族传统名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这“四绝”闻名于中外。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的命名,碧,绿色;螺,卷曲成螺;春,春天采摘,故命名为碧螺春。所以从其名字之上便可知,碧螺春实为一种绿茶,绿茶的特点是绿叶绿汤,碧螺春正如此。绿茶按其干燥和杀青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绿茶,而碧螺春则是一种细嫩炒青绿茶。

碧螺春是一种驰名中外的绿茶,自古就是茶中珍品,在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苏州洞庭碧螺春茶叶则全部用嫩芽制成。高级的碧螺春,0.5公斤(500g)碧螺春约有6万个一旗一枪,足见茶芽之细嫩,故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清香袭入,是中国著名的名茶,向来被人们视作茶中精品,常被作为高级礼品之用,在国内外茶叶市场有着极高的声誉。

洞庭碧螺春产区是中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泉城红、泉城绿、等果木交错种植。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说:茶园不宜杂以恶木,唯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阳。

茶树、果树相间种植,令碧螺春茶独具天然茶香果味,品质优异,真是: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碧螺春条索纤细,卷曲如螺,白毫显露,银白隐翠,冲泡之时,恰似白云翻浪,香气浓郁,滋味鲜醇,汤色清绿,有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的赞誉。

碧螺春茶叶的特点是:条索均匀、造型优美、卷曲似螺、茸毛遍体、色如凝脂、香气馥郁、回味甘洌。具体特点如下:

色泽:正宗洞庭碧螺春有光泽,色翠绿带黄,其他碧螺春暗淡,但青里带黄,主要无光泽。

香气:洞庭碧螺春香气浓烈,清香带花果香,主要它生长在果园之中和洞庭的特有水土有关。其他碧螺春香气不足,因为它是新茶也有一点香气,但没有清香和果香,外地碧螺春有奥土气,有青叶气。

口味:洞庭碧螺春喝道口中很顺口,有一种甘甜、清凉、味醇的感觉,有回味,主要是口味醇.其他碧螺春喝到口中有涩、凉、苦、淡的感觉,无回味,还有青叶味。

外形:条索纤细如蜂腿,卷曲成螺,茸毫满披但不很浓,银绿相间(或银白隐翠)

冲泡:茶叶冲泡有上投中投下投三种,碧螺春是典型的上投即先注水后放茶,也不能加盖紧闷。真正的碧螺春,投入杯中,茶入水即沉杯底,细芽慢慢展开,汤色微黄。略过三四分钟,芽、叶纷纷伸腰舒展,茶色浓艳,闻之清香扑鼻,令人垂涎欲滴。

人们称赞此茶: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

本文《碧螺春的禁忌与副作用》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gongxiao-29049.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