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摘茶叶什么地方有
藏茶是黑茶的一种。藏茶是少数民族中近六百万藏族同胞的主要生活饮品,又称为藏族同胞的民生之茶,从古到今,按历史时期和各地风俗不同又称为大茶、马茶、乌茶、黑茶、粗茶、南路边茶、砖茶、条茶、紧压茶、团茶、边茶等。中国藏茶自唐朝有记录以来,已是千年古茶。是采摘于海拔在1000米以上高山,当年生成熟茶叶和红苔,经过特殊工艺精制而成的后发酵茶。藏茶属于最典型的黑茶,它的颜色呈深褐色,又是后发酵茶
平水摘茶叶是什么地方
茶是中国独特的文化,悠远流长,《茶经》是中国茶文化的开端,茶诗是中国茶文化的基石。古代茶的名称有苦莱,茶,荠,荼,槚,茗等它们不专指茶树上的茶。到了唐代陆羽茶经问世,于是将数种不同意义的“荼”减去一划,成为含一种意义的“茶”字。
茶还有很多别称,我们一一了解:
一字别称:
荼、茗、荈、蔎、槚。
二字别称:
甘露:出自(刘宋)《宋录》: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酪奴:出自(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惟茗不中,与酪作奴。
水厄:出自(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彭城王谓缟曰,卿不慕王侯八珍,好仓头水厄。
翘英:出自(唐)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嘉客。
灵草:出自(唐)陆龟蒙《茶人》:天赋识灵草,自然钟野姿。
蓝英:出自(唐)陆龟蒙《煮茶》:时于浪花里,并下蓝英末。
绿华:出自(唐)陆龟蒙《茶籯》:昨日斗烟粒,今朝贮绿华
流华:出自(唐)颜真卿《五言月夜暖茶联句》: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
玉蕊:出自(唐)吕岩《大云寺茶诗》: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
愁草:出自(唐)温庭筠《西陵道士茶歌》:乳窦溅溅通石脉,滤尘愁草春光色。
嘉草:出自(宋)王安石《试茗泉》:灵山不可见,嘉草何由啜。
叶嘉:出自(宋)苏轼《叶嘉传》:文中以物拟人,寓意茶为叶嘉。
清友:出自(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清友谓茶也。
瑶草:出自(元)倪珊《龙门茶屋图》:不与世人尝,瑶草自年年。
仙掌:出自(明)袁宏道《玉泉寺》:闲与故人池上语,摘将仙掌试清泉。
三字别称:
晚甘侯:出自(唐)孙樵《送茶与焦刑部书》: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
王孙草:出自(唐)皇甫冉《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借问王孙草,何时放碗花。
瑞草魁:出自(唐)杜牧《题茶山》: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
涤烦子:出自(唐)施肩吾: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
余甘氏:自(五代)胡峤《飞龙涧饮茶》: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
不夜侯:出自(五代)胡峤《飞龙涧饮茶》: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
冷面草:出自(宋)陶榖《清异录》:此物面目严冷,了无和美之态,可谓冷面草也。
苦口师:出自(宋)陶榖《清异录》:未见甘心氏,先迎苦口师。
嘉木英:出自(宋)秦观《咏茶》:茶实嘉木英,其香乃天育。
紫云腴:出自(宋)陆游《昼卧闻碾茶》:小醉初消日未晡,幽窗催破紫云腴。
白云英:出自(明)朱谏《雁山茶诗》:雁顶新茶味更清,仙人采下白云英。
离乡草:出自(清)《崇阳县志》:茶初山则香,俗呼离乡草。
云雾草:出自(清)吴嘉纪《送汪左严归新安》:千年云雾草,早春松萝芽。
【四字别称】
玉川先生:出自(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清友谓茶也。
龙芽凤草:出自(宋)吴潜《遏金门·和韵赋茶》:汤怕老,缓煮龙芽凤草。
福泉采茶叶在什么地方
01
黔南州福泉市双谷生态体育公园
福泉市双谷村总面积39.6平方公里,总人口4836人,是黔南州最大的水果生产基地。2005年,双谷村先后获得“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星火科技示范协会”、“贵州省新农村建设样板村”、“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村务公开与民主管理示范村”、“贵州省生态体育公园”等称号,同时,它也是黔南州最大的水果基地。2016年,被确定为全省15个生态体育公园之一,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
