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知识 > 茶叶炒制 > 红茶生产过程

红茶生产过程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20 19:24 点击68次

红茶起源于中国明朝时期。

红茶的鼻祖在中国,世界上最早的红茶由中国明朝时期福建武夷山茶区的茶农发明,名为“正山小种”。武夷山市桐木村江氏家族是生产正山小种红茶的茶叶世家,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

正山小种红茶于1610年流入欧洲。1662年,当葡萄牙凯瑟琳公主嫁给英皇查理二世时,她的嫁妆里面有几箱中国的正山小种红茶。从此,红茶被带入英国宫廷,喝红茶迅速成为英国皇室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早期的英国伦敦茶叶市场中,也只由出售正山小种红茶,并且价格异常得昂贵,唯有豪门富室方能饮用,正山小种红茶成为英国上流社会不可缺少的饮料。英国人挚爱红茶,渐渐地把饮用红茶演变成一种高尚华美的红茶文化,并把它推广到了全世界。

1689年,英国更在中国的福建省厦门市设置基地,大量收购中国茶叶。英国喝红茶比喝绿茶多,且又发展出其独特的红茶文化,均与上述历史事件有关。因为在厦门所收购的茶叶都是属于红茶类的半发酵茶——“武夷茶”,大量的武夷茶流入英国,取代了原有的绿茶市场,且很快成为西欧茶的主流。

武夷茶色黑,故被称为''Black tea''(直译为黑茶)。后来茶学家根据茶的制作方法和茶的特点对其进行分类,武夷茶冲泡后红汤红叶,按其性质属于''红茶类''。但英国人的惯用称呼''Black tea''却一直沿袭下来,用以指代''红茶

红茶的加工流程

红茶的制作主要有4道工艺:

1、萎凋,萎凋是蒸发茶叶中的水分,让茶叶更具韧性;

2、揉捻,揉捻是将红茶叶塑造成不同的形状和颗粒,增加茶叶的口感;

3、发酵,发酵是形成红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步骤;

4,干燥,干燥是给红茶叶定型的。

红茶产品详细描述

宜红茶的产品特点主要包括:

条索紧细:宜红茶的条索紧细有金毫,这一特点使得茶叶外观看起来紧结有序。

色泽乌润:宜红茶的色泽乌黑油润,这种色泽是其特有的品质之一。

香气甜醇:宜红茶的香气甜香高长持久,给人以愉悦的嗅觉体验。

汤色红艳:泡出的茶汤颜色红艳明亮,是中国条形红茶的代表之一。

滋味醇厚:宜红茶的滋味醇厚鲜爽,饮用时能够感受到其独特的味道。

叶底红亮:泡过的茶叶底部呈现红亮柔软的特点,显示了茶叶的品质。

冷后浑现象:高档的宜红茶在茶汤冷却后会出现浑浊现象,这是其特有的品质标志

红茶基本加工过程

红茶的制作过程为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道工序,首先采摘优质茶叶原料,进行剔除和挑选,下一步进入萎凋工序,使鲜叶减少一部分水分,接着进行揉捻,使叶细胞遭到破坏,叶卷成条,之后进行发酵,发酵之后进行高温烘焙,最后装箱保存。

红茶加工过程色香味

加工步骤

步骤/方式一

制作红茶的第一步是萎凋。要求鲜叶尖失去光泽,叶质柔软,叶脉呈透明状态即可;

步骤/方式二

制作红茶的第二步是揉捻。茶叶在揉捻过程中成形并增进色香味浓度,同时,由于叶细胞被破坏,便于在酶的作用下进行必要的氧化,利于发酵的顺利进行;

步骤/方式三

制作红茶的第三步是发酵。一般将揉捻后的茶叶放在发酵框或发酵车里,再放入发酵箱或发酵室发酵;

步骤/方式四

制作红茶的第四步是烘焙。把发酵适度的茶叶均匀收集放在水筛上,每筛大约摊放2~2.5公斤左右,然后把水筛放置吊架上,下用纯松柴(湿得较好)燃烧。

红茶的产业链

在2012年诞生之初,有人预言,这个主打年轻消费群体的白酒品牌,“活不过一年”。即便到现在,关于“白酒年轻化的路线是否能走通?”的质疑依然常现。

事实是,凭借差异化口味和时尚化营销,江小白抓住了年轻人,用7年时间将年销售额从0做到了20亿元。

不过,以江小白为代表的青春小酒正面临降温趋势,市场上不再涌现新品牌,融资遇冷,行业正在进入平静期。江小白还因商标问题,与江津酒厂产生诉讼纠纷。

如今江小白走到了自身发展的转折关头,它开始考虑,在笼络了第一批粉丝之后,如何吸引更多消费者,建立更高的壁垒?

