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知识 > 茶叶鉴别 > 正山小种茶底鉴别大全

正山小种茶底鉴别大全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20 03:38 点击80次

正山小种干茶鉴别

可能是因为冲泡的水温不够高,冲泡正山小种,一般都采用90℃的水温。这样才可以喝到那种味道。

正山小种是武夷山一种名贵的红茶,他冲泡的时候,水温一定要把握好,如有误差,将喝不出正山小种的那股味道来。正山小种的冲泡方式也有相当的多,其中高冲水低斟茶的冲泡方式就是一种,用这种方式可以充分浸泡,冲泡出香味和滋味。

正山小种茶样图片大全及价格

正山堂

正山小种——香气滋味丰富,分为烟熏小种和无烟种

无论是传统的烟熏小种还是新式的无烟小种,正山堂都有布局,且产品系列和规格众多。

传统正山小种也叫烟熏小种,代表有本色、1604和1568三款,皆采用传统的松木熏焙工艺,茶汤是典型的松烟香和桂圆汤,区别主要在茶青嫩度。

正山小种粗细茶的区别

正山小种和高山小种区别

正山小种主产于武夷山桐木村,其茶汤色黄亮,清澈,条索紧致、匀整,汤汁丰醇甜爽且回甘明显,而高山小种分布于武夷山高海拔地区,其茶高山韵明显,条索粗壮,茶色乌润,且汤色橙红(黄)明亮,耐泡度较高,茶叶桂圆味显著,且富于花果香气。

正山小种茶怎么鉴定好坏

关于正山小种的等级区分,目前通用的正山小种行业标准,其分为等(条索)仿传统制法小种、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小种。

特等正山小种红茶选用品质最优的毛茶,再按最传统的工序进行再加工,保持了古老的正山小种的原汁原味;特级正山小种红茶,条形较小,且干闻时香味更浓,耐泡程度也更好;一级正山小种红茶条形要大些,片梗稍微多些;二级正山小种红茶外观成条,有茶片。香味也是随着等级的下降也随之减小,耐泡程度相似。

正山小种茶底是什么形状

从正山小种红茶形状的外形来看,正山小种茶叶有分为叶茶、碎茶、菜茶、片茶、末茶五种类,它们在外形都有一定的区别。比如叶茶的颜色偏深,条索紧结匀齐;片茶外形基本上是呈现木耳形屑片,具有褶皱,色泽也是乌褐色的;末茶呢,多为沙粒状的,颜色也更为深一些,一般为乌黑色。菜茶也是乌黑色,只是叶片更细一些。正山小种的制作工艺是比较复杂的,它分为初制工序和精制工序。

(一)初制工序

茶青一萎凋一揉捻一发酵一过红锅一复揉一熏一复火一毛茶。

1.萎凋小种红茶的萎凋有日光萎凋与加温萎凋二种方法。桐木关一带在揉茶季节时雨水较多,晴天较少,一一般都采用室内加温萎凋。加温萎凋都在初制茶厂的“青楼”进行。“青楼”共有3层,二、三层只架设横档,上铺竹席,竹席上铺茶青;最底层用于熏焙经复揉过的茶坯,它通过底层烟道与室外的柴灶相连。在灶外烧松柴明火时,其热气进入底层,在焙干茶坯时,利用其余热使二、三楼的茶青加温而萎凋。日光萎凋在晴天室外进行。其方法是在空地上铺上竹席,将鲜叶均匀撤在青席上,在阳光作用下萎凋。

2.揉捻茶青适度萎凋后即可进行揉捻。早期的揉捻用人工揉至茶条紧卷,茶汗溢出。现均改用揉茶机进行。

3发酵小种红茶采用热发酵的方法,将揉捻适度的茶坯置于竹篓内压紧,上盖布或厚布。茶坯在自身酶的作用下发酵,经过一定时间后当茶坯呈红褐色,并带有清香味,即可取出过红锅。

4•过红锅这是小种红茶的特有工序,过红锅的作用在于停滞酶的作用,停止发酵,以保持小种红茶的香气甜纯,茶汤红亮,滋味浓厚。其方法是当铁锅温度达到要求时投人发酵叶,用双手翻炒。这项炒制技术要求较严,过长则失水过多容易产生焦叶,过短则达不到提高香气增浓滋味的目的。

5.复揉经炒锅后的茶坯,必须复揉,使回松的茶条紧缩。方法是下锅后的茶坯即趁热放人揉茶机内,待茶条紧结即可。

6.熏焙将复揉后的茶坯抖散摊在竹筛上,放进“青楼”的底层吊架上;在室外灶膛烧松柴明火,让热气导人“青楼”底层,茶坯在干燥的过程中不断吸附松香,使小种红茶带有独特的松脂香味。

正山小种茶真假识别方法

辨别正山小种优劣

 

1、看茶汤

 

正山小种的茶汤呈现出深的金黄色,上品通常会有金圈,而一些汤色较暗、较浅和较浊的则次之。

 

2、嗅香气

 

正山小种的香气很特别,在品尝的时候要特别留意松油烟味和木柴烟味,松油烟味品尝起来香纯又不呛人,不会割喉、割舌,而且回味时间也很长,而木柴烟味很刺激,会令你感觉很难受,入口的时候,会有麻口的感觉,而吞咽的时候会有一种割喉的感觉,所以在购买时要特别注意。

 

3、品滋味

 

品尝正品正山小种的时候,你会感觉特别纯、醇、顺,而且还会有一股鲜松烟香味,醇厚的感觉很捧。

 

4、看茶底

 

茶叶泡好后,可以看看杯底,如果茶叶柔软肥厚,而且整齐又是古铜色,那则为高档正山小种,如果茶叶里出现暗张、死红、花青、粗老等则说明正山小种的品质比较差。

本文《正山小种茶底鉴别大全》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jianbie-144531.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