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野生茶是什么茶
信宜镇隆辖有:水口村 八坊村.十里、德乔、白梅、荔枝、八坊、赆、西塘、西岸、北畔、大水坡、六岸、六旺、龙登、林表、河吕、高山、俊昌、俊耀、六双、沉表20个管理区和解放街、桥南2个居委会。信宜市属于山区市,旅游以大自然、真山水、纯生态为主题,可供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较多,不仅自然风光美丽,人文资源也有不少。主要景点:大田顶 在大成镇东部,距市区38公里,海拔1704米,为粤西第一高峰,广东第二高峰。附近有海拔逾千米的山峰数十座.主峰西南侧有一“天湖”,高程1554米,容量30.8万立方米,池水清澈,与四周的3000多亩原始森林相映成趣。1973年开通山脚至山顶公路,广东省电视台在山顶建起差转台,竖起一根高达55米的电视塔。站在峰顶有“一览众山小”之感。在那里看日出、望云海、观古树古藤别有一番情趣。 大雾岭自然保护区 位于大成镇东部,大田顶半山腰,处于热带北缘向南亚热带过渡地带,系我国华南陆地区域最南端的最高峰。其地质古老,生境差异大,水热充沛,生物种类丰富,为热带雨林与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也是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与古热带植物区(马来西亚)分界线的最南结点,1996年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据初步统计,大雾岭有野生维管植物195科703属1453种。其中拥有特有植物38种;珍稀濒危植物23种;还有少穗竹、锦香草等14种迄今世界上尚未发现植物。同时,有药用植物有五百余种,生物数十种。如此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吸引人们观赏和进行生物种类考察的好去处。天马山 在北界镇旺将村西南边,距城40多公里,被人称为是信宜“香格里拉”。被评为广东省最美丽的乡村。主峰海拔1080米,山上是一片大草原,山下一条长狭谷,四周是蓊郁的森林,有桫椤、鸡毛松、红花荷、人头蕨等珍稀树种。中间一条幽深溪河,形态各异的瀑布、鬼斧神工的怪石,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天马山曾是苗人聚居之地,留下石砌梯田、石屋遗址和大片茶树、柠檬。景区内每立方厘米拥有十万个负氧离子,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置身其中,给人以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感受。该景区为近年投资开发,现成为信宜市最热门景区。西江温泉 位于北界镇西江河畔。距市中心12公里,占地面积400亩。温泉是世界珍稀温泉——氟泉,含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46种之多。水质品居广东第一,水温高达摄氏80度以上,露天泉涌100多处,月流量近10万立方米。目前,西江温泉度假村是粤西新兴集温泉理疗、度假疗养、旅业饮食、娱乐健身、旅游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信宜古城 在镇隆镇八坊村,古称“窦州”。古城始建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迄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是历代州县并治之地。古城中的古建筑多建于元明清代,显得十分古典而大气。