1

青春小酒

很多人认识江小白是从它的文案开始的。

2012年,打着 “青春小酒”的旗号,江小白推出了第一款产品“表白瓶”。100ml的高粱酒,蓝白色瓶身印着一个带眼镜的卡通形象,外加两行文案。类似“走过一些弯路,也好过原地踏步”“钱没了可以再挣,单纯没了就真的没了”的走心语录撩拨着消费者的情绪,江小白一炮而红。

在江小白之前,多数年轻人对白酒是没有兴趣的。中国白酒口味辣、冲、烈,从小喝饮料长大的年轻人很难接受。白酒所代表的酒桌文化,也被年轻人抵触。

江小白选择的是一条与茅台、五粮液等传统酒企截然不同的路。 “我们最初的战略目标就是利口化、时尚化、国际化,年轻人不易接受重口味的酒糟味,喜欢不太辣的酒。”刘鹏说。

为了迎合年轻客群,江小白做了两件事,一是走低度利口化路线;二是打造年轻化的品牌IP。

“表达瓶”是江小白的现象级单品。酒精度数被降到40度左右,口感柔顺,不易上头, 虽很难得到好酒人士的青睐,却受年轻人欢迎。他们热衷于用江小白搭配橙汁、冰红茶、雪碧和奶茶等饮品,调配出个性混饮。

在口感之外,江小白放弃了白酒主流的商务型、宴会型等消费场景,切入休闲饮酒场景。“这个场景,不再包含传统次序或者尊卑观念在里面,只是简单纯粹的三五好友小聚小饮的小时刻。”刘鹏解释。

为改变年轻人对白酒的印象,江小白曾举办民乐电子音乐派对,街舞赛事、涂鸦比赛和街头文化节,开街头小酒馆快闪店,还出动漫。原创动漫《我是江小白》连续做了两季,第一季的播放量达到2亿。

江小白的瓶身也成为与消费者互动的窗口。2016年前,江小白的瓶身文案都是团队创作,后来,直接在瓶上贴上印上二维码,让消费者生产文案。

这种极具参与感的UGC文案生产,不仅形成了江小白的海量文案库,还成为品牌与用户之间的粘合剂。

年轻人的审美变得很快,江小白并不担心被抛下。在近3000名员工中,除酒厂员工外,平均年龄是25.6岁,其中90%是90后。涂鸦、说唱等营销活动,都是内部员工的创意。

2

营销争议

靠情怀带货,让江小白争议不断。

一个看衰江小白的主流观点是,白酒是历史悠久的行业,做品牌就要做传统感,品牌越老越有竞争力。江小白所在的小曲清香型白酒细分市场,仅占中国白酒市场15%左右的份额,新品牌很难突围。

更多的质疑则指向口感,认为江小白“营销做得好,酒难喝”“全靠卖情怀”。

很多人在谈论江小白时,习惯从营销的角度解读。刘鹏觉得这是一种误解,“与消费者互动是我们的一项基础操作,只是这在白酒行业中比较少见。”

在市场拓展上,江小白有自己的节奏。在品牌创立前两年,江小白在重庆、成都等西南市场,验证市场模型;2015年开始探索全国化,首先挑了合肥、郑州、武汉等城市,用两年时间拿下了“硬骨头”;2017年正式进军全国市场后,销售额从10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20亿元。

“随着江小白在《火锅英雄》《说好先生》等一波影视剧里的植入,全国市场慢慢打开。到2018年时,已经完成全国70%以上地县级市场布局,初步拿到年轻化和全国化的两张票。”刘鹏说。

江小白避开与传统酒企直接竞争,刘鹏说,面对传统白酒企业,江小白秉承的策略是,能躲就躲,能跑就跑,只专注在年轻人的细分市场,“因为中国消费群体总量足够大。”

3

全产业链

2018年,江小白公布“全产业链”战略,希望拓展至产业链上游,打通种植、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

这出于陶石泉对江小白未来的危机感,“如果江小白有一天做品牌的能力不强了,至少还可以协助生产,做工厂、做供应链的整合,这是企业未来最保险的一张底牌。”

围绕这一战略,江小白已在重庆白沙镇打开了切口,其酿造基地江记酒庄,总面积达760亩;高粱产业园种植面积5000亩。

全产业链的重资产布局,意味着将面临更大的资金压力。根据天眼查,江小白成立至今共获得3轮融资,投资方包括IDG中国、高瓴资本、天图资本以及黑蚁资本等。最近一轮是2017年11月黑蚁资本投资的B轮融资,金额未知。

江小白能否持续为产业链投入输血?在刘鹏看来,首先,江小白在全国的渠道网络已基本建设完成,经营稳步增长,现金流相对充足;其次,江小白背后有IDG中国、高瓴资本等投资机构支持,未来也可能继续融资以补充资金。

2018年陶石泉曾公开表示,江小白未来五年在酒业板块的营收目标是95亿元,增量市场在于 “年轻化”和“国际化”两个赛道。

国际市场对白酒的接纳度低,年轻人也并不爱白酒消费,市场教育难度较大。在“情怀”热度逐渐消逝后,江小白要达到百亿营收目标,困难重重。

本文《红茶生产过程》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haozhi-226852.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