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文化 > 红茶 > 庐山野生红茶制作过程

庐山野生红茶制作过程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19 23:40 点击74次

广东野生红茶制作过程

1、备具取茶

备具:冲泡野生红以盖碗为佳,冲泡水以云南珍茗水、怡宝纯净水为佳。

取茶:125毫升盖碗,用电子秤取茶5克为宜。

2、温杯洁具

沸水润洗茶具,保持器具的干净,提升盖碗温度。

3、投茶

打开碗盖,用茶拨轻轻将5克野生红茶投掷于盖碗中,盖上碗盖。静置5秒左右,微微打开碗盖,轻嗅茶香。

根据野生红茶干茶香气选择冲泡方式。

如闻到躁火味,先以冷水润茶,润茶水直接倒掉,再用沸水直接冲泡。如闻到花果香,则直接使用沸水冲泡品饮即可。

高山红茶制作过程

是有机茶。

大田高山红是红茶中的新贵茶品,以铁观音茶树的嫩芽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大田高山红也是全发酵的茶叶,在发酵的过程中,铁观音茶叶的茶鞣质经氧化而生成鞣质红,不仅使茶叶色泽乌黑,水色叶底红亮,并且使茶叶的香气和滋味也发生了微妙变化,具有独特的香气和醇厚滋味。

大田县茶叶基地四周群山环抱,山高谷深,气候寒冷,年降水量达2300毫米以上,相对湿度80~85%,云雾日多达100天以上,土壤水分充足,肥沃疏松,有机物质含量高.茶树生长茂盛,茶芽粗纤维少,持嫩性高,在地理环境上与知名红茶生产地武夷山桐木关有异曲同工之妙.茶叶客商来访品其茗时,称赞“山高、雾多、水甜、茶香”而得出“高山红”。

野生古树红茶制作全过程

千年古树茶是滇红茶的一种,属于发酵茶,它是采用三百年以上的野生茶树鲜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制成的红茶,那么,千年古树茶到底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在加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千年古树茶是滇红茶的一种,属于发酵茶,它是采用三百年以上的野生茶树鲜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制成的红茶,那么,千年古树茶到底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在加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千年古树茶具体制茶工艺如下:

1、鲜叶采摘

采用300年以上的优良的云南大叶种野生乔木古茶树鲜叶,用食指与姆指挟住叶间幼梗的中部,借两指的弹力将茶叶摘断。

茶青萎凋

2、茶青萎凋

采摘下来的古树鲜叶置于日光下摊晒,或利用热风使鲜叶水分适度蒸散以减少细胞水分含量,降低其活性并除去细胞膜之半透性,使叶质柔软,可塑性大,便于造形。

3、茶叶揉捻

将萎调后的茶叶置入揉捻机内,使其滚动并形成卷曲状,由于受到揉压,因此遂有部分汁液被挤出而粘附于表面,如此在冲泡时便可很容易地溶解于茶汤之中,不同的茶其揉捻程度也不一样。

揉捻机

4、茶叶发酵

决定茶叶色、香、味品质的关键。发酵由揉捻开始,因揉捻的压力作用,叶细胞受损,多酚类霉促氧化受损,聚合加速进行,而开始发酵。

5、干燥(毛火干燥、足火干燥、):

干燥是利用干燥机以热风烘干揉捻,使其含水量低于百分之四,利于贮藏运销,通常为了能使内外干燥一致;

第一阶段:蒸发水分,制止促霉作用,失水快,含水量60%左右降至47%左右,利于除去异杂气味,提高温度,增加通风量。

第二阶段:整形(揉捻),含水量降至18%左右。

第三阶段:足干,含水量5%左右。

野生红茶从采摘到制作过程

喝野生红茶的好处:

1. 茶叶品质更佳:野生红茶采摘的是自然生长的茶树叶,不经过人工培育和化学农药处理,因此更加纯净天然,茶叶中的有效成分更加丰富。

2. 茶汤口感更好:野生红茶的茶叶叶片更加茂盛,富含营养,泡出的茶汤口感更加鲜爽、芳香,喝起来更加舒适。

3. 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野生红茶中富含茶多酚等多种有效成分,有助于调节体内的代谢、增强免疫力、减肥等作用。

喝野生红茶的坏处:

1. 价格较高:野生红茶一般都是自然生长的茶树叶,采摘和加工成本较高,因此售价一般都较高。

2. 储存不易:野生红茶没有经过化学处理,易受到霉菌和虫害的侵害,储存不当容易变质,因此需要注意储存条件。

3. 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问题:野生红茶普遍不经过农药和化肥处理,但也存在一些可能污染的因素,如空气和土壤污染等。因此,购买野生红茶需要选择正规的商家和品牌。

高山野生红茶纯手工制作

红茶的鼻祖在中国,世界上最早的红茶由中国福建武夷山茶区的茶农发明,名为“正山小种”。属于全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

野生红茶制作全过程发酵多长时间

野生红茶发酵的时间通常需要5-6个小时,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造就了红茶红汤、红叶、香甜味醇的特点。红茶由于发酵程度高的缘故,饮用时可以适当添加蜂蜜、牛奶、柠檬、果糖等进行调饮,让红茶的滋味变得更适口。

本文《庐山野生红茶制作过程》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hongchawenhua-118680.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