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膏的优秀鉴别方法
一、看外观:
1、正常的普洱茶膏,应该是黑色,且质地致密,而海绵状、砂粉状,色泽焦黄的产品,是因为高温烘烤所致,品质不佳;
2、普洱茶膏作为普洱茶的精提物,和普洱茶一样也分生熟,有些厂家由于技术限制,不能生产纯生膏,便说茶膏不分生熟或避而不谈,是对消费者的误导;
3、茶膏长期存放,表面会氧化逐渐呈现灰白色,以熟膏比较明显,一般出产后3个月就会慢慢出现,而生膏则需要很长时间,这种氧化颜色和发霉长白毛是有明显不同的,消费者要仔细辨别,同时也不要轻信出现灰白色的茶膏一定是老茶膏;
4、茶膏受热吸湿后表面会变软,有粘性,所以包装中接触茶膏的部分应该是玻璃、陶瓷或食品级的塑料,并且茶膏颗粒之间应有间隔,否则容易结块,包装的选择,也是企业专业和敬业的一个重要体现。
5、普洱茶膏作为一个古老的新产品,据笔者所知,目前没有较大规模的生产,也没有国家统一的生产技术规范,所以过分强调各种认证是不切实际的。
二、观汤色:
1、汤色是茶膏生产技术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好的茶膏,汤清,色亮,汤色浑浊、暗淡则是落后的生产工艺或恶劣的生产环境造成的。
2、对比汤色,应该在适中的浓度下进行,浓度太低或太高都不易看出差别。
3、生膏由于含胶量很高,在浓度过大或温度降低时,会有一些胶状聚集,这是正常的,重新加入开水或加热即可消除,和一般的杂质沉淀不同。
三、品口感:
1、好的茶膏入口醇和,没有叮、挂、刺的感觉,有点像老茶,口感厚度、滑度强于一般茶叶。
2、茶膏的茶味普遍要比茶叶淡一些,但也绝不会淡薄无味,通常好茶膏的茶味损失比较小,同时香味、回甘和喉韵都比茶叶更浓烈,茶劲也大很多。
3、高温熬制的茶膏会有一股焦香味甚至焦糊味,火气很重,这和茶香味是有明显区别的,另外有一些厂家在生产茶膏时,不负责任地加入一些其它配料,消费者要注意辨别,好的茶膏是纯正的茶味,不因该有其它异杂味,喝了以后也不会上火。
4、刚生产出来的茶膏,会有一些类似熟茶出堆时的水堆味,一般存放2个月后饮用为正常。
四、闻杯底:
1、好茶膏杯底都有很浓的留香,一般产品则不太浓。
2、杯底留香因该也是纯正的茶香,而不是其它味道。
五、感身体:
1、好的茶膏喝了以后,身体感觉舒适,不好的产品则很容易锁喉上火。
2、特别提醒的是,茶膏的有效物质含量和茶劲都远高于茶叶,所以初次接触茶膏的爱好者,不易喝得太多、太浓,否则容易醉茶和伤胃。
除了以上的五点内容之外,小编对于茶膏的品鉴还另外提出两点:
一是冷水冲泡鉴赏,将0.4-1克的茶膏放入600毫升矿泉水瓶中,待溶化后按以上方法品鉴,别有一番滋味,特别适合户外运动、旅游和长途驾驶者。
二是普洱茶膏的转化比普洱茶来得快,所以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但提醒广大爱好者,收藏生膏更有意义,同时一定要对口感有了解之后再收藏,以免浪费时间。
茶膏茶粉区别图片对比图
茶珍和茶粉应该就是一种吧,粉末状的,茶膏也可以称现代速溶茶,年代要久点,历史上都有些记载茶膏,至于哪种好,要看个人的喜好和买着什么样的茶膏和茶粉,大锅熬制的茶膏就不行了吧,大锅熬制茶膏汤色发暗,且有悬浮物,无通透性,证明杂质较多,低温萃取的茶膏,口感的醇厚度与滑感及特有的沉香味是大锅熬制的茶膏无法比拟的。
很多茶膏的汤色呈红色,也通透,但是一品,缺少一种厚重感,更缺少滑润度。
这是茶膏内 含活性物质太少,是高温状态下茶膏内的大量生物酶被破坏,至使茶膏缺乏后陈化的“动能”所致,据我现在了解,蒙顿的茶膏和现在茶膏的工艺都是低温萃取的, 而蒙顿茶膏是医药生产标准做出来的,卫生,纯净,没有农药和重金属残留。
茶膏十大排名
1 丝娃娃
2 花溪牛肉粉
3 烙锅
4 但家香酥鸭
5 贵阳肠旺面
6 豆腐圆子
7 都匀冲冲糕
8 糯米粉
9 大方手撕豆腐
10 威宁荞酥
11 水城羊肉粉
12 遵义辣得笑
13 黔东南碱粑
买真正的茶膏
最初是由云南土司采取大锅熬制方法,初创另一种制膏工艺。这种方法显然是借鉴唐宋制作饼茶工艺,只是将“蒸”干脆改成了“煮”。而且这种用大锅熬膏的方法很快通过茶马古道传播到西藏,并迅速被西藏上层人物所接受。
现代普洱茶膏采用的是生物科技手段,遵循普洱茶原有的后发酵机理,从普洱茶中分离某些优势菌种,加之有意识提取普洱茶中特有的纤维素酶及果胶酶等,对制膏的普洱茶原料在作业环境要求较高的条件下进行二次接种与发酵;
并在温度与湿度上严格控制,使普洱茶原料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微生物、酶法转化阶段;再通过低温萃取(注意:不是常规意义上的中药提取),低温干燥获得。其茶膏的成品率为15%。使普洱茶膏更具天然药物的特性。
本文《顶级茶膏鉴别》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jianbie-45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