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知识 > 茶叶鉴别 > 六十年代老生茶鉴别

六十年代老生茶鉴别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19 20:49 点击82次

六十年代绿印老生茶

据资深茶友分享得知,已陈化超过半个世纪的“红印圆茶”,茶汤红亮通透呈宝石红,味厚甘醇,韵深气强,品质超群属现代普洱茶中上乘之品!

因为制作年份较早,70年代的“红印圆茶”存量稀少一并难求。在仕宏2019春季拍卖会足吾所好──古董级普洱茶及佳茗专场,具有特殊历史价值、堪称茶中珍宝的70年代红印青饼(一点红版),最终以港币105万/片成交,拍出了历史新高价。

八十年代老生茶的汤色

三十年生普快速洗茶两道开始冲泡,前三泡是晶莹剔透的红汤,与红茶有点类似,又不完全相同,第四泡至第八泡的茶汤是橙黄色,还微微带点红色,像橙黄又有点像桔红色,第九泡至第十二泡为黄绿色,茶汤绿中带黄,清澈鲜亮,十三泡开始为淡绿色,茶汤浅绿鲜亮。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茶

不同茶类原料嫩度、揉捻程度、发酵程度等各不相同,浸泡时间各异,按照茶水温度分为热泡和冷泡。

热泡,一泡茶冲泡至三道四道时,一般茶汤滋味最好。

1.绿茶,属于不发酵茶,常见有云雾毛峰碧螺春、西湖龙井等。这类茶,由于细嫩,以80°~85°水冲泡,味淡,通常泡30秒到1分钟。

2. 白茶,属于轻微发酵茶,不经炒、揉直接进行干燥而成,是时间陈化出“越陈越香,越存越有价值”的一类茶品,如白毫银针、白牡丹、无量山白茶等。冲泡以100℃开水冲泡。特别是老茶,可溶物释出缓慢,需要多冲泡几泡,才能悉数唤醒析出。

3.黄茶,属于部分发酵茶,具有细嫩、新鲜、纯净、匀齐等特点,如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等,适宜用90℃左右热水,进行冲泡。

4.乌龙茶,又称青茶,属于半发酵茶,譬如铁观音大红袍、凤凰单枞等。条形乌龙茶香高味浓,沸水即冲即出;球形乌龙舒展慢,泡30秒左右。这类茶条形紧密,一般冲泡至三泡以后,茶叶才会舒展开来,弥漫出香气,直至第四泡 ,真正的高香才散发出来。甚至冲泡到六七泡都有余香,所以有“七泡有余香”之说。

5.红茶,属于全发酵茶,如正山小种、坦洋功夫、红玉等,一般选用90℃左右热水即冲即出。嫩叶久泡易酸,大叶红茶可以闷泡3分钟左右。

6.黑茶,属于后发酵茶,可在存储中随着时间推移,继续陈化,拥有“越陈越香”的特点,譬如普洱、安化黑茶等。一般冲泡黑茶,需先洗茶,在进行正常注水、冲泡、出汤即可。由于这类茶,有紧压茶、饼茶等外形,冲泡时遇到较为紧实茶品,可在洗(润)茶时,适当停留10秒,等其苏醒,再进行冲泡。

七十年代的老生茶图片

10~20年的生普:从第10年开始,普洱生茶变化过程中,出现了不稳定的状态。滋味上有时会出现杂味,还会有淡淡的药香飘出。在适当的环境下再存放一段时间后,茶性会变得稳定。这个时候的普洱茶,在茶汤上的醇厚感大大加强,茶汤变成褐黄色。这可不是转变成了熟普,虽然生普之前的霸气消散,但是口感上还是生普的感觉,是和熟普完全不同的滋味。

本文《六十年代老生茶鉴别》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jianbie-97063.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