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黄草与溪黄茶有何区别
一、莓茶
莓茶
藤条
莓茶又名“藤条”,民间自古饮用莓茶的习惯,可追溯到上古神农尝百草时期,距今已有6000余年的历史,中国最早的《诗经总集》称为古茶勾藤。
形态特征
莓茶为攀援藤本全株无毛,卷须与叶对生叶互生,2回羽状复叶有9—13小叶,1回羽状复叶有3—7小叶,呈椭圆型或卵型,长2.5—9cm,宽1.6—5cm,边有明显小齿,网脉明显,花五数,黄绿色,聚伞型花序与叶对生,浆果卵球型,成熟时紫黑色,直径5—6mm。
二、溪黄茶
溪黄茶
溪黄茶是一种珍稀的野生饮品,来自广东粤北云雾山之中,生长于高山深处清泉之旁,长年浓雾滋润,不受任何污染。 该茶采用古法烘焙而成,口感独特,回味甘甜香醇,不含任何添加素并且自身含有维生素、蛋白质和各种人体所需氨基酸等。
溪黄茶是在传统秘方的基础上,选用天然野生的溪黄草为主要原料与灵芝.人参皂甙.鸡骨草.田基黄.板蓝根.茯苓.茵陈.泽泻.佛甲草等多种中药材。经先进的工艺技术浓缩精制而成,具有调节人体机能平衡,护肝解毒.净化体液.清热祛湿.清肝利胆.养肝护肝.舒肝止痛.扶正祛邪的功效。滋润清爽甘苦的独特风味,不含任何人工色素和化学添加剂,被誉为“天然护肝”的健康饮品。
功效:清肝排毒,利湿祛黄;有保肝护肝的功效.。适用于急慢性肝炎、胆囊炎。溪黄草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祛湿、凉血散瘀的功效,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痢疾、肠炎、跌打瘀痛等病症。
溪黄草药材和溪黄草茶有什么区别
溪黄草为多年生草本;根茎肥大,粗壮,有时呈疙瘩状,向下密生纤细的须根。茎直立,高达1.5米,钝四棱形,具四浅槽,有细条纹,带紫色,基部木质,近无毛,向上密被倒向微柔毛;上部多分枝。
田基黄是藤黄科金丝桃属植物。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2-45厘米。茎单一或多少簇生,直立或外倾或匍地而在基部生根。叶无柄,叶片通常卵形或卵状三角形至长圆形或椭圆形。花序具1-30花,两岐状或多少呈单岐状,有或无侧生的小花枝。蒴果短圆柱形至圆球形。种子淡黄色,圆柱形。花期3-月,果期6-10月。
溪黄草和藤茶有什么区别
莓茶的口感是清苦,回甘悠长,且具有清香、甘爽等特点。
外形:条索紧细卷曲,茎叶相连,表面披霜。
汤色:黄亮。
香气:清香,较浓郁。
叶底:茎叶细嫩,色泽嫩绿黄。
莓茶的介绍
莓茶,学名显齿蛇葡萄,为葡萄科蛇葡萄属的一种落叶藤本植物,因其表面有层天然植物霜而得名。在民间,莓茶还被称为藤茶、神仙草、长寿藤、土家甘露等。
主要分布于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是我国独有的品种。其原生植物生长于海拔400-1300m之间的红砂岩中,是我国境内一种活性成分独特、应用价值高的特有类茶植物,具有地理分布广、生物产量大、经济效益高的特点。
莓茶的特点
其茶叶表面分布零星白色“霉”点,茶汤呈浅黄色,青草气味重,口感先苦,回味甘甜。
莓茶具有较高的价值,据说还有着“夏天泡用,数日不馊”的神奇特点,因此也引起了科研人员的极大兴趣。
并根据带回来的“霉茶”样本,查阅了大量的植物学书籍,在《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第二册中,找到这种植物的相关介绍。最后,经过多方细致比对,确认系葡萄科蛇葡萄属的显齿蛇葡萄。
溪黄草茶和溪黄草一样吗
溪黄草茶不是白茶。
溪黄草又名熊胆草、血风草、溪沟草、山羊面、台湾延胡索等,系唇形科植物线纹香茶草的全草。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有机酸,性味甘苦、凉。
白茶是指一种采摘后,只经过杀青,不揉捻,再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白茶白毫显露。树采一芽二、三叶者,其制成品称白牡丹。小白的制成品称贡眉、寿眉。
本文《溪黄草和溪黄茶鉴别》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jianbie-48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