02
黔南州福泉黄丝旅游景区
黄丝旅游度假景区,地处黔中腹地,贵新高速公路旁,景区总面积4.8平方公里,含鼎罐城、黄丝江边布依寨、千年古银杏和抗战时期修建的沙坪火车站等4个主要景点,有鱼梁江河流、姊妹岩、和善桥、鼎罐城和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等丰富旅游资源。是“贵州省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贵州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贵州100个魅力民族村寨”和“黔南州高效生态农业产业示范点”,是黔中最美田园自然景观之一。
03
福泉洒金谷水利风景区
福泉市洒金谷水利风景区依托陡河水库等工程而建,属于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景区规划面积189.3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76平方公里。其中,洒金谷以“古、幽、奇、险”闻名。古桥、古驿道、古摩崖石刻散布景区,谷内绝壁高峻,雄浑磅礴,三水斗奇,奇峰飞瀑,青山绿水,佳景荟萃。有将军石、涌雪瀑、金龟戏瀑、一线天、仙影岩、仙人洞等景观,天生一幅秀美的山水画,被誉为东方“卢森堡”、贵州“小山峡”。
04
蛤蚌河漂流
蛤蚌河漂流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仙桥乡。蛤蚌河漂流以两岔河为起点,全长6.5公里左右,漂完蛤蚌河全程,需要 2-3 小时。河道水流从上至下,跌岩起伏、缓急交错。遇上较急河段,就像冲浪弄潮一般,直冲而下,浪花飞溅,和同船的好友穿越激流,奔过奇峰,虽然刺激,但有惊无险;刺激过后,又会穿插着一些缓慢河段,到这里可以放下紧张的心情,稳坐皮筏,任其顺水前行,小艇悠悠,放眼欣赏周边美景,尽享山间野趣。
05
贵州福泉山
福泉山位于贵州省黔南州福泉市。福泉山因山上有泉名“福”,故而得山名——福泉山,因山名而得城名——福泉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当一代宗师张三丰到此修炼得道成仙后,这里便成了一代道教圣地,名声大振。 流传在洪武二十五年,张三丰从云南看望弟子沈万山返回武当山途中,见福泉山林木葱郁,山形奇绝,气灵境幽,站到山顶,只见群山环抱而来,山下的小河与平地形成一副天然的“太极图”,是道家修炼的绝佳之地。遂在高贞观后空地结茅为庐,建礼斗亭,朝拜北斗,候诏飞升。
06
葛镜桥
葛镜桥位于贵州省福泉市城东南2.5公里处,桥长52米,宽5.5米,高30米,横跨在麻哈江两岸绝壁之上。桥在绝壁之上起拱,借江心一礁石下脚,设计绝妙,用料考究工艺精湛,历经400多年,坚固如初。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其主编的《中国桥梁技术史》中评价其为“工程艰巨,雄伟壮观,为西南桥梁之冠。”葛镜桥,于1985年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于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7
福泉太极宫
福泉太极宫位于贵州省福泉市金山办事处猪场街以东、月山寺以西,坐南朝北,一条中线贯穿山门,朝拜殿,大殿。此景区建筑面积2万平米,耗资2亿元,所用木质全部为进口上等防腐木材印尼菠萝格木。文化馆现建有朝拜殿2座,道院4座,御碑亭4座,配房10座,钟楼、鼓楼、大殿、父母殿、三清阁一应俱全。福泉太极宫是国家4A级古城文化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太极宫规划用地86144平米,其中总建筑面积20411平米,总占地面积9066平米,地上建筑面积12591平米,地下建筑面积7820平米。
08
仙桥石林
仙桥石林在福泉县,是一处有待开发的新游览胜地。那里的山势和石林的形态,像古战场上一支正追歼败敌的大军,摇旗呐喊地向前飞奔。仙桥石林位于福泉市西北32公里的仙桥乡,面积约12平方公里。石林景区,有大小18座山峰,俗称“十八闹”。奇石林立,穷极万状。有“石王点兵过仙桥”传说故事,是风景与传说巧妙的结合。以“石王”为中心,布阵十八营,点兵过仙桥。“前哨营”石林后,有两墩巨石,左右排开,叫“石门”。进入石门,有一巨石,高19米,昂然屹立,称“石将军”。
09
福泉城墙
