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红茶的泡法如下:
1. 茶具:玻璃杯。
2. 温度:80-90℃,嫩度越差,温度越高。
3. 投茶量:3g,一般情况下盖住玻璃杯底,比龙井的还要高出一些。
4. 茶水比:1:50-60(150ml-180ml水,3g茶)。
5. 泡法:先用开水温杯,投放茶叶到杯底,缓缓注入90℃左右水至三分之一处,轻轻转动杯子,摇香润茶,然后悬壶高冲,20秒即可饮用,往后每泡延长20秒。
手工碧螺春红茶制作过程
可以混在一起喝,应该别有一番风味,用花茶的香气,加上碧螺春的鲜嫩,冲出来的茶汤应该更具特色,目前也有很多爱茶的朋友喜欢自行配茶喝,不过为了身体健康,最好还是听听专业人士的建议为佳,下面是有关花茶的介绍:花茶,又称熏花茶、香花茶、香片。为我国独特的一个茶叶品类。由精制茶坯与具有香气的鲜花拌和,通过一定的加工方法,促使茶叶吸附鲜花的芬芳香气而成。产于福建、江苏、浙江、广西、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湖北、云南等地。早在1000多年前,就有上等绿茶中加入一种香料——龙脑香的制法。13世纪已有茉莉茶窨茶的记载,明朝(1592)程荣所著的《茶谱》一书,对花茶的制法有较为详细的叙述:“木樨、茉莉、玫瑰、蔷薇、蕙兰、莲桔、栀子、梅花皆可作茶,诸花开放,摘其半含半放,蕊之香气全者,量其茶叶多少,扎花为拌。三停茶,一停花,用磁罐,一层茶,一层花,相间至满,纸箬扎固入锅,重汤煮之,取出待冷,用纸封裹,置火上焙干收用。”清道光年间,吴人顾禄的《清嘉录》载:“珠兰、茉莉花于薰风欲拂,已毕集于山塘花肆,茶叶铺买以为配茶之用者。……茉莉则去蒂衡值,号为打爪”清雍正元年(1723年),苏州茉莉花茶批量运销东北、华北、西北市场。花茶较为大量的生产始于1851年至1861年的清咸丰年间。1949年后,我国花茶生产有较大的发展,产销量逐年增加,主销东北、华北、山东等地,出口东南亚各国,行销港澳地区。加工工艺窨制是将鲜花和经过精制的茶叶拌和,在静止状态下茶叶缓慢吸收花香,然后筛去花渣,将茶叶烘干而成。按所用鲜花的划分,有茉莉花茶、白兰花茶、珠兰花茶、玳玳花茶及桂花、玫瑰、柚花等花茶。一般以烘青绿茶为茶坯,因其组织结构疏松,吸香性强,茶味清纯,用以窨花,无火味夺花香之患,能使茶香花香融为一体。先将烘青毛茶去除片、末、梗等,精制成符合商品规格要求的茶坯。茶坯质量执行GB172标准。鲜花应选用当天采摘的成熟花朵,经过摊、堆、筛、凉等维护和助开过程,使花朵开放匀齐,再与茶坯按一定配比拌和均匀,堆积静置,让茶坏尽量吸收鲜花持续吐放的香气。窨制期间,有的还需视其堆温的变化翻拌通风散热,以降低堆温和透换新鲜空气,以利于鲜花恢复生机,继续吐香,调换茶花接触面,使茶坯均匀地吸香。最后筛去花渣,完成一个窨次。不同品种级别的花茶,窨制时间、下花量、窨次各异,多窨次的花茶,其下花量是逐次递减。为了提高鲜爽度,有的花茶还配以适量的白兰鲜花打底。成品一般分为1~6级和片茶。
武夷红茶的制作全过程
武夷红茶,福建省武夷山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武夷山红茶是全发酵红茶,主要出产于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关一带,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红茶,亦称“红茶鼻祖”,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作为曾经英国皇室喜爱的红茶,武夷红茶在国际上受到广泛的关注。
碧螺红茶制作工艺流程
红碧螺就是红茶是苏州产碧螺春的地方,用同样的原料加工成红茶,外观的成形工艺与碧螺春相同。取名红碧螺。新鲜的碧螺春芽叶,铺在长长的铁丝网上,铁丝网里冒出温暖的风。如此清新的环境,跟往常见到的碧螺春热火朝天、茶香四溢的炒茶场景完全不同。这里正在制作的,就是企业全新开发的碧螺红茶。区别于碧螺春茶150度的高温热炒,碧螺红茶的第一道工序叫萎凋,是在一定温度、湿度条件下均匀摊放芽叶,以适度促进鲜叶酶活性,发生适度的物理、化学变化,散发部分水分,使茎、叶萎蔫,色泽暗绿,青草气散失。五个小时的萎凋后,初步成形的碧螺红茶原料,被送进了强力揉捻机。四十分钟左右的大力揉捻,芽叶的水分被充分挤出。接下来,就要经历耗时最久的,也是制作红茶必不可少的流程——发酵。从芽叶进场到最终成品,碧螺红茶制作需要约24个小时。工艺较碧螺春茶更为复杂,被假冒的难度更大。大规模上市后,碧螺红茶能有效拉长碧螺春茶原本的销售周期,同时带来别具一格的口味体验。
闽红工夫红茶的制作过程
如果汤色是红的,产自福建,那么多半是红茶,福建知名的红茶有正山小种、金骏眉、闽红工夫
本文《碧螺红茶制作全过程》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haozhi-220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