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知识 > 茶叶炒制 > 红茶泡茶时茶叶的变化过程

红茶泡茶时茶叶的变化过程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20 22:21 点击83次

在泡茶过程中,茶叶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茶叶舒展:当茶叶放入热水中,水分子的热运动使茶叶中的细胞液逐渐蒸发,茶叶逐渐变得柔软并展开,原本卷曲的叶片逐渐舒展开来。

2.茶叶中的物质溶解:茶叶中的各种物质,如茶多酚、氨基酸、糖类等,在热水中溶解出来,形成了茶汤。这些物质使茶汤呈现出不同的颜色、香气和口感。

3.茶叶颜色的变化:随着茶叶中物质溶解到水中,茶叶的颜色逐渐从原来的绿色变为茶汤的颜色。一般来说,绿茶泡出的茶汤颜色为绿色或黄绿色,红茶泡出的茶汤颜色为红褐色,乌龙茶泡出的茶汤颜色为金黄或橙红。

4.茶叶形状的变化:在泡茶过程中,茶叶会逐渐沉入水底。这是因为茶叶中的纤维素、木质素等物质密度较大,当它们溶解到水中后,会使茶叶的重量增加,从而使其逐渐沉入水底。

5.茶香和口味的释放:茶叶中的香气物质和滋味物质在热水中挥发出来,形成了茶的香气和口感。泡茶的时间、温度和方式等因素会影响茶叶中物质的释放,从而影响茶的香气和口感。

总之,在泡茶过程中,茶叶经历了从卷曲到舒展、物质溶解、颜色变化、沉底以及香气和口感的释放等一系列变化。

红茶泡茶全过程

1.玻璃杯泡法

用玻璃杯或其他材质的敞口杯,冲泡方式都是一样的,属于家庭泡茶中最常用最省事方便的办法。

许多人以为玻璃杯只能泡绿茶,其实他也可以用来泡红茶。只不过冲泡时,需要讲究投茶量以及续水的时间。

投茶量3~4克,用90~95度的热水冲泡。一般采用绿茶的下投法,先放茶叶再续水,冲泡三分钟左右即可饮用。为保证茶汤浓度的延续性,每次喝完至1/3容量时要及时续水。

玻璃杯冲泡法可以反复冲泡5次以上,可根据个人口感,适当增减投茶量。一般不用洗茶,如果非要洗的话,用热水快速冲淋倒掉。

2.盖碗冲泡法

盖碗是最百搭的泡茶器具,用来泡红茶同样合适。因为不管是玻璃还是瓷质,都不容易吸收茶味,能更好地体现出红茶的茶香和品质特征。

采用盖碗冲泡,需要先温杯烫盏,投入茶叶4~5克,快速倒入热水冲洗一遍,最好控制在10秒以内出汤。

冲泡时,水温应控制在95度上下,如果是高等级红茶,可以将水温降到90度。这里提一下,很多人说不知道水温到底有多高,可以采用带温度显示的烧水壶,或者将直接烧开的热水倒在公杯中放置30秒左右(依据室温高低而判断时间长短)。总之,泡茶时应该采取现烧现泡的方式,如果用暖水瓶里的水,温度可能不够。

用盖碗泡红茶,前三次出汤时间应控制在10秒左右,后面几次,可适当延长5秒至10秒,一直等到茶汤滋味变淡,不宜再泡为止。

3.保温杯闷泡法

很多人说红茶,适合在秋冬天饮用,而冬天又是保温杯使用频率最高的季节,那么用保温杯来闷泡红茶是否可取呢?

答案是可行的。

实际上采用保温杯闷泡红茶,茶汤滋味浓醇香甜,别有一番滋味。只不过如果要使用保温杯闷泡的话,一定要注意投茶量,要比用玻璃杯泡或盖碗泡更少,一般投茶二至三克左右即可。

冲泡时,可洗茶,可不洗茶,根据个人爱好而定。泡茶的水温在90~95度左右,不用采用沸水冲泡。

如果着急饮用,可以敞开保温杯的盖子,让其迅速降低温度,或者在冲泡5~10分钟后将茶汤倒出来。如果感觉较浓,可选择兑入热水。

保温杯闷泡红茶,可反复续水5次以上,前提是不要一次喝干,要留下汤底。这样做能让每一次的茶汤变得更加均匀,能感受到红茶滋味的变化过程。

4.紫砂壶冲泡法

红茶除了上面三种冲泡方式外,其实还可以煮饮或者用紫砂壶冲泡。煮茶直接用养生壶,按照1:100的茶水比冲泡,在这里就不再多赘述了。我们重点来聊一聊,用紫砂壶冲泡红茶的方法。

紫砂壶是除了盖碗之外的另一种非常好的冲泡茶具,因为它具有非常好的透气性,让茶叶的香气更好散发出来。

紫砂壶冲泡红茶,同样需要先用热水浇淋,一方面提高紫砂壶茶具的温度,另一方面起到一定的清洁作用。

投入3~5克红茶,倒入90~95的热水,保持10秒左右出汤,可连续冲泡7次以上。三次之后,适当延长出汤时间,以确保茶汤的滋味。

红茶泡茶时茶叶发生了什么变化

首先我们要明确,在审评茶汤的时候,一般均以茶汤清澈透亮者为上。若茶汤浑浊黯淡,则说明该茶叶品质不够好。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红茶的冷后浑,以及茶毫过多的茶所引起的“毫浑”。

