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茶与乌龙茶的区别
黄茶很少见,甚至生活在黄茶茶区的人都不一定知道黄茶。会烧菜的人都知道青菜闷在锅里就会变黄。黄茶也是这样。黄茶在像绿茶一样杀青之后,通过湿热和干热两种方式让绿茶的茶叶变黄。
青茶也叫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但是这个“半”是不怎么准确的。因为在乌龙茶中,发酵程度最轻的包种茶快接近绿茶了,发酵程度最重的东方美人茶快接近红茶了(这两种极端的茶都是台湾的)。
乌龙茶产量最大的是福建,大众熟知的铁观音和大红袍都属于乌龙茶。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茶叶。
福建五大乌龙茶
福建最著名的乌龙茶可划分为闽南和闽北两个区域。
闽南乌龙茶主产于福建南部安溪、永春、南安、同安等地,以安溪铁观音、永春佛手以及漳平水仙最为著名。
铁观音:铁观音的原产地是在福建闽南山区安溪县,成茶外形紧实沉重,色泽砂绿油润。
内质香气馥郁、芬芳悠长,滋味醇厚甘鲜,汤色金黄明亮,饮之齿颊留香、甘润生津,香气具有独特的风格,俗称为“观音韵”。
永春佛手:永春佛手产于福建省永春县,以其优异的品质,多次荣获福建省优质产品和名茶称号。长期以来,在闽、粤、港、澳等地及东南亚侨胞中负有盛名。永春佛手外形条索紧卷圆结,肥壮重实,匀整美观,色泽砂绿油润;内质香气馥郁幽长而近似香橼香,汤色金黄明亮,滋味甘厚,叶底柔软黄亮,红边明显。
漳平水仙:乌龙茶家族多为条形、半球形或球形散茶,漳平水仙算是乌龙茶中特立独行的一款,10克的方形茶饼是漳平水仙的特色之一。冲泡时展现出高扬的兰花、桂花或水仙花香,是漳平水仙的一大特色。
闽北乌龙茶以武夷岩茶最为出名,武夷岩茶又分为奇种、单丛奇种、名丛奇种、名种四种,其中名丛中的大红袍享有最高声誉,武夷肉桂和武夷水仙也是岩茶的当家花旦。
大红袍:大红袍是武夷岩茶四大名丛之一(还有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原产于福建武夷山天心岩九龙窠悬崖上,享有“武夷岩茶茶王”的盛誉,是武夷岩茶中最具代表性的产品。茶叶呈条状,色泽乌润。冲泡后汤色呈深橙黄色。香气浓长,具岩骨花香,滋味醇厚爽口。
武夷肉桂、水仙:水仙和肉桂都是武夷岩茶的代表茶品,武夷山茶区素有“醇不过水仙,香不过肉桂”的说法。
武夷水仙外形肥壮,色泽绿褐而带宝色,部分叶背呈现沙粒,叶基主脉宽扁明显。耐冲泡,叶底软亮,叶边缘朱砂红点明显。冲泡后,茶汤浓艳呈深橙黄色或金黄色,闻起来茶香中融入了淡雅的花果香。
武夷肉桂外形紧结,色泽青褐鲜润,香极辛锐刺鼻,桂皮香明显,味鲜滑甘润,汤色橙黄清澈,叶底黄亮,红点鲜明。
黄旦乌龙茶评测
黄观音(105)又名茗科2号,该品种由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从铁观音与黄旦(黄金桂俗称黄旦)人工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的新品种。该品种属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无性系。芽叶黄绿带微紫色。少茸毛。叶片呈椭圆或长椭圆形,叶尖顿尖,叶齿较钝浅稀,叶质尚厚脆。茶叶品质由以香气突出,香气清爽芬芳,具有黄旦的“透天香”特征。
瑞香(305)是黄金桂天然杂交的后代,是福建省茶科所在2003年选育的新品种,所以在品质上与黄金桂有许多类似点,香气高扬馥郁、滋味醇厚。
福建乌龙茶的特点
福建全省80%左右地形地貌为丘陵、山地,河谷、盆地穿插期间,一南一北两大乌龙茶重点产地安溪及武夷山地区平均海拔均在600米左右,是非常适宜茶树生长的海拔高度。
另外,福建省气候以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为主,森林覆盖率极高,常年光照充足,雨量丰沛,土壤也以适合茶树生长的红壤、黄壤为主,十分适宜茶树生长。
有心的茶友们会发现,相当大部分的乌龙茶茶树树种发源于福建。
例如:铁观音、本山、毛蟹、黄金桂、佛手、白芽奇兰等闽南乌龙茶名品均发源于安溪;大红袍、肉桂、水仙、水金龟、白鸡冠等名枞发源于武夷山地区。
此外,宝岛台湾的乌龙茶茶树也是由福建移植过去,如:引进闽北矮脚乌龙培植而成的青心乌龙;引进安溪铁观音培植而成的木栅铁观音。
其二,福建也是乌龙茶精制技术的发源地。
真正意义上的半发酵的乌龙茶精制技术,包括乌龙茶名称出现的时间大概在明末清初,在此之前,福建虽产茶历史悠久,且早已声名在外,但之前的制茶技术多为团饼制法,例如:宋代的北苑贡茶,以龙凤团饼的贡茶为主。
而台湾乌龙茶、广东乌龙茶在采制技术上对福建乌龙茶也是多有学习、借鉴与融合。
其三,乌龙茶的品质特征与当地风土人情相得益彰。
很多人评价乌龙茶时,常说乌龙茶既有绿茶清香,又兼具红茶甘醇。
事实上,这点正是乌龙茶中庸路线在成品茶上的集中表现,也基本映衬了乌龙茶产区人们的基本性格特征:凡事但求恰到好处,做事讲究进退自如,爽快中不乏圆融,坚持原则中不失人情味。
可见,乌龙茶主要发布于东南沿海一带,是因地制宜、顺乎自然的天设人造。
四大乌龙茶分别是什么
乌龙茶的分类根据地域的不同分为:闽北乌龙茶、闽南乌龙茶、广东乌龙茶、台湾乌龙茶。乌龙茶品质尤重香味,高级乌龙茶必须具备品种特有的香型和韵味,称为“品种香”,如武夷岩茶的“岩骨花香”称“岩韵”,安溪铁观音的“音韵”。
本文《福建黄旦茶乌龙茶鉴别》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jianbie-176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