古城还有十三所古书院、七间公祠,两家公馆,以及文明门(红楼)、学宫(大洪国王府旧址)、冼太庙(大洪国招贤馆)、中山公园等一批具有历史意义和文物价值的古建筑。大仁山 又名云岫山,在东镇北逻村与池洞镇接壤处,距县城约5公里,海拔726米。相传古时有个仲大仁,为救民而在此山英勇牺牲,山因此得名,群众在山上建仲大仁庙以祀之。古时被列为“信宜八景”之一,有“高源云涧”之称。近年群众修复二座寺庙,一间道教“三清观”,并建有宾馆、门楼、情人廊、观星台、观景亭等。太华山 信宜八景称为太华揽胜,位于东镇镇庄垌村之南,是东镇镇与池洞镇的界山的太华山,海拔679米,山上有太尉庙。山的周围,松涛林海。山顶西侧有一个小盆地,中间有一个天池,池边有两座古寺:太尉庙。太华寺(又称观音寺)入寺庙的对面两边各有一小山丘,如钟似鼓。钟鼓之间为池口,水从池口直泻而下,像倒挂的银练。寺侧有一口古井,水清质优,是鉴江源头之一。登上山顶,极目远眺,心旷神怡。虎跳峡 位于怀乡镇的黄华江上,长约5公里。中间湍水淙流,两面石壁如削,江面狭窄,有“小三峡”之称。狭口处高出水面数尺的黑色的花岗岩上,有斑驳白纹酷似猛虎,跃跃欲跳,故名虎跳。江左有仙人桥,是仿效四川栈道凿石开成的行人道,上为突出的岩石遮盖,下临深渊,中有“大王洞”,曾为当地瑶民首领肉翼大王所居。虎跳境地还有金锁、石狮、谷仓、盐仓、石象、插剑台等名胜。山上遍生杜鹃花,每年二三月一片花海,红艳欲滴,有“一湾湍水绿,数里杜鹃红”的诗景。石印飞瀑 在平塘镇林垌河口处有一条狭谷,为信宜八景之一的“石印飞瀑”。这里一道峡谷,左为狮山,右为象山,中间宽数十丈,全是怪石、深潭芳草、杂树。河中有一个形似大印的大石,上有建于清朝乾隆五十七年(公元I792年)“石印祖庙”。庙侧有小石径、燕窝洞,有长年清澈的清水缸(潭)和长年浑浊的浑水缸(潭),有只闻响声而不见流水的暗潭(地下河),有见流水入而不只把水出的水桶潭。庙后为深潭、瀑布,颇为壮观。半月岩 位于北界镇汕口村,因主体是一块弧形巨石,长13米,高3米,成弧状,形似半边月亮而得名。岩石底部为一弧形石,壁上分别篆刻有“振日台”和“钓鱼台”。此外,还有“中央台”、“ 东岩”等10多处石刻。石下有一石室,内有石床一张“仙人床”。东侧是山口瀑布,水光山色,分外迷人。尚文水库 信宜八景称为文湖晴波,在东镇尚文村黎冲口,距城5公里。集雨面积43.2平方公里,淹没面积2.4平方公里,总库容量3016万立方米。山丘环抱,竹木苍翠,一年四季,山青水绿,鸟语花香。湖中的百果岛,花果满园,人流如梭的渡口上,樵子挑云摆渡,碧波荡漾的湖里,渔人欢歌唱晚,湖滨疗养院更是一个寂静清幽的休养胜地。龙泉谷 在丁堡镇墟镇约去12公里的岭脚村。这里与大成镇成洞、双乐以及高州大潮镇宝岭接壤,这里的高涧深沟,长约3公里,共分为9个弯曲,故又名“九曲沟”, 两岸高山巍峨,峻岭陡峭,两岸青山相对,一条深沟清溪,狭窄如“一线天”。相对高度近千米的高山,狭着一条九曲回廊似的深沟,山雄水秀,颇为壮观。在沟的两岸,很难见到松林杉树。这一奇特峰峦溪谷,奇树异花密布,野藤铺天盖地,山蕉野果随处可见。集雄、奇、古、秀、幽于一身,揽锦水飞泉于一体。丽垌老松林 在白石镇丽垌村的丽垌口,有一片生长了二三百多年的老松树。这片老树林有马尾松500有多株。都十分高大,树干挺拔,魏魏苍劲,树皮粗糙如老龙鳞,最大有一株树高约27米,胸径3.15米。据丽垌村居民说,他的祖上约在明未清代(约公元1646年)由外地迁到大雾岭下的丽垌村时,那几松林就已经存在。丽垌老松林,景美壮观,吸引不少游客前去探秘,进入此地,不仅可以观赏高大松树,也犹如走进一个植物园,古松林下不愧为一个“绿色的植物园”啊!石硖天梯 在合水镇石峡村大水岭,距县城40多公里。大水岭海拔近千米,坡度较陡,并且是一坑一垠,一山一岗。为适应地形条件,每块田均开垦得小巧玲珑,精致细腻,因而有“青蛙一跳三块田”之说。当地至今仍流传着“竹帽盖过田”的故事。