接下来,我们具体来看看,引发茶汤浑浊的几大原因。

1、品种及季节原因

首先说品种原因。比如有些茶茶毫丰富,会引起茶汤出现“毫浑”现象。

毫浑与普通的茶汤浑浊现象并不是一回事儿。所谓“毫浑”,并不是浑浊,而是幼嫩茶叶上的银白色茸毛经水冲泡部分脱落后,悬浮在茶汤中,透着光就能看到明显的细小的毫毛,这是茶叶细嫩的象征。

一般来说,茸毛多的茶,前一两泡会有些浑浊,之后就会变得清澈。而品质不好的茶汤,再怎么冲泡也是浑浊。

其次,雨水多的时节制作的茶,茶汤容易浑浊。

雨水多的时候制茶,由于无法及时晒干,茶叶中的内含水分散失的会较慢,干燥度不足,从而导致内含物质分配不均匀,也会导致茶汤浑浊。

2、加工技术原因

大家知道,同样原料的茶,经不同水平的制茶师制作,出来的滋味是截然不同的。而加工技术也会影响到茶汤的清澈度。

比如杀青时水平不够,杀青过重,导致茶叶出现焦边、糊边、黑边,冲泡时都会影响到茶汤。

又比如,揉捻的时候如果揉捻力道太大,导致茶叶细胞组织破坏,内部结构破碎严重,会出现一些细小的碎渣,当然也会让茶汤变浑浊。

再比如,如果制茶时环境卫生不达标,炒茶锅不干净,或者筛查时直接晾在地上,这些小细节也会让茶汤浑浊。

最后就是有些拼配茶在拼配时不注意对原料、季节、等级的要求,直接将各种属性不同的茶拼配在一起,也会影响茶叶品质,导致茶汤浑浊。

3、仓储及运输原因

存茶的时候讲究环境的干燥,如果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存茶,让茶叶受潮,会让茶叶的内含物质发生较大变化,不仅转化不均匀,滋味不好喝,一些杂质也会让茶汤变浑浊。

另外,在运输茶叶过程中,如果不够小心,导致茶叶断碎或者受潮,也会使茶汤浑浊。

4、冲泡技术原因

很多人认为,泡茶就泡茶,直接投茶、注水就可以了。但事实是,冲泡的时候如果手法不对,也会导致茶汤浑浊。

比如冲泡紧压茶,撬茶的时候如果撬的太碎,冲泡的时候碎末就会悬浮在茶汤中,自然会显得浑浊。

此外,注水的时候如果水柱比较急比较粗,直接冲在茶叶上,导致茶叶翻滚,或者用煮茶法反复煮茶时,会让茶叶中比较小的物质混杂于茶汤中,茶汤当然也会出现浑浊了。

5、水质原因

如果茶叶本身没问题,泡茶时的手法也没问题,那就应该是水质的原因了。

一般来讲,硬水泡茶不如软水清澈,因为硬水中钙、镁、铁等金属离子含量高,它会与茶多酚类物质产生反应,导致茶汤出现浑浊,甚至飘起一层黑褐色“锈油”。

还有一种原因,主要在普洱茶身上出现。新制成的普洱茶在前几个月,可能由于茶叶内含物质的转化速率、条件不同,导致转化时发生冲突、拮抗作用,这一时期的茶汤往往会浑浊一些。度过这一时期浑浊现象就会逐渐消失,茶汤会越来越清澈。

以上就是茶汤出现浑浊的一些原因,如果你泡茶时出现了茶汤浑浊的现象,可以参考以上的原因找一些问题所在哦。

红茶冲泡后茶叶形状变化

红茶泡开以后应该呈现出深红色,散发出浓郁的香气,入口有丰富的层次感和口感。
原因是红茶在泡开后,茶叶中的色素、香气和酸性物质充分释放出来,形成浓郁的茶香和深红色的茶汤。
同时,红茶因为与空气接触泡开后暴露在外的时间较长,会逐渐氧化,茶汤会变得更加鲜润,口感也更好。
延伸内容:为了使红茶泡开后呈现出最佳口感和香气,需要注意泡茶的功夫和使用的水温。
一般来说,红茶需要用100℃的热水冲泡,泡茶时间控制在2-5分钟之间,具体时间可以根据个人口感调整。
此外,使用清洁的茶具和优质的红茶也能提高味道的品质。

红茶泡茶步骤详细过程

1、温壶&温杯

将热水倒入冲泡壶中,对冲泡壶进行温热,随后将水倒掉。

2、投茶

将5g新鲜茶叶放入温好的冲泡壶中。

3、倒入沸水

倒水的过程最好一气呵成。

4、进行充分闷泡

盖上壶盖,让红茶进行充分地闷泡。基本时间为3分钟,细碎的茶叶闷泡时间可以酌减,而大叶片则适当延长。

5、轻轻搅拌茶叶

到时间后,打开壶盖,用搅拌勺轻轻搅拌一下,让茶叶完全展开。

6、冲洗过滤勺

用来过滤茶叶的过滤勺先用热水进行冲洗,减少金属对红茶口感上的影响。

7、将红茶倒入茶壶

泡好的红茶通过过滤勺滤去茶叶,倒入壶中,直到最后一滴。最后一滴红茶是精华所在。

红茶泡茶茶叶和水的比例

一般来说,沏茶时茶与水的比例是随茶叶的种类及嗜茶者的情况而变化的。嫩茶、高档茶用量可少一点,粗茶可多放一点。沏一般的红茶,对嗜茶者而言,红茶与水的比例应在1:50~1:80之间,即红茶若放3克,可冲沸水150~240毫升;对于普通饮茶者,红茶与水的比例应在1:80~1:100之间。家庭常用的白瓷杯可投入红茶3克,冲开水250毫升;一般的玻璃杯可投茶2克,冲开水150毫升。

本文《红茶泡茶时茶叶的变化过程》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haozhi-239492.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