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圣陆羽十大名茶
排名第二。
1
大唐贞观十道 / 开元十五道
唐朝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分天下为10道: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和岭南道。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又分天下为15道,将山南道、江南道各分为东、西道,又增设了京畿道、都畿道和黔中道。
2
茶圣陆羽
陆羽(约733—约804),字鸿渐,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 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 。唐代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著有《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茶圣陆羽评价好茶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
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
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
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茶圣陆羽真假辨别
陆羽(733-804年),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或云自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不就。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
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浙江湖州苕溪,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全唐文》有《陆羽自传》。
茶圣陆羽喜欢喝的茶
青釉茶碗
“茶圣”陆羽在《茶经》上列举过28种茶具,记载了各窑烧制茶碗的水平,其中以越窑为上。在个人喜好上,陆羽尤为推崇青釉茶碗。(青釉花口瓷碟)青釉瓷碗搭配绿茶十分精美,茶香四溢,赏心悦目,这一时期的茶碗也开始配有茶托。茶托的出现,跟兴起于唐代的“斗茶”不无关系
茶圣陆羽最爱什么茶
正确的说法应是三声好茶。
相传某个阴雨绵绵的日子,一茶农拜访陆羽,送茶来品鉴。陆羽见来人身披斗笠,质朴无华,并未抱多大期待,不曾想茶农打开已浸水渍的茶包,香气袭人。陆羽赶紧烧水泡茶,清茶入口,茶圣陆羽却良久的沉默了。茶农焦心等待,陆羽不发一言,过了许久,陆羽突然起身,脱口喊道:“好茶!”众人静等下文,陆羽却又沉默。过了一盏茶时间,陆羽又来一句“好茶。”语调悠长,回味无穷。众人想这次该有评语了,谁知陆羽并无下文,等第三次开口,却仍旧只有“好茶!”二字。
一盏雨天里不期而遇的好茶,竟让遍尝珍品的陆羽沉默词穷,唯有以三声“好茶”的感叹,来诠释这茶的绝妙。自此,三声好茶,成了对茶最高的褒奖。三声好茶,可谓“简”,却道出了茶圣的心声。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茶经》流传至今,依然是茶人的“《圣经》”,这“三声好茶”的典故亦口口相传,真与假心中自有分辨,只是陆羽可曾想,他词穷时的三声感叹与他呕心沥血的著作生命等长,并将在人类文明史上蜿蜒向前。
本文《茶圣陆羽茶品鉴别》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jianbie-193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