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知识 > 茶叶炒制 > 红茶奶冻配方

红茶奶冻配方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19 16:29 点击88次

茶冻撞奶的做法步骤

步骤 1

把红茶放入水中,烧开泡个三分钟,滤掉茶叶

步骤 2

加入100克白凉粉,搅拌均匀

步骤 3

倒入方形烤盘,放入冰箱冷藏凝固

步骤 4

凝固后切成小块

步骤 5

然后平均放到杯子里,加入牛奶和冰块,盖上盖子就完成了

红茶冻的做法与配方

要看冰柜冷冻温度,一般情况要冻5一6小时才能全部结冰,冷冻温度调低些,就会短些时间冻成冰。

还有一种说法是红茶的保存不需要冷冻,红茶属于全发酵茶,茶內物质稳定,且受氧化反应的影响较小,正常情况下,红茶需要常温存放,不能放入可冰箱冷藏或冷冻,存茶时可使用铝箔袋密封,并装入铁罐,之后放在常温、阴凉、干燥、无异味的地方保存。

奶冻做法 教程

材料:吉利丁片、牛奶、淡奶油、椰浆、绵白糖。

做法:

1、把吉利丁片放入冰水里,浸泡15分钟左右至软后捞出挤净水分备用。

2、将牛奶装进较大的容器里,加入淡奶油、椰浆、绵白糖拌匀入锅,隔水加热至糖化。

3、在容器里放入泡好的吉利丁片,搅拌至溶化关火。

4、在密封盒里铺上一层保鲜膜。

5、待椰奶液放冷后倒入密封盒,将密封盒放入冰箱冷藏至凝固。

6、食用时将奶冻取出切成小块,表面醮一层椰蓉即可。

6寸红茶奶冻做法

所需材料:

- 红茶袋 2个

- 水 500毫升

- 糖 80克

- 明胶粉 15克

- 牛奶 200毫升

制作步骤:

1. 将红茶袋放入开水中浸泡10分钟,取出红茶袋,把红茶袋压干后放在碗中备用。

2. 将明胶粉用适量的水搅拌均匀膨胀。

3. 将红茶水放入锅中加热,加入糖并搅拌至糖全部融化。

4. 加入预留的明胶粉水搅拌均匀,煮至明胶粉完全溶解成透明状。

5. 倒入牛奶中,搅拌均匀。

6. 将第一步备用的红茶袋放入奶液中,搅拌均匀。

7. 过滤奶液,倒入模具,放入冰箱冷藏数小时。

小贴士:

1. 明胶粉是冻饮料中最常用的凝固剂,但要注意明胶粉的溶液温度不要过高,不然会导致明胶粉失去活性,从而不能正常凝固。

2. 冷藏的时间应该根据模具的大小和制作的温度来确定,如果温度高、模具大,则需要冷藏时间更长。

3. 可以在奶液中加入适量果糖、蜂蜜等糖分较少的自然甜味剂,使冻品更加健康。

红茶焦糖蛋奶冻做法

焦糖通俗讲就是“糖烧焦了”

焦糖并不是特指某种糖,而是糖类在高温下,一般是38℃~40℃,发生化学反应之后形成的“糖”,通俗说,就是糖在高温下烧焦了。这种化学反应,就叫做焦糖化反应。能变成焦糖的糖有很多,例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蔗糖(白砂糖)等,都可以经过熬制摇身一变成为焦糖。

焦糖化反应不仅颜色有明显的变化,会呈现出褐色或金黄色,也会产生醛类、酮类等一些特殊风味的香气物质,形成令人愉悦的色泽与浓厚的焦香味,并且口味也变了,带有一种悦人的苦味。

焦糖在烘焙、咖啡等西点中用得较多。但要说营养和热量,其实本质上跟白糖等精制糖没有本质的差别,都属于精制糖,营养角度都需要适量控制。

味道诱人,颜值也高

除了焦糖香气更好,它的“身姿”也可多重变化,这也是它比别的糖更受烘焙师喜爱的另一个原因。加热温度的高低不同,焦糖会有不同的变身,可以得到用处千变万化的糖丝或焦糖,以应用在不同的甜点当中。

熬煮温度稍低,更容易拉出糖丝,糖丝可以用作糕点装饰用。若熬煮至接近170℃制成的焦糖,既可以作为原料一部分,也可以装饰用,还可以增加口味。如可以趁热将糖浆直接倒入模具中制作焦糖布丁,将焦糖酱跟饼干原料一起混合制成焦糖饼干,在泡芙底部沾上一层焦糖酱可以做成焦糖泡芙。

另外,还可以做成焦糖奶油蛋糕、焦糖蛋奶冻、焦糖冰激凌等,可用之处非常广泛。

安全性较高,也能自己熬制

焦糖也是一种食品着色剂来源,称作焦糖色,它可以添加到糕点、饮料等食物中,在很多食物中的使用量是“根据生产需要添加”,可见焦糖色的安全性相对较高。

不过近年来也有研究指出,氨法焦糖色素中可能含有致癌物4-甲基咪唑,所以,市售含有焦糖色素的食品(例如可乐等),还是要适当少吃为妙。自己熬制的焦糖,只要保证原料纯度较高,熬煮温度不太高(例如不超过180℃),安全性相对较高,而且,糕点也是偶尔吃,不用担心。

焦糖奶冻做法与配方

以下是关于焦糖奶冻情侣网名的推荐:

- 焦糖布丁&焦糖奶冻

- 久等甜心&奶糖心动

- 奶香甜心&焦糖宝贝

- 糖果恋人&甜蜜奶糖

- 奶油玫瑰&焦糖心情

这些情侣网名都有着甜蜜、温馨的称呼,希望能给你一些灵感。 

请注意,这只是一些建议,你和你的伴侣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网名。希望你们有一个美好的时光!

本文《红茶奶冻配方》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haozhi-50616.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