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萎凋的意义
一是茶类不同:摊晾常见于绿茶、黄茶、黑茶;而萎凋工序常见于白茶、红茶、乌龙茶。
二是走水方式不同:摊晾更近似自然状态的走水;而萎凋有“外力”的参与。
白茶的萎凋作用与功效禁忌
白茶的萎凋指的是采摘后,将茶叶放置在自然空气流通的地方,进行初期干燥后,取出晾凉,让茶叶在自然环境下逐渐枯萎、失水的过程。
白茶本身需要进行后发酵的工艺,而茶叶的干燥程度和质量与后续工序及口感有很大的关联,因此必须进行萎凋工序以使茶叶达到适当的状态。
萎凋是茶叶制作工艺中的一道重要工序,也是影响茶叶品质的关键之一。
茶叶制作工艺中需要多次进行萎凋,并且不同类型的茶叶的萎凋方式和时间也不尽相同。
除了白茶,黑茶和普洱茶也需要进行萎凋,而绿茶则不需要萎凋工序。
白茶萎凋的三种方式
选择在早晨和傍晚太阳光照不强的情况下进行萎凋,日照时间长短依温度高低而定,一般不能超过半小时,待叶面温度微热时需要移到室内通风处静置萎凋,待叶温下降后再进行日光萎凋。根据萎凋程度可重复2-4次,日照时间全程历时1-2小时。
白茶萎凋变黑的原因
1 鲜叶采摘
一般采摘大白、水仙茶树品种或群体种的芽、叶、嫩茎为原料。采单芽制作白毫银针,或通过采一芽一叶的原料的基础上再通过人工抽针(即摘取芽头)制作白毫银针。采一芽一至二叶制作白牡丹。采一芽二至三叶制作贡眉。采一至三叶带驻芽嫩梢或叶片制作寿眉。采摘环节要注意保证茶青的新鲜度,避免物理损伤等。
2 萎凋
萎凋是白茶的关键工艺,茶鲜叶通过萎凋,失去水分,轻微发酵,达到白茶的品质状态。白茶萎凋适宜的温度在20℃~25℃,相对湿度在60%~80%之间,萎凋叶含水率在10%~15%。白茶萎凋时间需在36h~72h之间白茶品质较好。时间过短则氧化不充分,多酚类含量高,青气重且带苦涩味,时间过长则生化成分消耗过多,滋味淡薄且色泽偏暗。民间有比喻白茶的萎凋工艺“你就这样静静的躺着,时光改变了你鲜活的模样,直至两鬓斑白。”
将萎凋叶进行并筛,促进茶多酚酶的氧化作用,去除青气,增加滋味的浓醇度。并筛厚度一般在25cm~35cm,温度控制22℃~25℃;并筛时间视萎凋叶的实际情况而定。
4 干燥
通过干燥萎凋适度叶,固定品质,发展茶香,形成白茶产品。白茶干燥温度一般掌握在80℃~90℃,烘干后茶叶水分在5%~7%。
在初制的基础上,通过精制(拣剔→归堆→拼配→匀堆→复烘→装箱)形成白茶产品。( 传统的白茶产品主要是芽茶(白毫银针)与叶茶(白牡丹,贡眉,寿眉)。1968年福鼎白琳茶厂在传统白茶的基础上,应港商要求创制了“新白茶”。[6]新白茶主要是在萎凋工序后增加了轻揉捻的工艺,因原料相对粗老故焙火温度(120℃左右)也相对比较高,品质上有香气高滋味醇的特点。2006年创制白茶紧压茶,是将白茶散茶制成不同造型的饼茶。白茶饼的原料相对粗老,多为夏秋季寿眉,通过压饼,可减小空间,优化品质,增加滋味的浓纯度,同时利于收藏
白茶日光萎凋的好处
目前政和白茶产区用此方法制作的白牡丹较多。在正常气候条件下,多采用室内自然萎凋。萎凋室要求四面通风,无日光直射,并要防止雨雾侵入,场所必须清洁卫生,且能控制在一定温湿度。一般春茶萎凋室温要求18~25℃,不宜太低,相对湿度67%~80%。如果温度偏低,湿度偏大,可采取先关闭窗户,在室内引入热源,炭火、电炉等均可,以提高室温,降低湿度;夏秋茶室温要求;30-32℃,不宜太高,相对湿度60%~75%。
本文《白茶萎凋的化合作用,白茶萎凋的意义》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gongxiao-15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