这里梯田如练似带,从山脚盘绕至山顶,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彼此绵延起伏,一气呵成。因山势不同而显得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山溪漂流 信宜近两年利用山溪河道建起两个漂流区。龙玄欢乐峡漂流位于洪冠镇境内的云丽电站水陂到云丽樟木湾河道,全程约4公里。河道狭长,以幽、深、奇、秀、险而出名。甲门峡漂流位于池洞镇东安闸,全长约5公里,漂流时间约2小时,河道落差大、水量大,九曲十八弯,两岸风光如长廊画卷,领略“激情穿越、仙境畅游”的独特神韵。
广东山里野生毛茶是什么茶
鹧鸪茶属于绿茶
鹧鸪茶,海南特产,叶圆味甘,是一种奇特的野生茶叶。它属野生灌木,性僻耐干旱,喜欢生长于荒山野岭石头缝中,也叫山苦茶,毛茶,禾茶。茶树高可达1—3米以上,最高甚至的10米。叶片互生,枝的上部对生,叶片呈圆状卵形,叶片长5-15厘米,顶端尖形,边全绿呈波状齿,背面有少数透明脉点,叶脉呈羽状,叶柄长1-3厘米。
浙江高山红茶是什么茶
高山云雾有机红茶是高档红茶。
这款高山云雾有机红茶产地位于海拔三千米的福建省武夷山区。如此高的海拔造就了高山云雾有机红茶较高的品质。同时武夷山区的富硒土壤种植的有机红茶当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经检验高山云雾有机红茶中的花青素含量高达0.3%。
福建高山野茶是什么茶
高山茶水属于乌龙茶。
高山茶名字是从何而来,就是指高山上的茶叶么?其实“高山茶”是指产于高山的茶叶,高山茶由于高山气候较平原寒冷,气温落差大,日照时间短,所以具有独特的品质。
高山茶源于台湾的高山茶,那里的环境和气候造就了茶叶的品质和口感,合起来有一种苦甘的感觉,非常有利于健康,要说高山茶是属于红茶还是绿茶?其实最准确的应该是乌龙茶的一类。
高山茶主要是指800-1300米海拔种植的茶叶。海拔高度是茶叶的香气形成的关键因素。海拔越高形成的香气物质相对丰富,因此高海拔(高山茶)就是高香茶的代名词。特别是在台湾泛指乌龙茶,铁观音。但准确来说不是某一类茶的称谓是泛指高香茶。
高山茶是对产自海拔较高的山区的茶的通称。有高山,能产茶的地方,都可以有高山茶。海拔高度,目前没有定论。一般认为生长于海拔1000米以上茶园所产制的茶叶为高山茶。
鹤山特产古劳红茶
茶山水浸鸡 --“茶山水浸鸡”风味不错,一锅清汤放上几块树根(当地人叫“树仔头”),熟透的鸡肉香气扑鼻,鲜味无比。奇怪的是,鸡肉在汤里烧来烧去还是那样鲜嫩,一点也不老火,鸡肉烧不老的秘方在汤水中的“树仔头”,这是茶山特有的药材“五爪金龙”,在汤水中加进这些药材,不仅风味独特,而且鸡肉也烧不老。鸡肉好吃,除了会选择鸡种,关键的还是烹饪技术,而“五爪金龙”药材是他们的“镇山”之宝。
鹤山茶叶 -- 鹤山著名土特产。鹤山人种茶始于宋代。到清道光初年,种茶面积达5333.3公顷,年产毛茶8.5万担。年出口茶叶6万担,远销欧美、南洋、大洋洲等地。鹤山茶以其条索紧细,成色油润,汤色鲜亮,清香味浓,滋味甘滑,清热消热消滞而著称。其中以古劳茶山、宅梧白水带、鹤城马耳山三个产地的最佳。“古劳银针”为古劳茶的雅称,其形似寿眉,状若银针,叶背显毫如银,叶色清翠,汤色清澈而略带浅绿,回甘力醇和。生长在石岩头(地名)的茶,其味芳香浓烈。乾隆年间《鹤山县志》云:“古劳茶味还武夷而带芳,邑中物产唯此可以甲诸郡”。原古劳、鹤城、白水带三地茶农以茶为活,鹤城的主街被命名为“茶行街”。20世纪30年代后期,由于战乱,茶叶生产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极恢复茶叶生产。70~80年代在合成农场建立大型的茶叶生产基地和在桃源马山成立茶叶科学研究所。1998年,全市茶叶收获面积153.9公顷。
