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知识 > 茶叶采摘 > 古树茶叶为什么不好采摘

古树茶叶为什么不好采摘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19 16:20 点击50次

古树茶为什么不让采摘了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

古树茶概念最早提出的时间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这个时期使用古树茶制作的产品也开始出现,但是在包装纸上正式印上古树茶文字的已经是2000年以后的事情了。云南的古树茶也并不是一个由来已久的概念,在2002年-2003年的时候才开始逐步的兴起。

90年代的茶农们对这个古树茶是非常不喜欢的,古树茶因为树种和环境的原因采摘的难度非常大,而且古树茶采摘制成的条索并不好看,再加上它极少的产量,所以茶农们都会排斥古树茶。

古树茶为什么不修剪

1,资源,价格的区别

古树茶树木高大,树龄老,百年至千年不等,基本无人工干涉,大多树姿蓬松张开,看似老大一棵,产量却小。小树茶树龄短,灌木小树,与外省茶相似,连片种植,机器辅助,产量巨大。

云南是产茶大省,年总产茶量40多万吨,茶树资源,古茶树虽多,动不动便是连片的千亩万亩古茶园,但在比例上只占云南茶树资源的5%左右。在价格上来说,古树与小树的价格差异巨大,便宜的小树茶价格甚至低于普通绿茶。古树茶则是一山一味,自然也一山一价。

2,性状,物理区别

古树茶多为大小乔木茶树,生长年岁久远,树大,根茎发达,叶面更柔润修长,叶脉清晰。根茎深入地下,吸收营养全面,内质更丰富,冲泡后释放均匀。小树茶多为较新品种,运用现代技术密集种植,根茎只在土地表皮。这些年倡导生态茶园,只人工锄草修剪,不添加化学辅助,但仍然有很多需要化肥农药进行维护。

3,口感,韵味的区别

古树茶口感丰富,风格不一,汤质醇厚,回甘,韵味强,能感受到一股山野气息或者茶农小院,茶气渗透力强,香气浓者不乱,清纯者不浑。相对小树茶汤质较薄,常伴有杂味,不如古树茶纯得通透干净。二者间,一个是由内而外的气质,一个是内里欠缺的浅薄。

4,存储价值的区别

“存储转化”,是普洱茶的核心价值之一,古树茶根茎深,能更吸收更深层次的营养,因此茶青内质更多更丰富,转化价值更高。台地茶转化空间有限,很多是放着放着就淡而无味。

很多年前,了解普洱茶的人还不多,喝着不错,但了解较深的人不多。于是,有人放一嘴风,便是谣言满天飞,搞得许多爱茶人也云里雾里,疑惑不定。渐渐地,喝普洱茶的人多了,同时也赶上信息时代的到来,普热茶终究是赢来机会,全面地展示着自己,以实力,王于茶界。

古树茶为什么采得很大叶

因为大叶种晒青毛茶从茶树鲜叶到晒青毛茶及毛茶后期陈化,整个过程茶叶处于不断变化,不断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之中,其工艺特点及其与普洱茶品质形成的关系与普洱茶储存醇化“越陈越香”的品质与普洱茶相承相配,更是普洱茶存放醇化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必须用大叶种晒青茶用来制作普洱茶的原料。

古树茶的鲜叶采摘标准

可以采茶的,采的是夏季和秋季茶。7月份夏季天气炎热,茶树新的梢芽叶生长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特别是氨基酸等的减少使得茶汤滋味、香气多不如春茶强烈。代表是:普洱茶。

八月份,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茶树经春夏二季生长、新梢芽内含物质相对减少,叶片大小不一,叶底发脆,叶色发黄,滋味和香气显得比较平和。代表是:铁观音、粤梅香。

古树茶那么高怎么采摘

1.抖茶叶

这主要是让茶叶里面的水分去除掉。主要要点就是把手掌张开,稍微弯曲一点点,然后把手里面的茶叶轻轻地进行抖动,让它们可以平稳的均匀的倒进锅里面。

2.搭茶叶

这是让茶叶散开,变得宽和大一些。要点是四指并拢,手心向下,使劲的压一下茶叶。

3.拓茶叶

把锅里面的茶叶放在手里面,这样可以更方便的进行抖茶叶和弄宽茶叶。要点在于四指伸直,手挨着茶叶,把茶叶从锅底通过锅壁粘在手上。

4.甩茶叶

让茶叶均匀整齐的到锅底下,让茶叶互相交换位置,进行呼吸,让茶叶的叶子和芽头整齐一些。手微微弯一些,手心向下,让茶叶把芽包住,控干水分,这是茶叶炒制的后期手法了。

5.奈茶叶

这个作用是让茶叶可以变得表面洁净有光泽,摸起来滑嫩平滑一些。把手掌展开,把茶叶使劲的从锅底向外推,这样可以让茶叶光滑很多。

6.抓茶叶

让里面和外面的茶叶换一下位置,把茶叶攥紧一些。这是炒制茶叶最简单的一步,只要用五指使劲抓住茶叶,让茶叶变成一条条的就可以。

古树茶如何采摘

普洱茶的采摘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采摘时间:普洱茶的采摘时间一般在清明节后至谷雨节前,这个时期的茶叶品质最佳。

采摘部位:普洱茶的采摘部位以嫩芽和嫩叶为主,一般采摘两片嫩叶和一芽的顶芽。

采摘标准:普洱茶的采摘标准要求采摘时要轻拿轻放,不损伤茶树,同时要避免采摘过老或过嫩的茶叶。

本文《古树茶叶为什么不好采摘》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aizhai-48495.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