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洋工夫”是福建三大工夫红茶之一,以当地有性品种为原料制作而成,外型设计紧凑圆润,均匀均匀,有白毫,色泽乌亮,内香清爽,鲜爽爽口,汤色鲜艳呈橙黄色,滋味醇正,叶底红润匀亮,是品质优良的红茶。那坦洋工夫红茶制作工艺怎么样?要学会看的话,下面一起来。
坦洋工夫红茶制作工序流程
一、采摘鲜叶
选用天睛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类型以坦洋菜茶为宜,鲜叶要求芽叶肥大,不目鱼叶和鱼鳞无害虫,无杂菌,无损伤,严格实行分次、分种类、立即付款制,保持鲜叶新鲜。
二、枯萎
枯枯室要保持良好的空气流通,槽体温度一般控制在30-35℃之间,具体温度及风量掌握取决于鲜叶的水份成分,一般规定为“先高后低”;枯枯室摊叶厚薄一般为10-15厘米,每隔20-30分种一次,以便使枯枯萎叶均匀均匀分布。普通枯萎时间4-6小时,枯萎叶质软,用手捏结块,松开手不易弹散,细嫩梗折之不断,叶片暗淡无光,色泽浅绿色,大部分草青气消失,略带清香,减肥率在30-40%之间,则凋适率在30-40%之间。
三,揉捻
使用捻纱机、捻房避免太阳光直射,室内温度宜低,空气相对湿度宜稍高;采用挤压成型,长揉时间控制在60分钟左右,使花荼叶的成条率保证在85%以上,细胞耗损率达到80%以上,茶渍外流而不滴流,使花荼叶形成条状,使其基本形成产品造型设计特征。
四、解块
其主要目的是解散茶团,降低叶温,使叶片中的某些有效成分不因受热而发生显著变化,干燥后可使低回声区域减小。而利用切块的机会伤害到高档茶的索条造型设计,所以在“坦洋工夫红茶”的实际制作中,以手工切块的预期效果为宜。
五、发醇
工夫红茶中的发醇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工艺,它能使红茶中的多酚化合物充分氧化,形成绿茶美味的品质。绿茶的发醇其实是从揉捻开始的,所以揉捻时室内温度宜低。发醇温度控制在22-24℃,空气湿度一般要求80%左右,自然通风,使氧化供需矛盾充分,发醇富足均匀,所有发醇的整个过程一般维持2-3小时,待发醇叶草青气消散,出现桂花飘香,芳香味,荼叶色泽绝大多数呈紫红色,色泽适中。
六、干燥
其目的是再发醇,蒸发水分,保证毛茶产品的要求产量。用烘烤器烘干蛋糕,或用烘干机设备烘干,掌握“高温初烤,低温复火”技术规范。初烤温度控制在90-100℃,时间为l5-20分钟,摊叶厚2-3厘米,每隔5分钟切碎拌匀,约八成干,摊凉1-2小时。复火温以50-60℃为宜,时间为20-30分钟,摊叶厚3-4cm,每l0分钟切拌一次,用足火后将产品含水量控制在7%以下。
七、特殊制作
根据抖筛、平圆筛、手拣等特殊加工生产流程,分精茶条的大小、长度,除去伤及喝茶纯度和色泽的污垢,片茶、碎茶、末茶等,造成索条紧实,造型设计匀齐别具一格,纯度高的上等“坦洋工夫红茶”造型设计特色。
上面就是关于坦洋工夫红茶的加工工艺的详细介绍了,大伙儿看完后,都明白大家平时喝的坦洋工夫红茶是怎样做成的吗?坦洋工夫红茶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多年的发展趋势,不仅在我国享有盛誉,在国外也是很有名的,要不然怎么会成为英国皇室的皇茶,大伙儿怎么会觉得呢?
本文《坦洋工夫红茶制作工艺》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hangshi-298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