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茶滋味训练方法
1. 杯里的茶因遇到水而上浮,杯里的茶因为遇到水而清香。 待香散尽,茶也变凉。
2. 旧人和旧茶都一样,刚刚开始的时候就如滚烫的水沏到茶杯里,茶味是越来越浓的,但总免不了,喝掉之后要再重新倒。
3. 人生如茶。 初涉人世就像温水冲泡的茶,随水的起伏沉浮,饱尝如茶的苦涩; 几经打拼,几经磨砺,终于尝到了清香甘醇的滋味。
4. 你错了,水仙茶比较特别,等它没有茶味的时候呢,它才会真正的开始散发悠香。 只要你闭上眼睛,你就可以感觉到,那花在唇齿间复活; 然后听到那水仙在心里绽放的声音。
5. 人生就像一杯茶。 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涩是它的历程,清香是它的馈赠。
区分茶种类方法教学
六大类成品茶的分类依据为制作工艺,绿茶的制作工艺为杀青、揉捻、干燥;白茶制作工艺为萎凋、干燥;黄茶制作工艺为杀青、揉捻、闷黄、干燥;乌龙茶制作工艺为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红茶的制作工艺为萎凋、揉捻、发酵、干燥。
1.绿茶的制作工艺
(1)杀青
杀青对绿茶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类物质氧化,以防止叶子红变;同时蒸发叶内的部分水份,使叶子变软,为揉捻造形创造条件。随着水分的蒸发,鲜叶中具有青草气的低沸点芳香物质挥发消失,从而是茶叶香气得到改善。影响杀青质量的因素有杀青温度、投叶量、杀青机种类、时间、杀青方式等。
(2)揉捻
揉捻是绿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过利用外力作用,使叶片揉破变轻,卷转成条,体积缩小,且便于冲泡。同时部分茶汁挤溢附着在叶表面,对提高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
品鉴茶的方法教程讲解
1. 观察外形:先观察茶叶的外形,看是否完整、匀整、色泽是否鲜艳。
2. 闻香:将茶叶放入杯中,闻其香气,看是否清香、浓郁、持久。
3. 品味:先品其滋味,再品其回甘、余香等特点。
鉴茶:
4. 观察外形:观察茶叶的外形,看是否完整、匀整、色泽是否鲜艳。
5. 闻香:将茶叶放入杯中,闻其香气,看是否清香、浓郁、持久。
6. 辨色:观察茶汤的颜色,看是否清亮、透明、鲜艳。
7. 品味:先品其滋味,再品其回甘、余香等特点。
8. 辨形:观察茶叶的形状,看是否匀整、大小是否一致。
9. 辨质:观察茶叶的质地,看是否柔软、有弹性、有光泽。
茶品鉴 方法
关于如何购买品鉴茶,我们可以参考一些在线平台,如淘宝,京东等等,或者访问专业的茶叶双城和实体店进行购买,同时也可以参考一些茶艺师或茶艺爱好者的推荐
茶叶的冲泡及品鉴教学
普洱茶饼要先用茶针或茶刀将普洱茶饼拆解出适当的大小,压得很紧的茶砖或者饼茶使用茶针更好拆解,松紧适中的普洱茶可以使用茶刀拆。
取适当量的普洱茶,将水烧开至90度~100度。先烫盖碗(或茶壶),将水倒掉之后将适量的普洱茶放入杯中盖碗(或茶壶)中,一般茶叶和水比例一般是1:20~30。注水,注水之后盖上盖子15秒后出汤(可根据紧压程度进行调整出汤时间,压制过紧需延长,松一点的可适当减少),一泡醒茶。将醒茶水倒掉之后可闻杯香。二泡注水完后盖上盖子大概10秒左右出汤,分茶之后就可以饮用了。三泡注水之后不用盖盖子,可以快点出汤,之后几泡出汤时间可根据上一泡的浓淡进行调整。