古劳银针 -- 鹤山名优特产。产于古劳镇丽水石岩头,故又曰岩头茶。该茶条索紧结,挺直似针,色呈银灰;泡后色泽碧绿明亮,叶底幼嫩,味道醇和清香;浅饮即舌滑喉凉,极感舒适;多饮止渴生津,全身爽快。一向誉为茶中妙品,早已蜚声遐迩,驰名中外。晚清时期已极受推崇,成为中国名茶品牌之一。
马耳山茶 -- 鹤山名特产。品牌以其产地冠名。马耳山位于鹤城西北部约6千米,高耸挺拔,雄伟壮观。山上茁壮翠绿的一片片,便是驰名遐迩的茶园。马耳山麓为丘陵山坡,壤松土软,泥骨色黄,向阳背风,宜种青茶。种后冬盖山草,春暖滋润,生势壮旺。200多年前,惠州姓杨者迁居于此,6户20人,沿坡开垦茶地。后练常精、练常振兄弟两户迁此,开垦茶地4公顷。鼎盛时期,茶农达20户,200多人。茶青按季而采,春茶于清明,秋茶于白露。制作向用传统工艺。该茶用开水冲沏,即片片竖起,香气四溢,茶味甘香爽滑,香味浓郁,为送礼佳品。清末民初,鹤城街内建有美珍、树芳、恒兴隆、裕生、新广兴、联昌盛等大茶庄,皆为当地商人合资开设。该街今仍以“茶行街”名之。
茶山素馨花 -- 鹤山特产。主产地为古劳茶山。种植历史近50年,引进人叫球长伯,后遍及各家各户。现种植面积约1.5公顷,年产量7.5吨。素馨,草本植物,春季种植,花开于夏,雪白芬芳。采摘却于花蕾未绽之时。人工撷取,常人日采4至5斤。摘后经过蒸晒或烘干程序;日晒者,色泽金黄,成针状,称素馨针。据医书记载,素馨针有疏肺解郁,清热去毒功效。故一般用于制药。若将素馨针与青茶混冲,其茶清香甘凉,既解渴又清热,茶山人向有此习,且作为待客的佳品。
鹤山红烟 -- 鹤山土产。红烟原产于南美洲,明代由菲律宾输入闽粤两省。清乾隆十九年(1754)至嘉庆年间,鹤山已大面积种植,产量居全省之冠。雅瑶、桃源、龙口一带逐步成为红烟主产地,年产量高达5000吨。《广东通志稿》有“鹤山县以产烟驰名,每年出口在百万金(白银)外”记载。到20世纪30年代,为鹤山红烟产销鼎盛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红烟生产又有新发展。1986年鹤山县成为全国31个烟叶出口生产基地之一。鹤山县红烟有上南、下南、上西、下西(指地域)之分。其中以上南烟最佳,而上南烟又以芸蓼烟著称。芸蓼烟乃指今雅瑶芸蓼村黄坑猪公袍(土名)所种植的红烟。鹤山红烟素以叶色红亮,味道浓烈,香醇馥郁,油分多,弹力强,揉搓不碎,久贮不变而驰名中外,外销至澳门及印度、埃及、俄国、德国、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1951年,司徒美堂先生至鹤山县视察。鹤山农民精选出芸蓼烟,敬请司徒美堂先生转赠毛泽东主席,受到毛主席称赞。
上南红烟 -- 鹤山名优特产。也叫芸蓼烟。始种于清朝中叶,约有200多年历史,是鹤山红烟的著名产品。以烟质黄净,肉厚、烟味香醇而驰名中外,远销至等地。著名品牌有“黄坑烟”,“云蓼烟王”等。成立初期,上南村民每年种红烟173.3公顷,是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1951年,著名民主人士先生视察上南“李义兰烟厂”时,村民托他将数扎顶级黄坑烟送给品尝,收到后曾来信表示感谢,此事在当地成为美谈。近年来,由于种植红烟效益较低,多数村民已改种其它经济作物,只有少数烟农种植少量用于自吸。
古蚕老古烟 -- 鹤山名优特产。以雅瑶镇古蚕村生产而出名。该村处丘陵地区,耕地对红烟生长特别适宜。古蚕先辈在明末清初开始试种红烟,并逐渐学会施用有机肥料,如花生麸等。收烟期为芒种至夏至,此期间阳光充足,对烟青露晒有利,露晒约几十分钟收起焗至黄蜡色,再进行暴晒7天左右,此时烟叶油份适中,存放多年也不变质。早在清朝中期,古蚕红烟开始出口到南洋一带,制成的吕宋烟气味香醇,因而驰名海内外,并带动起古蚕红烟逐渐进入发展盛期。冬种时,七成耕地面积种上了红烟。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种红烟经济效益逐渐减少,村民开始改种其它作物,目前村内仍保持有几十亩红烟地,普遍用于自给。
