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知识 > 茶叶炒制 > 自制红茶菌种的制作过程

自制红茶菌种的制作过程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20 07:11 点击52次

1、准备好一个能装2-5斤水的玻璃瓶和一双筷子,用开水消毒后备用。

2、用水壶装上干净水(按一件红茶菌菌种用一斤水的比例计算)然后用干净纱布包一点茶叶、包一点白糖(任何茶叶均可,红茶更好,掌握茶的浓度比平时喝的茶水要淡一些,有一点颜色即可;一般按一斤水放2.5克左右的茶叶、一两左右的白糖,掌握甜度不宜太淡,也不宜太甜,可口为佳。茶叶、白糖分别用干净的纱布包好)。将包好的茶叶、白糖放入水壶中,再将水烧开,直到白糖完全熔化在水中。

3、将烧开的茶糖水离火降温,等茶糖水降至40℃以下时,取出包茶叶、白糖的纱布袋,将茶糖水倒入玻璃瓶中,不能倒满,要留点空隙,以利空气流通。

4、将红茶菌菌种(包括菌母和菌液)全部倒入上述玻璃瓶中,然后用干净纱布盖住瓶口并用绳子扎好,放在光线好的地方,以便于观察,尽量不要摇动。温度在25-30℃之间,4天左右就成;温度在15-25℃之间,6天左右就成;15℃以下8天左右就成。检验红茶菌是否成功的最好办法是:只要培养的新红茶菌液面上开始长有一层透明的胶状质皮膜,就算成功。当老的菌种变黄发黑后,可丢弃它,以便让新菌种生长更快。

5、当你培养的红茶菌液面变厚增多时,按照上述方法分成多块,移至其他玻璃瓶中去,加上茶糖水,让其继续发酵。只要你制作中掌握得法,注意一切培菌用具都用开水消毒,不染油盐酒,一件红茶菌菌种就可世代相传。

6、红茶菌培养成功后就可直接饮用,想饮用时,就将培养成功的红茶菌液倒入口杯中或碗中,如同平时喝茶,想喝多少就倒多少,不受限制,一天可喝无数次。当你培养的红茶菌液因时间长了变酸时,可随时加入白糖水,调到你认为酸甜可口时为止。

7、红茶菌在世界各地一年四季都可培植。

宝塔红茶的制作流程

一句话概括滇红宝塔的真面目:美出“花”来的滇红宝塔(金毫显露,汤色红艳)

滇红宝塔,属于功夫茶,采用单芽红茶,是顶级红茶,纯手工制作,大小匀称。无任何人工香料添加,更多的是茶本身的香气(类似于蜜香)!滇红功夫茶,又称滇红条茶,其特点是,属大叶种类型的工夫茶,芽叶肥壮,金毫显露,汤色红艳,滋味浓裂,香气馥郁。

甘蔗红茶制作全过程

可以和甘蔗、苹果、橙子、搭配。

将甘蔗去皮后切成小块,苹果和橙子也分别去皮切块。

将甘蔗和水果块放入锅中,加入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10分钟左右。

加入红茶包,继续煮5分钟左右即可。

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蜂蜜或柠檬汁,口感更佳。另外,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加入其他的水果块,制作出不同的甘蔗水果茶。

武夷红茶的制作流程图

花红茶是一种味道清香滋味甘醇的健康茶,它属于花茶的一种也是一种经过深加工的茶叶,它的全名叫玫瑰花红茶,是以干燥的玫瑰花瓣和红茶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一种养生茶饮,人们用它泡水喝能吸收丰富营养也能保健身体预防疾病。

花红茶的功效

1、调理气血

调理气血,加快人体内气血循环,是花红茶最重要的功效,因为花红茶中含有丰富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它能增强人体造血功能,并能补益气血和缓解人体气血亏损,另外它还能加快人体内血液循环速度,对人体经常出现的气血循环不畅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2、美容养颜

美容养颜是花红茶最重要的功效,它不但能让人类面色保持红润,还能滋养细嫩肌肤更能提高皮肤细胞的抗氧化能力,经常用它泡水喝能提高皮肤弹性,减少皱纹生成,并能延缓皮肤衰老,它能让人类的皮肤变得越来越好。

武夷红茶手工制作全过程

1.选择器皿 

在泡茶之前,要准备好泡茶的器皿,可以选择红茶专用杯或高脚透明玻璃杯,这样在冲泡的时候就能充分享受妃子笑冲泡时舒展的身姿,以及清香飘逸的茶香。这样可以让人很享受泡茶的过程。

2.开始冲泡 

准备3-5克左右的妃子笑投入到玻璃杯中,加入85-90℃左右的水进行冲泡,温度不能太高,否则会导致妃子笑茶中的营养成分失去活性,喝起来口感也会变差,合适的水温更有利于香气、味道的浸出。

3.注水方法 

为了保护细嫩的茶芽,避免茶叶在杯子里面剧烈翻滚,最好沿着玻璃杯的杯壁慢慢的往里面注水,这样能保证茶汤清澈透亮,第一次注水后静置45秒,然后就可以出汤品饮了,之后可根据个人口感进行3-8次左右重复冲泡。

广东红茶制作流程

广东人喝红茶以及乌龙居多,所用方式以功夫茶居多,所用茶具多是盖碗.一般有这么几步,放茶叶,一个盖碗大约放置7-8克茶叶.热水冲入,用盖碗的盖子撇去茶沫.出水(第一泡是不能喝的,但可以用这茶水烫茶杯),再冲水,再将盖碗中的茶水倒出(可直接倒出,也可先倒入茶盏,然后再用茶盏把茶水分配到每个小茶杯里).基本就是这么个过程.

本文《自制红茶菌种的制作过程》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haozhi-166376.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