福泉城墙位于贵州省福泉市城区内,史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是本地民族用于抵御外侵的人工屏障。以后历代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城墙逐渐损毁。“文革”以后城墙更是损毁严重,除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外,其余残存偶见踪迹。上世纪八十年代,福泉县人民政府对西门进行简单维修,并将古城墙划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以后随着国家对文物古迹的重视,福泉城墙先后被划定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强保护,政府出资逐步恢复古城墙原始风貌。
10
黔南州福泉古城文化旅游景区
福泉,古称平越。这里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属于播州宣慰司管辖。洪武十五年,在此设平越卫,把卫所插入土司地区。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废除播州杨氏土司,以其地分设遵义、平越二军民府,平越府与平越卫同城。福泉古城墙为贵州首创,显示出贵州人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来到这里,可以感受到城市的大变迁,平越古城由军事据点演变为地方行政中心,如今变成了一个以磷化工为主的工业城市。在福泉城内,有一座称为“大夫第”的古建筑,它是一个古老的四合院,占地400平方米,现辟为贵州古城垣博物馆。
青神县摘茶的地方
苏轼和王弗、王闰之、王朝云三位夫人 苏轼的一生,政治上是失意的,但是却有三位夫人陪伴他终其一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苏轼的文学成就也有她们的“一半”。这三位夫人便是结发之妻王弗、继室王闰之和侍妾王朝云。 苏轼与王弗 说到王弗,不能不使人想到苏轼在密州时写的一首词《江城子.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苏轼为亡妻王弗写的一首悼念词,被后人誉为“千古第一悼亡词”。苏轼为什么写这首词,而且写得如此感人?这要从岷江河畔的中岩寺说起。 中岩有座书院,青神乡贡进士王方执教时,好友苏洵把儿子苏轼送到中岩书院读书。苏轼聪明好学,王方喜爱在心,欲选为乘龙块婿。 中岩风景绝佳,寺下有一绿潭。每有人在池边击掌,鱼儿便从岩下游出。当时王方邀文人雅士为绿潭题名。或曰“戏鱼池”,或曰“观鱼塘”。不是过雅,就是太俗。苏轼最后展出他的题名“唤鱼池”,众人叫绝。苏轼正得意之时,王方的女儿王弗也使丫鬟从瑞草桥家中送来题名。红纸上,秀美的字迹跃然而出“唤鱼池”三字。众人惊叹,真是“不谋而合,韵成双璧”! 一天,苏轼与同窗到瑞草桥为老师祝寿而醉倒在老师家中。一觉醒来,天色已晚,独自漫步后院,师妹王弗正临窗梳头。苏轼顿生爱慕之心,便从怀里摸出从山上采来的一簇飞来凤花,轻轻投进窗去。王弗一惊,把那簇浓香阵阵的花苞贴在胸前……后来,王方请人做媒,将王弗许配苏轼。至和元年(1054),19岁的苏轼娶16岁的王弗。这就是“唤鱼联姻”的千古佳话。 婚后,王弗随苏东坡去京城相伴,夫唱妇随,恩恩爱爱,卿卿我我。王弗常伴苏轼书房陪读,“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王弗能从旁提示。有时苏轼问其典籍故事,她也能“皆略知之”。 春天,苏东坡和王弗去放风筝,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夏天,苏东坡和王弗去赏荷花,才子佳人,其情深深; 秋天,苏东坡和王弗去拾枫叶,夫妻同心,其爱浓浓; 冬天,苏东坡和王弗去看梅花,两情依依,其景美美。 苏东坡对王弗说:“如果时间能停留,让我们天长地久,那该有多好!” 苏轼本性善良,固守着“世间无恶人”的信条。而王弗则时时不忘提醒他“江湖险恶”、“人心叵测”。26岁的苏轼担任凤翔府签判时,家中常有客人来访。王弗躲在屏风后听察苏轼和客人谈话,帮助苏轼辨别哪些人可推心置腹,交为朋友;哪些人口蜜腹剑,须提高警惕,以免受其害......这就是“屏后听语”的故事。 “忽如一夜风云变,惊起鸳鸯生死隔”。治平二年(1065)五月,王弗不幸病逝京师,时年27岁。苏轼依父亲之言,“于汝母坟茔旁葬之”,从京城护送妻子灵柩回到老家,并在山坡上栽下三万棵青松——这该是一种什么样的风景啊?又要植多长时间?每种一棵又是什么心情呢?今人动辄送上玫瑰,即使999朵玫瑰吧,又怎能胜过这三万棵苍翠的青松呢?玫瑰易凋,青松长翠啊! 十年后,苏轼在山东密州做知州。一天夜晚,梦回中岩,醒来伤感不已,想到自己在宦海中的浮浮沉沉,又想起了温柔多情、娴雅贞淑的爱妻王弗,热泪纵横,天人永隔,情何以堪?于是,以文人的浪漫和超人的执著,写了这首《江城子·记梦》,向爱妻表达一份感天动地的情意。诗人用朴实无华、近似白话的语言,虚实相间,轻重结合,全无雕琢痕迹,却情真意远,韵味醇厚,回味无穷,令人倍感沉痛。 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曾用“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来评赞此词。