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青操作上素有“三守一攻一补充”之说法,即第一、二次摇青宜轻,转数不宜过多,停青的间宜短,一般第一次摇3分钟,第二次摇青5分钟,以免使水分散失过多,以保持青叶的生理活性,使萎凋后的叶子能慢慢复“活”过来。到第三、四次摇青则要摇得重,摇得足够,使叶缘有一定的损伤,有青、臭气散发上来,一般第三次摇青10分钟,第四次摇青30分钟。“一补充”则是在第四次摇青摇得不足,叶子“红变”不够时,再补摇一次。每次摇的转数应由少到多,停青时间也是由短到长。第一、二、三次停青停到青气消失,表面叶子萎软下来之后,就要及时摇“活”,以免叶子因水分散失过多而“死青”。
滇红茶制作全过程纪录片
茶叶上的茸毛就是茶树嫩梢上面的茶毫。嫩梢上面的茸毛是茶树品种特性的表征,茸毛的长度、密度、粗度、色泽、分布特征也依品种而不同。茸毛的多少及隐显是评定茶叶品质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它能提高茶汤的品质,因此好多厂家在制作过程中会有提毫工序,以充分发挥茶毫的特性。
1、茸毛对茶叶风味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茶树嫩梢的茸毛对干茶风味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许多名茶,要求显毫,如台湾名茶冻顶乌龙,越是高级的茸毛会越多,如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以白毫显露而著称,高级祁红、滇红以金毫显露而著称,君山银针、蒙顶黄芽以黄金毫显露而著称,白毫银针、白牡丹以银毫显露而著称。只是福建乌龙茶一般不露毫,但用毛蟹品种制成的乌龙茶则显毫,品质亦佳。
2、茸毛能增进绿茶茶汤的香气和滋味
茸毛与绿茶外形的关系密切。碧螺春、君山银针等绿茶,茶汤滋味醇厚,香气清高,不仅是茶叶鲜细嫩、内含物质丰富的原因,茸毛多也是主要原因之一。绿茶鲜叶经杀青、揉捻,部分茸毛脱落而沾附于茶叶表面,成茶冲泡后,茶毫溶于茶汤之中,茸毛内含有的氨基酸及其它有效成分会增进茶汤的香气和滋味。
3、茸毛能提高红茶的品质
茸毛与红茶香气和滋味的关系密切。红茶鲜叶经萎凋、揉捻,细胞破碎,茸毛内多酚类物质氧化成茶黄素和茶红素,从而使白色茸毛变成“金黄毫”,茶汤冲泡后,茶毫吸水膨胀,其有效成分溶解于茶汤中,于是提高了红茶的品质。
4、茶毫颜色呈多样性
干茶毫的颜色与制茶过程中内含物茶多酚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碧螺春以白毫显露而著称,这是因为绿茶中的茶多酚未被氧化,其幼嫩芽叶上的茸毛颜色通常为白色的缘故。而红茶类中如高级祁门红茶就显金黄毫,就是是因为内含物质茶多酚大部分已经被氧化成黄红色的茶黄素和茶红素的缘故,因此幼嫩芽叶制成的红茶,芽叶上的茸毛呈金黄色。
5、茸毛多的茶叶多具毫香
一般来讲,幼嫩和优质的芽叶,茸毛会比较多,这就是“茸毛以芽最密”的由来,随着幼叶的成熟,茸毛会逐渐脱落。具体来讲,茸毛主要生在幼嫩芽叶的下表皮,内含丰富的化学成分,其基部有能够分泌芳香物质的腺细胞,因此茸毛多的幼嫩芽叶,制出来的茶叶多具毫香。
虽然芽叶茸毛多,是一个优质性状,但也不必过分追求。
茸毛多的幼嫩芽叶,其茶叶多具毫香。但茶叶茸毛的多少并不是判定茶叶质地好坏的唯一标准。茶叶的品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不单是由茶叶的茸毛、茶叶的嫩度来决定的。茶毫多或者显毫只是某些干茶茶品的特征之一,我们可以去欣赏它,但不必过分去追求。
云南滇红红茶工艺制作过程
凤庆古树红茶产自中国云南省凤庆县,是一种高品质的红茶。茶叶呈现金黄色的原因通常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 制作工艺:红茶的制作过程包括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等步骤。在发酵过程中,茶叶中的化学成分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特别是叶绿素会被分解,而类胡萝卜素和茶黄素等物质会增多,从而使茶叶的颜色转向黄色或金黄色。
2. 茶叶品种:不同的茶叶品种在制作成红茶后,其颜色表现也会有所不同。凤庆古树红茶可能使用了特定的茶树品种,这些茶树品种在制作红茶后容易呈现出金黄色的特点。
3. 产地特性:云南地区的茶叶因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独特性,茶叶中某些成分的含量与别处不同,这也可能影响最终茶叶的颜色。
4. 后期处理:在某些情况下,茶叶在生产后期可能会经过特殊的处理,如特殊的烘干工艺或添加某些成分,以达到特定的颜色效果。
5. 存储和陈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叶可能会发生一些化学变化,这些变化有时会导致茶叶颜色的变化。陈化较久的茶叶颜色可能会有所转变。
凤庆古树红茶因其品质和独特的制作工艺而享有盛誉。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这种红茶的信息,可以查阅相关的茶叶介绍、产地资料或者咨询专业的茶叶销售和鉴赏师。
云南金芽红茶制作全过程
1、取茶:将茶荷置于电子秤上,称取6克红茶(100ml—150ml盖碗取茶3—5克即可),将茶荷中称好的倒入盖碗。
2、洗茶:冲泡红茶水温控制在80~90℃较为适宜,水温80℃时,倒入杯中即入即出,洗茶一次。
野生滇红茶发酵制作过程和时间
红茶的发酵时间需要5-6小时后。
发酵,俗称“发汗”,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指将揉捻好的茶胚装在篮子里,稍加压紧后,盖上温水浸过的发酵布,以增加发酵叶的温度和湿度,促进酵素活动,缩短发酵时间,一般在5~6小时后,叶脉呈红褐色,即可上焙烘干。发酵的目的,在于使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在酶的促进作用下发生氧化作用,使绿色的茶坯产生红变。
发酵是形成红茶色、香、味品质特征的关键性工序。一般是将揉捻叶放在发酵框或发酵车里,进入发酵室发酵。发酵要掌握满足茶多酚氧化酶的氧化聚合反应所需的适宜温度、湿度和氧气量。
本文《红茶叶制作的全过程》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haozhi-220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