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知识 > 茶叶鉴别 > 勐海茶的鉴别

勐海茶的鉴别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19 16:44 点击55次

勐海茶的缺点

勐海茶,滋味醇浓,苦涩皆厚重,特别是有让收藏家魂牵梦萦的,最具风格的“勐海韵味”,许多人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实际上,这种韵味可以用最简单的词汇描述:“协调性”,“苦涩味的协调性”。勐海茶,苦涩味的协调性是好的,滋味浓,苦涩具佳,但苦味稍占上风,在口腔里的余味是苦为主,即通俗说的勐海茶是“苦底茶”。苦为余味,往往带来清凉的感觉,回甘的感觉。涩为余味,由于收敛性的刺激作用,口腔会有失水的感觉,带来的是燥的感觉,及其不舒服。

有些地域的茶,滋味也浓,耐泡,许多茶友喝了,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好像没有“韵味”,为什么?

实则,这种茶的“协调性”不够好罢了。往往这些茶,有的,苦味不够,偏甜,而涩味又来得太长,没有韵味由此而生;有的,只有苦,没有涩,没有生津,显得空荡,给人以寡水般的感觉;还有的,苦涩皆薄,微甜,没有力道,自然其韵味,只能是无味之韵味了。

从茶品内含物的说,主要是三大类物质,茶多酚(显涩,兼有一定的苦味)、生物碱(咖啡碱为主,显苦),以及氨基酸类物质(鲜爽度的来源)的配比,决定茶品的“协调性”,即韵味。配比合理,独具韵味。

勐海茶与临沧茶的区别

1. 易武、勐海和临沧这三个茶区的口感特点各不相同。
2. 易武茶区的茶叶口感独特,具有浓厚的陈香和甘甜的滋味,同时带有一定的苦涩和回甘。
这是因为易武茶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独特,茶树生长缓慢,茶叶中的养分更加丰富,所以易武茶的口感更加醇厚。
勐海茶区的茶叶口感清爽,带有一定的花香和果香,同时具有一定的苦涩和回甘。
勐海茶区的气候湿润,土壤肥沃,茶树生长迅速,茶叶中的嫩叶较多,所以勐海茶的口感更加清新。
临沧茶区的茶叶口感醇厚,带有一定的花香和果香,同时具有较低的苦涩和回甘。
临沧茶区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茶树生长迅速,茶叶中的嫩叶较多,所以临沧茶的口感更加醇和。
3. 这三个茶区口感的特点是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所决定的。
不同的土壤、气候和茶树品种都会对茶叶的口感产生影响。
此外,茶叶的加工工艺也会对口感产生影响,如发酵程度、烘焙程度等。
因此,茶叶的口感特点是一个综合因素的结果。

勐库茶和勐海茶的差别

答:当然不是的。云南大叶茶种是制成普洱茶的唯一原料。

那么,同样是普洱茶原料, 大叶种、小叶种有什么区别。分别以这两种为原料制成的普洱茶,而实际上倚邦、革登等中小叶种茶同样能制成普洱茶,因为这里的中小叶种其实是大叶种中的中小叶种,品质极其优秀。

小叶种与大叶种同属一脉

追溯历史,盛产中小叶种古茶山的历史最早可到清初年间,到现在已经650多年。

在这几百年的时光中,茶树生长随着气候、土壤的缓慢变化而逐渐发生变化,很多大叶种茶树为了适应生长环境,叶片逐渐往中小叶种变化。

通俗来说,云南地域内的中小叶种多为大叶种变异而来,与大叶种在生物学归属上,同属于普洱茶种(阿萨姆种),在血统上也和大叶种同属一脉。

这里所说的大、小叶种并非植物学上种的概念,它们既不是茶种,也不是茶树品种,只是相互有关联的普洱茶原料。

为何会被称之为大叶种和小叶种,这也是因为长期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留下了叶片较大且生存能力强的品种,后来种植面积逐步扩大,而被人们逐渐冠名得来。

云南大叶种根据地域分为,勐库大叶种和其他品种(大理种即野生茶种),其中勐库大叶种是普洱茶的核心原料,主要分布在普洱、保山、德宏一带,种植面积最广,影响力最大,而其他品种为勐海茶种以及野生茶种。

