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知识 > 茶叶炒制 > 茶叶焙火教程

茶叶焙火教程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20 05:15 点击69次

岩茶制作工艺中还有一道特别工序是:精制焙火,俗称炖火,吃火。

这是提升若茶质量,纯化香气,熟化滋味,保持绿叶红镶边特征的重要环节。也是古人总结的武夷岩茶的独特焙法。一般来说,初制好的毛茶,虽然已经烘干干燥。但香与味,都还未能尽合要求。所以,必须拣剔筛选精制后,重新焙火。通过重新焙火,去除青味,苦涩味,杂味,产生火功香,使茶叶耐泡,汤色加深,滋味浓醇,形成岩茶特有的韵味。

焙火的要点在于:低温,长时间烘焙。手工操作用竹制焙笼,将茶叶裝入焙笼,约七、八斤,满八成,置炭火坑上,温度为50-80氏度,全程为3-8小时不等,最长的要十几个小时。前1小时左右不加盖,而后可半加盖或全加盖。机械烘焙则采用改造后的烘干机慢速档烘焙,全过程历时1-2小时,连续烘焙2-3道,温度控制范围为0-120每。火功高低的掌握要根据不同茶叶品种,毛茶质质量状况以及销售要求等等。一般来说高档茶宜低火功,低档茶宜高火功。由于精制焙火对于岩韵形成荃关重要,所以技术含量很高。

乌龙茶大红袍焙火过程

大红袍紫砂壶适合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 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普洱茶各种系列。要求不高的话,大红袍几乎是不挑茶的,都可以泡。

岩茶焙火全过程

1、木炭焙火法。利用燃烧木炭发热方式而产生的热度,长时间烘焙。其操作过程包括炭焙起火、燃烧、覆灰、温度控制等几个步骤,将茶叶装满八成,烘温为60到120度,全程为2到10小时不等,视需要而定,最长的需十几个小时。前1小时左右不加盖,而后可采用半加盖和全加盖等方式烘焙。并根据采用的烘焙温度而间隔不同的时间翻动焙笼内的茶叶,增加茶叶的受热面积,达到平均受热,切记防止温度过高而破坏茶叶表皮。

2、焙茶机烘焙。利用电热丝加热靠热风传导进行烘焙,基本上其传热方式完全属于传导加热。将茶叶平均放置于机器内各层的架子里,利用定时、定温的方式来焙茶。大型焙茶机内分15层,每层可放置茶叶2公斤,温度调节分为高中档70到80度;中低档茶95到105度。焙茶时间4到6小时。

岩茶焙火工艺教程

岩茶是一种独特的中国茶,产于福建武夷山一带。它的制作过程中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焙火。焙火是指将新鲜的茶叶在高温下烘烤,使其变得干燥、松脆、香气浓郁。岩茶的独特口感和香气就是来自于这个过程。下面是岩茶的焙火方法:

1. 烧火:使用传统的炭火进行焙火,火炭要选用原产地的松木炭,以确保炭火的质量和热量稳定。

2. 加茶:将摘下的新鲜茶叶放在竹篮里,再倒入炭火中,注意茶叶的数量和分布均匀。

3. 翻动:用竹篾子轻轻翻动茶叶,使其受热均匀,避免过度烤焦或烤不熟。

4. 调温:根据茶叶的情况和炭火的热度,适时调整焙火的温度和时间,以确保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5. 按压:在焙火的最后阶段,将茶叶放在石板上,用手掌轻轻按压,使其形成扁平的形状。

6. 陈化:将焙好的茶叶放在陈茶室中进行陈化,使其香气更加浓郁、口感更加柔和。

总之,岩茶的焙火是制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它决定了茶叶的口感和香气。正确的焙火方法需要经验和技巧的积累,需要根据茶叶的品种、质量和炭火的热度、湿度等因素进行调整和掌握。

大红袍茶制作全过程

大红袍适合煮着喝,可以先将8克左右的茶叶投入茶壶当中,再加入1000毫升的水,这个是煮大红袍的基本比例,大家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稍作增减。如果茶汤过淡,可在煮大红袍的过程中,可以增加投茶量,如果茶汤过浓,也可以适当加一些水。

大红袍产自福建武夷山,是岩茶的代表,是我国的特征名茶。大红袍条索紧结,色泽绿褐色,茶汤橙黄明亮,可以看到红绿相间的叶片。

泡大红袍先要润茶,这个步骤不可以省略,其次,要注意投茶量,一般是按照1:22的比例来投茶。

大红茶泡茶完整视频教程

我没有找到星油藤红茶的具体冲泡方法,建议你参考通用的红茶冲泡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 选择茶具:宜选用紫砂、白瓷、红釉瓷、暖色瓷的茶具或咖啡壶具。如果是高档红茶,以选用白瓷杯为宜,以便察颜观色。

2. 控制水温:冲泡红茶的适宜水温为95℃以上的沸水。

3. 控制投茶量:茶与水的比例为1:50(1克茶叶,冲50毫升热水),也可以依个人口味,向红茶中调入适量的糖、牛奶、柠檬、蜂蜜或果汁等。

4. 冲泡时间:一般来说,冲泡红茶头泡茶以冲泡3分钟左右饮用为好。从第二泡起,每一泡增加15秒左右,这样可使茶汤浓度大致相同。

 

需要注意的是,将泡好的红茶直接倒入冰冷的茶杯会降低茶的热度,使红茶的香气不能很好地发挥,因此建议在倒入红茶之前先用开水烫一下茶具。

本文《茶叶焙火教程》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haozhi-154727.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