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香,天红,这是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许多村庄的真实写照。2018年,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黄渡村捐赠的360万株“白叶一号”茶树幼苗跨越千山万水,在延河县中寨镇志强村、三汇西村、大寨村“落户”。
“白叶一号”的到来,激活了延河县茶业的“一池泉水”。项目实施后,延河县精心建设和管理茶园,探索“回租倒挂”经营模式,优化“四类分类”利益关联机制,以实际行动回报党和捐赠者的恩情,为致富富民强村起到了白茶的作用。2022年,1200亩“白野一号”茶园采摘茶叶8300余斤,酿制干茶1900余斤。采茶劳动工资约26万元,产值近200万元。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寨镇的农村妇女可以在茶山附近找到工作。
设定“行业基调”
现在,在村里的“白叶一号”茶苗正在生长。俯瞰延河县中寨镇志强村的“白野一号”基地,茶树滴水,呈现出阳光下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个茶园也是我们村的‘幸福茶’和‘财富茶’。”志强村党支部书记张勇表示,每一株生长良好的茶苗都凝聚着各级领导的“心血”。
为推动“白野一号”茶业发展,延河县县乡分别成立了“白野一号”茶业项目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副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延河县成立了“白野一号”茶业工作专班,明确了人专精抓好“白野一号”项目建设。中寨镇采取“党组织+合作社+农户+信用社+企业”的发展模式,引导村集体成立合作社,村党组织和党员带头承包、带头入股。鼓励农民按家庭劳动力承包茶园;联系信用合作社寻求资金支持;引进企业发展“百业一号”深加工。
为了保证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延河县积极与省内外技术团队联系,邀请了浙江省安吉县黄渡村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技术专家,贵州省专家和业务部门技术骨干赴中寨镇进行实地调研和指导。同时,延河县委托具有管理和养护经验的企业对茶园进行养护,加强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提高“白野一号”茶园的管理和养护水平。截至目前,专家组和企业已帮助中寨镇培养了1300多名熟悉茶园基本管理和保护及采茶的农民,6名村干部掌握了茶叶加工的基本技术。
为发展茶业,延河县以捐赠的1200亩“白野一号”茶园为例,迅速扩大茶园种植规模,扩大茶园9600余亩。目前,全县“白野一号”茶园总面积10800亩,惠及11个村。近年来,延河县不断完善“白野一号”基地配套设施建设,先后建成12个1200m3灌溉水池,完成简易抗旱设备安装810台,园区内铺设管网2.83万米。“白野一号”主通道改扩建和园区机械品种建设已完成。茶区硬化道路和沥青道路建设52公里,从城镇到茶区的主要通道沥青道路9公里。新建茶叶加工厂3。
播放“造福人民”
在三汇溪村的茶园里,采摘人正忙着。此时,他们的“茶老板”——三会溪村“白叶一号”承包商杨生强穿梭在茶垄之间,忙着指导采摘,检查茶叶质量。
雁鸣声检查茶叶的质量。
杨胜强,三汇溪村人,10岁时在一次事故中左臂截肢。但他是残疾人,在生产生活中一直追求开拓进取。有一次,由于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他成了“独臂牧羊人”,依靠养羊业脱贫。现在,他是白野一号茶园“售后回租”的受益人。
为了调动茶农参与茶园管理和呵护的积极性,使“白野一号”工程更大程度惠及农民,延河县积极探索“回租倒挂”茶园管理模式,即农民先将土地转让给村集体或合作社建设茶园。茶园建成后,每年300元/亩的合同费将租还给农民。承包商应负责茶园的管理和维护,并享有从合同茶园中获利的权利。
起初,村民们担心“回租”,没有人敢签约。“必须有人先走。”杨胜强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21,杨胜强率先承包了32亩茶园,开始了“茶业”。自今年“白野一号”茶园沿河开采以来,杨生强承包的茶园吸引了350名农民工,人均日收入约120元。
“我承包的茶园实行了‘回租’的好政策,采摘了1314斤茶叶,卖了10多万元。扣除人工费后,还剩下5.2万元。”杨先生说,在中寨,还有许多像他一样的“茶农”从中受益。
“一方面,“售后回租”提高茶园管理和养护的质量和效率,促进茶农收入持续增长;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稳定村集体经济收入,提高村组织和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全面促进茶园的高质发展镇上的生态茶业。据中寨镇党委书记刘毅介绍,村民们现在积极承包茶园,166名茶农(其中91人脱贫)已成为“茶老板”,总面积4200亩。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城茶山碧绿,十分壮观。这里的每一棵幼苗都孕育着当地人民增收致富的希望。
2018年以来,沿江“白野一号”茶园在不耽误自己农活的情况下,带动1300多人就近务工,人均年收入增加1.5万元。
写一个“强大的村庄”
2021 4月22日,中寨镇志强村热闹非凡。当天,该村第一届村级茶艺节在这里举行,延河县各级干部、八个村的群众来到该村观摩学习。志强村已成为“明星村”。谁能想象,志强村是一个深度贫困村,2014年贫困率为41.35%。
2018年10月,黄渡村协助延河县建设“白野一号”茶园,项目在志强村实施500亩。目前,该项目帮助该村集体经济每年增长13.3万元。同时,“白野一号”茶园也为10多个村的集体经济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茶园建设的头几年主要是投入,这将转化为未来村集体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持。”刘毅介绍,为加强村集体经济发展,该村在全乡按照“政府监督、村级领导、自主、优化资源、合作”的原则,15个村(社区)成为股东,组织充分吸收社会民间资本质量,成立村公司,注册“云环土家族自治县沿江村集体经济有限公司”。公司组织了实质性运作,振兴了15个村合作社,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带动了群众致富,促进了镇茶业的稳步发展。经过今年的初步运营,该公司目前的净利润已达到15万元。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如何优化利益联动机制,成为地方面临的新课题。为做好这一课题,延河县指导相关乡镇探索以“差别、激励、关爱、贡献”为基础的四种利益关联模式激励因地制宜的关爱与贡献。差异化茶业新增集体经济的一部分将首先用于动态监测家庭的差异化分配,防止贫困回归,确保贫困人口的基本收入得到保障;激励型:村集体经济的一部分用于补充“茶农”“谁参与”售后租回和反向“茶园,以激发他们参与茶园经营的积极性;关注型将是集体经济的一部分,以照顾老人、学生和暂时困难的群众;贡献型将是集体经济的一部分,以参与茶业管理和保护村干部(合作社人员)捐款补贴。
“优化利益关联模式可以增加和提升村集体经济,保护农民利益,实现增值分配,分享发展成果。”刘毅说。
如今,“白叶一号”茶树苗木已在河边生根发芽,当地人民对党的感激之情,对捐赠地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农村振兴的信心。
本文《沿江贵州:白茶香,红天》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hangshi-325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