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文化 > 红茶 > 野生滇红茶工艺流程介绍

野生滇红茶工艺流程介绍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19 23:40 点击55次
陆羽
茶学博士

专注各种茶知识、养生、茶艺茶道等茶文化20余年...

滇红茶初制生产工艺流程

滇红的发酵环境是一个个的木箱子,且发酵原理跟熟普完全不同,其发酵是完全依靠自身的水分来进行,在放进箱子后用纱布和塑料布盖好后,绝对不能再掀开,如果没有发酵到位就通了风,红茶就会发酸;发酵过程中,温湿度不平衡(比如说温度过低湿度过高)也会引起品饮时有酸味;红茶是全发酵茶,如果发酵过度,茶汤也容易产生酸味,所以发酵时间要掌握好。

滇红茶的制作工艺流程图片

滇红宝塔制作方法

01

初制

滇红茶是茶树鲜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个工序加工而成的。将刚从树上采下的新鲜细嫩的茶叶摆放在通风透气的竹帘上散发水分的过程称为萎凋。

当水分散失到一定程度,茶叶变成萎松进行人工揉捻,使茶汁揉出,茶叶成条。

02

萎凋

萎凋是指鲜叶经过一段时间失水,使一定硬脆的梗叶成萎蔫凋谢状况的过程,是红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

经过萎凋,可适当蒸发水分,叶片柔软,韧性增强,便于造形。这一过程青草味消失,茶叶清香欲现,是形成红茶香气的重要加工阶段。

03

揉捻

红茶揉捻的目的,与绿茶相同,茶叶在揉捻过程中成形并增进色香味浓度,同时,由于叶细胞被破坏,便于在酶的作用下进行必要的氧化,利于发酵的顺利进行。

04

成型

使用滇红原料,制作成塔状的茶形,纯手工制作,在梳理好大致形态后,用棉线扎起来,这个过程非常耗时耗力。

05

发酵

发酵是红茶制作的独特阶段,经过发酵,叶色由绿变红,形成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

其机理是叶子在揉捻作用下,组织细胞膜结构收到破坏,透性增大,使多酚类物质与氧化酶充分接触,在酶促作用下产生氧化聚合作用,其它化学成分亦相应发生深刻变化,使绿色的茶叶产生红变,形成红茶的色香味品质。

06

干燥

干燥是将发酵好的茶坯,采用高温烘焙,迅速蒸发水分,达到保质干度的过程。

利用高温迅速钝化酶的活性,停止发酵;蒸发水分,缩小体积,固定外形,保持干度以防霉变;

散发大部分低沸点青草气味,激化并保留高沸点芳香物质,获得红茶特有的甜香。

野生滇红茶发酵制作过程和时间

一、“滇红”的诞生

滇红茶被称为爱国茶或救国茶,它的诞生,和中华民族不屈的抗战史紧密联系,是时势和机遇的造就。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寇大举侵华,战火绵延我国东南各省茶区,茶叶产区受到制约和破坏。东部茶区,江苏、安徽、浙江、福建等地沦陷,大部分茶园荒废,茶业技术人员失业。同时斯里兰卡与印度红茶开始抢占国际市场,民国政府面临无法创外汇与丢失国际市场的窘境,为了换取外汇,支援抗战军需,也为了转移安置从江南一带茶区疏散出来的茶业技术人员,不得已准备在西南大后方建设新的外销红茶基地。

1938年9月中国茶叶公司派专员郑鹤春、技师冯绍裘到临沧凤庆,以云南大叶种茶一芽二叶试制红茶。

1939年冯绍裘临危受命建“顺宁”茶厂,当时是边筹建边制作红茶,当年就成功试制出了第一批工夫红茶共16.7吨,取名“云红”茶,并经香港转销英国伦敦,获伦敦市场茶师的高度评价,云南红茶在国际市场初露头角。

1940年,云南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采纳众意,借云南简称“滇”之典故,又借巍巍西山龙门之下早晚霞映红的滇池一水,遂将“云红”更名“滇红”,从此,“滇红”名冠全球。云南省属地州市先后建成的精制红茶茶厂,除厂家名称区别外,产品均以“滇红”冠名,一直沿用到今。可以说滇红的诞生是因为抗战而诞生的。

滇红茶手工制作全过程

外层是百合花,用来增加香味的。百合是一种食品和常用增香花朵,并具备观赏价值。鲜花含芳香油,可作香料;鳞茎含丰富淀粉,是一种名贵食品。

一句话概括滇红宝塔的真面目:美出“花”来的滇红宝塔(金毫显露,汤色红艳)滇红宝塔,属于功夫茶,采用单芽红茶,是顶级红茶,纯手工制作,大小匀称。无任何人工香料添加,更多的是茶本身的香气(类似于蜜香)!滇红功夫茶,又称滇红条茶,其特点是,属大叶种类型的工夫茶,芽叶肥壮,金毫显露,汤色红艳,滋味浓裂,香气馥郁。

云南滇红茶制作工艺视频

与中华齐盛誉,共世界同品位。

本文《野生滇红茶工艺流程介绍》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hongchawenhua-118695.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