读此词,似乎让读者看到字字都浸透着血泪、听到作者锥心裂肺的恸哭之声。自此以后,苏轼诗词中开始大量涌现“衰”、“老”、“早生华发”、“须髯稀疏”之类的词语,可见他的哀伤程度。难怪当今有位痴迷苏轼的美女读者说道:“来生嫁给苏东坡,哪怕历尽千年的情劫”。 苏轼与王闰之 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熙宁元年(1068),即王弗逝世后第三年嫁给苏轼。王闰之是进士王介之之女,能以11岁的年龄差距,给姐夫做填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苏轼人品和文采的仰慕。 王闰之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家庭妇女,她对姐姐所生的儿子苏迈和自己后来所生的苏迨、苏过,“三子如一”,视同己出。 王闰之陪伴苏轼前后共25年。其间,苏轼受到革新派的排挤,远离京城,从杭州通判到密州、徐州、湖州三地知州,怀才不遇,漂泊不定;侍妾王朝云还比较年幼,王闰之便成了支撑家庭生活的贤内助。更使人感动的是,她陪伴苏轼度过“乌台诗案”这段最难熬的日子和被贬黄州后的最艰苦的生活。 苏轼“乌台诗案”被捕入狱,王闰之惊怖之下,担心那帮小人还会从诗文中找出苏轼的罪状,于是便把苏轼的诗稿焚毁了。这件事也成了千百年来喜欢苏轼的人们心中一个永难弥补的遗憾。 苏轼被贬黄州时,从知州降为团练副使,从“从五品”降为“从八品”,仅有很少的4500文薪俸。王闰之便把它分成30串挂在房梁上,每天取1串以供家用。如有结余,放在大竹筒里,用以卖酒招待客人。苏轼在《后赤壁赋》写道:“有客无酒,有酒无肴……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这个“妇”不是别人,正是王闰之。陈季常七次到黄州造访苏轼,也都靠王闰之操办吃住。她还和苏轼一起采摘野菜,赤脚耕田,变着法子给苏轼解闷。有时,孩子在苏轼面前牵衣哭闹,苏轼就像找到了“出气筒”一样,倾刻暴发出来,大骂孩子“傻”!闰之便开导说:“你怎么比小孩还痴,为什么不开心点呢?我弄点菜给您饮酒解闷就好了!”苏轼听后有所感愧,就把这件事写进诗里。患难夫妻,相濡以沫,何其感人! 王闰之虽然没有王弗那么具有政治才能,也没有王朝云那么聪明,在苏轼的熏陶下,也能触景生情,说一些含有诗情画意的话来。一天晚上,堂前梅花盛开,月色如洗,苏轼与朋友在花下饮酒。她脱口而出:“春月胜如秋月,秋月令人凄惨,春月令人和悦。”苏轼大喜:“你说的话真是诗家语言!”于是写了一首《减字木兰花》: 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被贬黄州是苏轼一生创作的丰收期。当今人们常说,“一位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位贤内助”!在黄州苦涩艰辛的岁月中,有这样的贤内助,对苏轼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元佑八年(1093)8月,苏轼再度启用的第八年,46岁的王闰之在陪伴苏轼25年之后染病去世。苏轼哀伤至极,写下了感天动地的《祭亡妻文》: “呜呼!妇职既修,母仪甚敦。三子如一,爱出于天。 从我南行,菽水欣然。汤沐两郡,喜不见颜。 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须,弃我而先! 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干。旅殡国门,我实少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 这里,苏轼再次提到“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无奈天不假年,闰之竟然先他而去。“谁在家门里等我归来?谁往田亩里给我送饭?一切都已无法兑现,我的泪水已经流干!”哭诉之后,依照旧例,东坡将老妻的灵柩寄在国门之外的僧舍之内,并立誓:“将来惟有与你同穴而葬,才能履行一同归去的诺言!” 死后百日,他请大画家李龙眠画了十张罗汉像,献给妻子的亡魂。苏轼死后,苏辙将其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祭文中“惟有同穴”的愿望。 苏轼与王朝云 有资料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时,“纳王朝云为侍妾”。 这件事,后人还根据《燕石斋补》中所说,王朝云乃杭州“名妓”,苏轼“爱幸之,纳为常侍”云云,附会成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一日,苏轼与几位文友同游西湖。这时,丽日普照,波光潋滟,湖光山色,犹如仙境。宴饮时招来歌舞班助兴。悠扬的丝竹声中,数名舞女浓妆艳抹,长袖徐舒,轻盈曼舞。而舞在中央的王朝云又以其艳丽的姿色和高超的舞技,引人注目。舞罢,众舞女入座侍酒,王朝云恰好转到苏东坡身边。