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知识 > 茶叶鉴别 > 如何鉴别真假玉溪茶

如何鉴别真假玉溪茶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20 03:26 点击76次

澜沧古茶鉴别真假

2014年澜沧古茶0081防伪:正品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是包装,包装用的棉纸较白,没有印制详细的茶叶信息,印刷字体清晰度一般。

第二是内飞,正品内飞是横向字体,无合格证。

第三是干茶饼面,正品饼面外观能很清楚地看出嫩芽含量较高。

第四是开汤口感,正品纯正景迈香气,醇厚回甘润滑,稍带酸味,综合协调度很高。

云南滇红茶如何区分真假

1.看

首先第一步就是看红茶的茶叶是否有异常,茶叶的饱满度和颜色是否太过于鲜艳。没有染色的红茶看起来色彩非常正常自然,不会太艳丽也不会太过于暗淡。

2.闻

如果是染过色的红茶一般都有些不同的味道,染色加工过的红茶都会有刺鼻的气味。而自然的红茶是有着淡淡的香味和茶香,让人闻了感觉非常舒服。

3.尝

在选购红茶时,可拿几片来放进嘴里尝尝来鉴别是否染色。尝茶叶时能从口味上尝出红茶的味道来,没染过色的好红茶是有着醇香自然的茶味。而染过色质量差的红茶会让人尝后感觉不舒服,可能入口就掉色了。

4.搓

另外如果是买回家的红茶也可以通过搓茶叶来辨别是否染色,在冲泡过的红茶拿出几片红茶叶用手搓几下。如果手指被染上色或者有滑石的感觉,那么百分百这是染色红茶假茶,不宜喝了要扔掉。而没有染过色的红茶,是茶叶本身有一层保护膜不会掉色的。

5.白纸杯辨别法

还有一种方法是可以用一张白纸折成茶杯状,把红茶放进去倒一些水泡红茶,如果是染过色的红茶,在纸杯上就能看到水线上面会有一条很明显的颜色圈。不过必须是只放红茶,因为每种茶叶都有自己的颜色。没有染过色的红茶无论怎么冲泡也不会有别的不同颜色,在遇到染色红茶时最好别喝了,对身体有害处。

云南普洱茶怎样鉴别真假

1、茶汤

茶汤是鉴别内质丰富度关键之一。

不论什么茶,其茶汤都有清澈明亮的特点。同时粘稠度与顺滑感也是判断茶汤的重要指标。

2、甜度

“甜度”与“回甘”并非同一个意思。

甜度是指入口后茶汤在舌面上给人的直接感受,高雅清甜,是鉴别一款茶品质优劣的因素之一。

3、回甘生津

回甘和生津是两个概念,但往往会同时出现。

好茶回甘和生津体现都比较快,尤以古树茶给人的体验更为突出,而且口感稳定,快而持久。

4、苦涩

苦涩也是鉴别茶好坏的关键,苦涩是茶的本性,任何茶都有,但表现较重的茶只有两种原因:

一种是茶树龄较小,吸收土壤的养分较少,其他滋味表现较弱,此时这种原性就体现的尤为突出;

另一种则为茶树施肥,特别是尿素能迅速催长,但它会很快改变土壤结构,所以就会造成苦涩增加。

因此,苦涩不是茶气,很苦的茶叶不一定能给人全身毛孔顿开的感觉,而存放多年的优质普洱茶喝起来也不一定有明显的苦涩味道。

5、喉韵

喉韵是鉴别茶好坏的关键因素。

喉韵的产生是因为茶品内质丰富时,茶汤喝下时滋味会在经过喉部时也一直释放,尤其是以古树茶的喉韵明显和持久。

6、耐泡度

耐泡度,是判断茶品品质优劣因素的重中之重。

在品饮时,如果发现其中一项滋味在任意一泡发生减弱时,就证明此茶的耐泡度就只有到达于此。耐泡度决定了茶的稳定性,耐泡度越好,稳定性越高。台地茶一般6泡之后就会开始减弱,古树茶都能持续至8-10泡以上,较好者能持续至12泡以上。

7、稳定性

通过耐泡度的鉴别就能得出茶性的稳定度。

稳定度越高,就证明此茶的内质尤为丰富,后期存储时潜力巨大。

无量山普洱茶如何辨别真伪

无量山乔木普洱茶茶面条索肥壮、外观油润泛光、银毫密布、表里如一,汤色清黄,晶莹透亮,入口滑润,滋味醇厚浓郁回甘,香醇气正且持久。

无量山乔木普洱茶精选云南无量山高海拔2000米以上古茶树为原料,依传统工艺晒、蒸、压制而成。无量山乔木普洱茶是历史以来形成的云南特有的地方名茶。

无量山在云南地貌区划中属横断山脉南端中山峡谷亚区,与哀牢山同处于青藏高原、横断山系和云南高原三大地理区域的结合部。山势高峻,最高海拔3306米,最低海拔也在1000米以上。属于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自然环境条件复杂多样,由于境内山高谷深、海拔差异大,气候呈明显的垂直变化,以致茶品口感落差也大,很难以单一口感为代表。

如何辨别普洱茶的档次价格

一般普洱茶的价格都是不等的,普洱茶里比较有名的,有档次价格的得是云南勐海茶厂的大益茶,如果单比价格的话,普洱茶是越陈越香,越沉越值钱。

老的普洱茶很贵,但同时也要看茶的底料(是什么级别的)和仓储(干仓还是湿仓,干仓的好一些。) 相对而言,像是存储较好的88青(1988年左右的普洱茶饼,357克),现在市场的零售价一片是4万左右。 只有更好的,没有最好的。

本文《如何鉴别真假玉溪茶》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jianbie-143260.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