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知识 > 茶叶鉴别 > 中国茶的饮用文化与鉴别

中国茶的饮用文化与鉴别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20 09:07 点击77次

中国茶文化真的很深奥了

茶叶上毫毛多是好茶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全面,品茶、鉴茶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非三言两语或茶叶简单片面特征所能描述和界定,需要从茶叶产地、产地的小环境、采摘时期、采摘天气、制作工艺、以及成品茶的色形香味等等诸多环节来考量,单纯从茶叶毫毛上来说,可以做以下几个判断。

茶叶上白色毫毛多的寓意

茶叶嫩度好

无论哪种茶叶,初出的嫩芽都会密被一层白色的纤毫,随着茶叶的生长以及环境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少,叶片展开,白毫消失,因此密被白毫的茶叶嫩度一定非常好。

茶叶生长的小环境好

相对于平原丘陵地区的低山茶叶,高山茶叶由于生长的小环境优越,昼夜温差较大,茶叶生长较慢,白毫退化消失的速度也慢,同等大小的茶叶,高山茶叶比低山茶叶白毫偏多这是事实,因此说茶叶上毫毛多是好茶有一定的道理。

茶叶的品种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很关键,那就是品种,有的品种天生就是白毫多,如皖南的乌牛早、黄山早、大白茶等,这些茶叶出芽最早,由于温度低,密被白毫,但品质却非常差,爱茶的朋友一定得小心哦,因此茶叶白毫多或许是品种问题,与质量好坏无关。

如何正确看待茶叶的毫毛多

形小而毫多很正常

按照前面的分析,茶叶白毫多和嫩度有密切关联,所以说形小而毫多很正常,属于早期的茶叶,一般来说,早期的茶叶形态很美,与同类茶叶相比来说肯定算好茶,也不为过。

形大而毫多茶叶肯定不会差

其次,如果茶叶个体不是很小,但仍然附着大量白毫,那这种茶叶绝对不会太差!因为这是高山茶叶的典型特征,低山茶叶是不具备这个特征的,是由高山独特的环境气候因素形成的,因此说形大而毫多茶叶不会差。

综上分析,排除茶叶品种因素影响,茶叶上面白毫多,茶叶是好茶有一定的道理。

中国茶文化的知识和见解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个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饮茶始于中国。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点。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泡好茶,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

现代社会依靠高科技和信息,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物质财富将越来越多,生活也将更加富裕。东亚一些国家在推行工业化过程中,在吸收西方的优秀科技和工艺技术的同 时,西方颓废的文化价值观、风俗习惯也侵蚀到社会,随之产生道德 危机、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倾向。社会发展的经验表明,现代化不是唯一目标,现代化社会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需要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资源。茶文化所具有的历史性,时代性的文化因素及合理因素,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和正在发挥其自身的积极作用。茶文化是高雅文化,社会名流和知名人士乐意参加。茶文化也是大众文化,民众广为参与。茶文化覆盖全民,影响到整个社会。

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二是茶文化是应付人生挑战的益友。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市场竞争下,紧张的工作、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类依附在人们身上的压力不轻。参与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松一番,以应付人生的挑战,香港茶楼的这个作用十分显著;

三是有利于社区文明建设 。经济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后,社会风气不能污浊,道德不能沦丧 和丑恶。改革开放后茶文化的传播表明,茶文化是有改变社会不正当 消费活动、创建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四是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显。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品尝名茶、茶具、茶点,观看茶俗茶艺 ,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五是促进开放,推进国际文化交流。上海市闸北区连续四届举办 国际茶文化节,扩大了闸北区对内对外的知名度,闸北区四套班子一 致决定茶文化节要一直办下去,并投资在闸北公园兴建茶文化景点, 以期建成茶文化大观园。

国际茶文化的频繁交流,使茶文化跨越国界 ,广交天下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精神财富。

中国茶文化知识普及大全

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

茶文化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 ,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

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两种: 煎茶。 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

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

中国茶文化蕴含着中国人的特性

《红楼梦》写的是贵族生活,自然少不了茶的描写。中国是产茶圣地,茶不仅是生活元素, 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红楼梦》有关茶文化的描写极具特点:

一是茶的品种,描写了枫露茶、香茶、六安茶、千红一窟茶、老君眉、杏仁茶等。

二是茶具,种类繁多, 造型和图案精美无比, 有茶碗、茶碟、茶盘和茶盏等,均展现出了主人的文化品位。

三是茶道,如何煮茶、饮茶是一种雅事, 体现了贵族之家非常讲究茶的烹煮。

四是茶俗,主要描写茶文化在人情往来及礼仪中的象征意义,比如相互赠茶、用茶祭祀等。

中国茶的十四种滋味

普洱茶,经得起岁月的沉淀,越陈越醇,越喝越香。

特别是有了一定年份的古树普洱茶,是可以喝的“古董”。

滋味醇厚,后味甘长,圆润而顺滑——口感比新茶要厚实柔和,几乎没有涩感。

抿一口,唇齿间流淌着蜜香、花香、木香经时间转化而来的陈韵,在慵懒的秋日,整个人为之一震!

本文《中国茶的饮用文化与鉴别》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jianbie-177437.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