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知识 > 茶叶鉴别 > 小种茶叶鉴别茶香

小种茶叶鉴别茶香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19 19:53 点击93次

七种茶叶鉴别方法

茶的品种可以根据茶树品种、所处地域、制作工艺等多方面进行分类。其中,以茶树品种为主要分类依据,可以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和白茶等五大类。具体地说,绿茶指以嫩茶叶制成的茶,包括龙井茶、炒青茶等;红茶指将茶叶经过发酵、加工、烘干等工序后制成的茶,包括正山小种等;乌龙茶指以中等发酵程度的茶叶为原料,制成的半发酵茶,包括铁观音、大红袍等;黑茶指将茶叶经过较长时间的“堆古”等工序后制成的茶,包括普洱茶等;而白茶则是指采摘茶芽、未展开的叶芽,直接晾干或经过轻微加工的茶叶。

各种茶叶鉴别方法图解大全

1、首先,我们应看茶叶外形,茶叶有散茶、有压制成型的茶,要知道,成型的茶叶多为白茶和黑茶,如果茶叶为散茶。我们可以根据干茶色泽与形状来判别。绿茶大多为黄绿带翠,红茶多为红褐色,根据茶叶外形和色泽基本可以判别茶叶类型。

2、看汤色,如果根据干茶无法判别,我们就要通过茶汤颜色来判别,将3克茶叶用审评杯冲泡5分钟后开汤,观察茶汤的颜色,红茶多为红色,绿茶多为黄绿色,黄茶多为黄色,白茶多为淡黄色,看茶汤需要一定的审评基础。

 

3、闻香气,看完茶汤色泽,可以闻香气,嗅香气又可分为冷嗅、热嗅、温嗅、可根据茶汤香气来判别,绿茶多为栗香、清香,而红茶多为甜香、红薯香,蜜香。白茶的鲜爽味是其最大的特征。

 

4、闻香气过后,需品尝茶汤滋味,尝滋味,茶叶种类不同,茶汤滋味不同,或醇厚、或浓烈、或平和,绿茶滋味大多鲜爽,黑茶大多醇厚,白茶大多以鲜味为主。我们可根据茶汤的滋味来判别茶类。

5、最后步骤是看叶底,将叶底倒入叶底盘中,观察叶底的大小、老嫩、色泽、整碎等其他特征。不同的茶叶叶底也有所不同,我们可以根据茶叶叶底分辨茶叶种类,叶底的软硬也能反映出茶叶的加工。

茶叶的优劣鉴别图解

茶叶可以这样鉴别:

1、看外观

看茶叶,先看外观,好的茶叶色泽明亮,均整统一,不会非茶叶的植物夹杂其中,也不会有很多碎末,更不会有发黑,发霉的现象出现。如果你看到的茶叶色泽昏暗,甚至发黑,那一定不是好茶。

2、看茶汤

喝茶前先泡茶,茶泡到茶具后,我们可以根据茶的汤色来分辨。不管是名茶还是普通茶,只要符合生产标准,品质好,泡出来的汤色都会清澈明亮,不会浑浊暗淡有杂质的。

3、闻茶香

不管是哪一种茶都可以通过闻茶香的方法来辨别茶的好坏。首先是干茶,就拿绿茶来说吧,干茶的香味一般非常淡,放到鼻子上闻也只能闻到一点淡香。

如果你闻的茶叶香气很浓很烈,并且容易上头,很可能是加了香精。此外,如果闻到了发酸或者刺鼻的异味,那很可能茶叶发霉了。

4、尝干茶叶

在买茶叶时,如果不能泡一杯品尝的话,也可以采用吃干茶叶的方法,取一些茶叶放入口中,慢慢咀嚼,品一下茶叶的味道是甜爽,浓烈还是醇厚等,但如果你口中觉得苦涩甚至出现异味,那一定不是好茶叶。

5、泡茶品尝

有条件的话就泡茶品尝,因为买茶叶是要买自己喜欢喝的,如果自己不喜欢喝,就没必要买。如果是店家泡茶,要注意投茶量,水温,冲泡时间等,因为有些商家为了掩盖茶叶的缺点,会在这几个环节动手脚。

品茶的时候多泡几杯,一般品质好的茶叶耐泡,泡过几杯之后,茶味和香味都很足,而劣质茶叶泡几次后就原形毕露。另外在喝茶时,先喝一小口,放入口中,不要着急咽下去,让茶汤在口中转一下,然后再一点点咽下去,感受有没有生津回甘,茶汤香气是浮在表面还是溶于茶汤中,咽下之后回味有没有唇齿留香的感觉。

6、看叶底

叶底就是干茶泡之后的茶叶渣,叶底能直观反馈出茶叶的品质,品质好的茶叶叶底很嫩,光泽明亮,茶叶厚实,整齐,几乎没有破损的叶子。同时,优质茶在冲泡的时候很容易舒展开。

茶叶的鉴别方法心得

接触茶这么久,我的心得是,大概可以从几个渠道去学茶:

一是,先少量尝试,去茶城试喝一些茶,或者买一些茶回家喝,对比着喝,体会不同茶的感觉。

二是,最好能去茶的原产地,体会一下那边的喝茶氛围,大量试喝品鉴当地的茶叶。如果有朋友推荐,一定要找靠谱的制茶人,学习茶叶的制作过程和鉴别方法,这样才能加深对茶的理解;在原产地,不同等级的茶都要试喝。喝了好茶,不好的茶你就自然能分辨出来了。

三是,多读书。喝茶只是实践,只是碎片化的,多读书才能升华,才能加深对茶叶的理解,才能让自己的茶知识逐渐系统化。

四是,多向真正懂茶而且比较谦逊的人请教。现在很多做茶的人,都是只说自己的茶好,顺便还要打压别人。这是要不得的。我们要请教那些说话比较严谨、客观,不会动不动就打压别人的人。我们懂茶帝在邀请专业人士时,就非常注意这些,对那些夸夸其谈的、说话不中立的伪专家,向来是避而远之的。

本文《小种茶叶鉴别茶香》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jianbie-88487.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