东园香荔 -- 鹤山名优水果。珍稀荔种。植于双合镇双桥东园村,故名。距今400年前,村民李卓化由新兴市国恩寺六祖手植之千年香荔引种归来。现其母株高4丈,树身粗壮,枝繁叶茂;其旁一荔,树龄过2百年,体亦伟硕,人称“母子树”。两树枝叶交错,荫覆过半亩,蔚为奇观。此两株古荔,虽历遭劫难,仍顽强茁壮,年年挂果,丰年产量达1吨。其果核细小,肉鲜味甜,清香可口,为省内不可多得的珍稀香荔品种,不仅饮誉百里,且近年旅外乡亲,每届蝉鸣荔熟,即组团归来进行啖荔活动,东园香荔则为首选。
双合黑叶荔枝 --鹤山名优水果。产于双合镇。该荔枝品种叶尤深绿,果实呈蜡白色,肉厚清甜,可食部分占全果75%。以泗合坑尾塘所产的最负盛名,核小、清香蜜味,汁多而不滞,风味别具一格,肉脱壳后用烟纸包亦不沾湿。据史料记载:清代,附近县官,每年荔熟时,必骑马前来品尝;近年,亦成为鹤山海外联谊会所组织的“啖荔团”的青睐果品。双合种植荔枝,历史已超350年。1989年镇成立荔枝协会,加强了科研与指导,更显规模。今全镇植荔746公顷,品种有黑叶、妃子笑、桂味、糯米糍、槐枝、白腊、白糖罂等。
云乡储良龙眼 -- 鹤山名优水果。以云乡盛产质优而得名。1991年,云乡镇首从高州引入试种8公顷,经省果树研究所及鹤山科技局等支持帮助,一举成功,发展至今有270公顷。因培育得法,兼水土灵气,故能青出于蓝,蜚声远近市场。该品种植株生势好,树冠呈圆形或半圆形;枝条节间较短,分枝多,树皮粗糙;果实大,粒大小均匀,呈扁圆状;单果重12~14克;果壳黄褐色,表面光滑;肉乳白色,不透明,厚0.65~0.67厘米,易离核,肉质爽脆,味清甜,质上乘,核较小,果实可食率74%;果肉含可溶性固形物21%,全糖18.6%;每百毫升果汁含维生素C52.1毫升,果实制干率高。1999年,云乡镇龙眼总产量240吨,收入220万元。
宅梧无籽西瓜 -- 鹤山名土产之一。主产于宅梧镇。宅梧西瓜无核、含糖分高、味美可口,名扬海内外,每年西瓜收获季节,港澳地区和国内商人纷纷来订购。宅梧种植西瓜是从1978年始,先后引进“大红宝”、“鹤宝”大量种植出口。1986年后,从省农科院引种现在的无籽西瓜,原试种青皮(鹤鸣2号),后发展花皮(鹤鸣3号)和黄皮(鹤鸣4号)两个新品种。1998年种植面积达866.7公顷,全镇种西瓜一项纯收入1800多万元,其中选田村委会西瓜收入人均近700元。
选田芒果 -- 鹤山名土特产。产地为宅梧镇选田村。1530年,有村民外出带回果核在当地白石(土名)种植,故又名白石芒,沿植至今,久享盛名。该种芒果以其果核小、糖分高、纤维少与果味特香而著称。几经沧桑,仅存老树20棵,树干直径50~70厘米,大多已老化,挂果率低。自1991年,选田村委会指派专人管理好老芒果树,并组织全村群众新植优质芒果16.7公顷,其挂果率高,果型大,产量多,味道不亚于老树芒果。近年更大为扩展,前景极其可观。
鹤山红茶全是茶根
鹤山茶叶(红茶、银针)为鹤山著名土特产。鹤山人种茶始于宋代,茶叶以其条索紧细,成色油润,汤色鲜亮,清香味浓,滋味甘滑,消热消滞而著称。
鹤山粉葛外观呈橄榄形,须根少,无分叉,外皮有轻微皱褶、呈淡棕色,葛肉乳白色,口感甘凉微甜,无渣。
龙口狗肉龙口善烹狗肉,名声闻于远近,近年来海外及港澳同乡会每逢组团回乡,也必到龙口品尝,口碑极佳,誉为“的确够鲜美,食过返寻味”。
马头农家盆菜农家盆菜左右两边分别是金黄的紫苏炆鹅和紫苏炆鸡,中间是一圈黑色的冬菇围着一排红白相间的烧肉,外围是一圈翠绿的鱼肉酿青椒,食物的颜色搭配和卖相造型都几好,比起那些随便堆在一起盆菜单从卖相上就胜一筹。古劳豆豉等。
本文《鹤山特产野生红茶是什么茶》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hongchawenhua-170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