如果是刚做出来3年内的新茶建议使用95°左右的水温进行冲泡,如果大部分是芽头的嫩茶可以适当的降低温度使用85°~92°的水进行冲泡。如果是老茶就需要使用100°的水进行冲泡才能把香气滋味泡出来。
六大类茶滋味品鉴
分14类
1、浓烈型:原料采用嫩度交好的一芽二三叶,芽肥壮,叶肥厚,内含的滋味物质丰富或采用良种鲜叶,制法合理,一般用于描述绿茶的滋味,这类味型的绿茶还具有清香或熟板栗香,叶底较嫩,肥厚,外形较壮,尝味时,开始有类似苦涩感,稍后味浓而不苦,富有收敛性而不涩,回味长而爽口有甜感,似吃新鲜橄榄。属此味型的茶有屯绿、婺绿等。
2、浓强型:采用嫩度较好,内含滋味物质丰富的鲜叶或良种或大叶种鲜叶为原料,红茶制法,萎凋适度偏轻,揉切充分,发酵程度偏轻的红碎茶滋味属此类型。所谓“浓”表明茶汤浸出物丰富,当茶汤吮如口中时,感觉味浓黏滞舌头,“强”是指刺激性大,茶汤初入口时有黏滞感,其后有较强的刺激性。此味型是优质红碎茶的典型滋味。
3、浓醇型:鲜叶嫩度较好,制造得法,茶汤人口感到内含物丰富,刺激性和收敛性较强,回味甜或甘爽。属此味型的茶有优质工夫红茶、毛尖、毛峰及部分青茶等。
4、浓厚型:鲜叶嫩度较好,叶片厚实,制法合理,茶汤入口时感到内含物丰富,并有较强的刺激性和收敛性,回味甘爽。属此味型的茶有舒绿、遂绿、石亭绿、凌云白毫、滇红、武夷岩茶等,浓爽也属此味型。
5、醇厚型:鲜叶质地好,较嫩,制工正常的绿茶,红茶,青茶均有此味型。如火青、毛尖、庐山云雾、水仙、乌龙、包种、铁观音、川红、祁红及部分闽红等。
6、陈醇型:鲜叶尚嫩,制造中有发水闷堆的陈醇化过程。属此味型的有六堡茶、普洱茶等。
7、鲜醇型:鲜叶较嫩,新鲜,制造及时,绿茶、红茶或白茶制法,味鲜而醇,回味鲜爽。属此味型的茶有太平猴魁、高级烘青、大白茶、小白茶、高级祁红、宜红等。
8、鲜浓型:鲜叶嫩度高,叶厚,芽壮,新鲜,水浸出物含量较高,制造及时合理,味鲜而浓,回味爽快。属此味型的茶有黄山毛峰、茗眉等。
9、清鲜型:鲜叶为一芽一叶,新鲜,红茶或绿茶制法,加工及时合理,有清香味及鲜爽感。属此味型的茶有蒙顶甘露、碧螺春、雨花茶、白琳工夫及各种银针茶。
10、甜醇型:鲜叶嫩而新鲜,制造讲究合理,味感甜醇。属此味型的茶有安化松针、恩施玉露、白茶及小叶种工夫红茶。醇甜、甜和、甜爽都属此味型。
11、鲜淡型:鲜叶嫩而新鲜,鲜叶中多酚类、儿茶素和水浸出物的含量均少,氨基酸含量稍高,制造正常,茶汤入口鲜嫩舒服、味较淡。属此味型的茶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等。
12、醇爽型:鲜叶嫩度好,加工及时合理,滋味不浓不淡,不苦不涩,回味爽口者属此味型。如黄茶类的黄芽茶及一般中上级工夫红茶等。
13、醇和型:滋味不苦涩而有厚感,回味平和较弱。如黑茶类的湘尖、六堡茶及中级工夫红茶等。
14、平和型:鲜叶较老,整个芽叶约一半以上已老化,制造正常。属此味型的茶很多,有红茶类、绿茶类、青茶类、黄茶类的中下档茶及黑茶类的中档茶。属此味型的各类茶除具有平和、有甜感及不苦不涩的滋味外,还具有其他品质特点,如红茶伴有红汤、香低、叶底花红;绿茶伴有黄绿色或橙黄色,叶底色黄绿稍花杂;青茶有橙黄或橙红汤色,叶底色花杂;黄茶伴有深黄汤色,叶底色较黄暗;黑茶伴有松烟香等。
本文《茶滋味的鉴别方法教学》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jianbie-178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