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文化 > 红茶 > 野生红茶的故事(野生红茶的历史)

野生红茶的故事(野生红茶的历史)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20 12:00 点击62次
陆羽
茶学博士

专注各种茶知识、养生、茶艺茶道等茶文化20余年...

野生红茶的历史

红茶能存放多久与保存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开封后的茶叶,味道和香气会渐渐流失,而正确的保存方式可以延缓味道和香气的淡去,一般密封好放在干燥、低温、无异味的地方即可。

  其次,红茶可以存放多久和包装方式也有关系。一般来说:散装18个月左右;袋装24个月左右;罐装或用铝箔纸包装36个月左右。

红茶的故事传说

相传,光绪元年,也就是1975年,黟县人徐干臣在福建辞官后回老家从商,羡慕福建红茶的畅销,便想着自己制作红茶,于是在现在的东至县设立了红茶庄,仿制闽红的制作工艺,最后获得了成功,第二年,在祁门县的历口、闪里设立茶庄,制作祁门红茶成功,这个时候,祁门人胡元龙在祁门南乡贵溪进行绿茶改制红茶的工序,也试制成功,此后祁红的生产越来越大,逐渐替代了绿茶,成了我国最重要的红茶主产区之一

红茶的来历和故事

从一百年前直到现在,它都是独步世界的工夫红茶高手,曾迷倒了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成为英国女王和王室的至爱饮品,有着“群芳最”、“红茶皇后”等美誉。同时,在漫长的中国外交历史上,祁门红茶亦曾被作为“国礼“待宾,赠送给国外领导人。 

1915年,祁门红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独占鳌头,一时间名声大噪;

随后在1957年、1986年、1991年,祁门红茶分别多次作为“国礼”赠送给苏联和英国等外国政要;2008年,祁红手工制作工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祁门红茶被外交部部长王毅先生的亲赞为“镶金边的女王”,兴起了新祁门红茶的热度

野生红茶的分布图

1,西南茶区 

西南茶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以及西藏东南部,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

茶树品种资源丰富,生产红茶、绿茶、沱茶、紧压茶和普洱茶等,是中国发展大叶种红碎茶的主要基地之一。 

云贵高原为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形复杂,有些同纬度地区海拔高低悬殊,气候差别很大,大部分地区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不寒冷,夏不炎热。土壤状况也较为适合茶树生长,四川、贵州和西藏东南部以黄壤为主,有少量棕壤;云南主要为赤红壤和山地红壤。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比其他茶区丰富。

2,华南茶区 

华南茶区位于中国南部,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等省(区),为中国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

有乔木、小乔木、灌木等各种类型的茶树品种,茶资源极为丰富,生产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和六堡茶等,所产大叶种红碎茶,茶汤浓度较大。 

野生红茶是哪里的

凤庆县大寺乡平河村的野生红最正宗。

这并不是说其他地方没有荒野红茶。只是跟平河村相比,其他地方凤庆大叶种原生荒野红不集中连片,制茶工艺不成熟。平河村的荒野红茶树最集中连片,相对来说,荒野红制作工艺也成熟。许多大茶厂要做荒野红也会从大寺平河采购鲜叶,或者直接在当地设制初制所和茶叶基地。除了平河,大寺乡德乐村有大片荒野茶。3200年茶祖所在地的小湾镇也有大量的荒野茶能制作荒野红。但是论及开发程度,远远不如平河村。平河村不仅野生茶多,栽培型凤庆大叶种古树茶也不在少数。是临沧不多的连片古树茶保护群落之一。

红茶的起源与故事

红茶起源于中国明朝时期。

红茶的鼻祖在中国,世界上最早的红茶由中国明朝时期福建武夷山茶区的茶农发明,名为“正山小种”。武夷山市桐木村江氏家族是生产正山小种红茶的茶叶世家,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

正山小种红茶于1610年流入欧洲。1662年,当葡萄牙凯瑟琳公主嫁给英皇查理二世时,她的嫁妆里面有几箱中国的正山小种红茶。从此,红茶被带入英国宫廷,喝红茶迅速成为英国皇室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早期的英国伦敦茶叶市场中,也只由出售正山小种红茶,并且价格异常得昂贵,唯有豪门富室方能饮用,正山小种红茶成为英国上流社会不可缺少的饮料。英国人挚爱红茶,渐渐地把饮用红茶演变成一种高尚华美的红茶文化,并把它推广到了全世界。

1689年,英国更在中国的福建省厦门市设置基地,大量收购中国茶叶。英国喝红茶比喝绿茶多,且又发展出其独特的红茶文化,均与上述历史事件有关。因为在厦门所收购的茶叶都是属于红茶类的半发酵茶——“武夷茶”,大量的武夷茶流入英国,取代了原有的绿茶市场,且很快成为西欧茶的主流。

武夷茶色黑,故被称为''Black tea''(直译为黑茶)。后来茶学家根据茶的制作方法和茶的特点对其进行分类,武夷茶冲泡后红汤红叶,按其性质属于''红茶类''。但英国人的惯用称呼''Black tea''却一直沿袭下来,用以指代''红茶

本文《野生红茶的故事(野生红茶的历史)》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hongchawenhua-193016.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