勐海熟茶极品真假鉴别

辨别普洱茶熟好坏主要通过以下步骤:

一、闻茶香

香气是普洱茶内质的表现,通过闻香可以辅助判断普洱茶的品质。闻香,有两种方法:一是闻干茶,二是闻茶汤。

1、闻干茶

打开勐海茶厂2005年7572熟茶,饼面采用细茶撒面,3-9级粗壮茶菁为主原料;轻闻茶饼,能感受到阵阵茶香。通过感受普洱熟茶茶品散发出来的气息和香气,从而辅助判断发酵、仓储、陈化的状况。

新压制的普洱熟茶,往往带着堆味;发酵不当、仓储不佳的普洱熟茶会带着酸味、腥味、霉味等异味。

仓储好的普洱熟茶会透着自然的熟茶香;陈化到位的普洱熟茶会带着迷人的陈香。

2、闻茶汤

普洱熟茶开汤后,可以闻茶汤。闻茶汤,可以闻公道杯的茶汤,公道杯里的汤量多,香气相对集中,闻起来更明显,更容易辨别。

最适合闻香的温度是45℃~55℃,超过60℃就烫鼻,低于30℃时香气表现低沉,杂异味难以辨别。每次闻香时间最好是2~3秒,鼻子先呼一口气,趁吸气时对准公道杯深吸一口,此时可以闻公道杯里的香气香型。

2005年7572普洱熟茶,是一款发酵适度、仓储好、陈期已有15年的精品熟茶。其内质丰富饱满,挂杯香闻起来相对浓郁、内敛,香气中还带着丝丝甜意,沁人心鼻。

如果是用料一般、陈期较短的普洱熟茶,一般会透着堆昧,香气漂浮,一闻便大致知道茶汤的表现会相对单薄。

如果是发酵过度的普洱熟茶,茶汤会透着一股焦味,稍微一闻,鼻腔和咽喉都有不适感,我们便可预知茶汤入口多半会有卡喉感。

二、品茶汤

2005年7572普洱熟茶,汤色栗红通透,光下透亮度高,呈宝石红色泽,汤体醇厚、稠滑饱满,品饮后软糯滑口,如小米汤一般粘稠,汤香交融,已经没有渥堆味,甜木熟香明显。

一杯好熟普,往往会有漂亮的茶汤,红艳透亮、富有质感,茶汤上往往会漂浮着美妙的汤氳,让人一看就想一尝为快。

所谓的“汤氳”,也可以理解为茶汤的油圈,是茶汤中脂溶性物质遇高温漂浮在汤面上的现象。

有汤氲往往意味着茶汤丰富,浓稠度较高,入口饱满稠厚,给人一种“粘稠感”、“胶质感”,类似于米汤的感觉,可以咀嚼得到。

品质差的熟茶,茶汤会有“水寡味”,也就是我们说的汤薄水寡。甚至会出现干涩、锁喉等现象,汤感表现很差劲,这类茶就不适宜品饮。

三、鉴叶底

辨别一款普洱熟茶的好坏,除了品饮后的整体感官之外,叶底也暗藏了很多玄机。某种程度上,叶底直接反映了一款茶的用料优劣、工艺水平及存储条件等信息。

所有的外在表现,都来源于内质。看叶底,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冲泡后的叶底,主要看三个方面:鲜活度、色泽、匀度。

在具体鉴别叶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叶底的老嫩、匀整度、色泽等,其次将叶底放到盘子里,铺开展平,动手来拿捏叶底,感受叶底的活性和内质丰富程度。

用料不错、发酵工艺过关、仓储得当的熟茶,叶底拿捏起来会有柔软感。用手捏勐海茶厂2005年7572普洱熟茶,叶底柔软有弹性,茶品内质丰富。

勐海茶介绍

勐海熟茶滋味饱满,口感顺滑,厚重的汤感如同一杯“米汤”。

勐海熟茶厚实的特点,也让它的后期转化变化更为丰富,在后期陈化中“勐海味”会有所减轻,逐步转化成一种浓郁的类似于木头的香气。

本文《勐海茶的鉴别》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jianbie-53759.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