此时,她已换了另一种装束:洗净浓装,黛眉轻扫,朱唇微点,素衣净裙,清丽淡雅,楚楚可人。突然,天气突变,阴云蔽日,山水迷蒙。湖山佳人,相映成趣,苏轼灵感顿发,挥毫写下了传颂千古的西湖绝唱《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装淡抹总相宜。 其实,史实并非如此。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九月初,苏轼接到“移知密州”的诰命,离杭前“王朝云来归”。 归者,归附也。一个小女孩来归附即将远行的苏轼,若不是孤儿,就必定是父母养之不起,实出于无奈而已。 当时,苏轼已经三十九岁,王朝云只有十二三岁。“纳为妾”之说,恐怕是文人墨客的附会、艳词了。细想想,也确实不合情理。 从苏轼的作品和有关资料上看,王朝云确是个聪敏的女子,长大后非常“懂得”苏轼,苏轼也十分钟爱朝云。在三位夫人中,苏轼为王朝云写的诗最多,对王朝云的评价也是极高的。他在《惠州荐朝云疏》中说:“有侍妾王朝云,一生辛勤,万里随从。”又在《朝云墓志铭》中说王朝云“敏而好义,事先生二十有三年,忠敬如一。” 元丰六年(1083),21岁的王朝云在黄州曾为苏轼生下了一子。苏轼想起昔日名躁京华而今却“自渐不为人识”,感慨之极,为儿子取名苏遯。遯者,隐藏起来而不让人知道踪迹也。苏轼为儿子取这个名字,反映了被贬后的思想变化。因此,他还作了一首自嘲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没有想到,10个月后,这个孩子在金陵夭折了。自此以后,王朝云再没有生育,成为她一生的遗憾。直到去世前,她还常为此伤心流泪。 苏轼流放惠州启程前,曾动员年纪尚轻的王朝云回南方。朝云不肯,始终随侍其身傍,成了苏轼后半生的生命支柱。苏轼在《朝云诗序》中写道:“予家有数妾,四五年间,相继辞去,独朝云者随予南迁”,过着“门薪馈无米,厨灶炊无烟”的清苦生活。她还开菜园,躬身耕种,缝补浆洗,克勤克俭,为东坡分忧解愁,任劳任怨。苏轼能在极度艰难困苦的处境下挺过来,这与王朝云的照顾、体贴是密不可分的。可惜,绍圣三年(1096)7月,朝云得了一种烈性传染病,不幸身亡,年仅三十四五岁。 朝云死后,苏轼将她葬在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上筑六如亭纪念她。亭柱上镌有一副楹联: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这副楹联还包含着一个流传至今的故事——“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见识’。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坡捧腹大笑。” “不合时宜”四字是苏轼对自己一生的概括;“惟有”句说明她们不仅是患难夫妻,而且是心灵相通的知音。正因为“不合时宜”,也就只能“独弹古调”了。“倍思卿”句,表明苏轼对朝云的深深思念之情。 苏轼还为王朝云撰写一副挽联,其中“六不”和“六如”则进一步寄托着他对朝云的哀思: 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 前一句出自《心经》,后一句出自《金刚经》。从这副对联中不难看出,苏轼一方面希望爱妻能够像佛家所说的那样“不生不灭”,一方面也为自己在佛经中找到精神上的解脱。这是何等凄婉的心境!自此,苏东坡一直鳏居未娶。 遗憾的是,王朝云与苏轼只有夫妻之实,而无夫妻之名,也就是说苏轼并没给王朝云以“妻”或“夫人”的名份。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苏轼与王弗是恩爱夫妻,其感情可谓之“清纯”,与王闰之是患难夫妻,其感情可谓之“厚醇”,而与王朝云是濡沫夫妻,其感情则可谓之“相知”了。尽管他们的一生充满了“悲欢离合”、“阴晴圆缺”,但是他们都给世人留下了最美好、最珍贵、最恒久的精神财富和道德遗产,让后人“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享之无尽也。
青神周边摘茶叶
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特产茶叶——金兴茶叶
金兴茶叶选用无污染无公害清明前嫩芽鲜茶叶,采用热汽杀青、红外提香先进工艺,精制而成。其外形翠绿,冲泡后清香扑鼻,汤清色绿,形状栩栩欲生,深受消费者好评。
其白茶是公司新近引进栽培的新品种,因产茶期较短而显娇贵。白茶的氨基酸含量高于常茶2—4倍,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作用。市场价值高,是成功人士首选的高档名茶。
本文《青神摘茶叶在什么地方采摘》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aizhai-38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