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认识茶
在“茶”字确立之前,有一个与茶相关的重要汉字:“荼”字。
茶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被不同的人相继发现和利用的,由于古代人们对茶的不同认识,加之地域障碍、语言差异以及文字的局限,所以茶有多种称呼。比如唐朝陆羽在《茶经》中写道:“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但在唐以前用得最多、最普遍、影响最深的是“荼”字。
根据史料查证,“荼”字最早出现在《诗经》中,而明确表示有茶名意义的是《尔雅》,它是中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一部专著。但“荼”字在当时指代多样实物,并非专指茶。
史料表明,从“荼”字形演变成“茶”字形,始于汉代,但还没有“茶”的读音,也不知指何物;由“荼”字音读成“茶”字音,始见于《汉书·地理志》,然而有茶音无茶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水平的提高,茶才从“荼”中分化出来,魏氏认为,“茶”字的确立,“惟自陆羽《茶经》,卢仝《茶歌》,赵赞‘茶禁’以后,则遂易荼为茶,其字从草,从人,从木”。中唐时,在对茶有着众多称呼的情况下,陆羽在著《茶经》时,规范了茶的语音与书写符号,将“荼”字减去一画,一律改写成“茶”字,使“茶”字从一名多物的“荼”字中独立出来,一直沿用至今,从而确立了一个形、音、义三者兼备的“茶”字,结束了对茶的称呼混淆不清的历史。
一图看懂茶的文化
茶文化属我国传统文化一重要部分,它把人类的茶精神以茶智慧终结并记录传承了茶文化的历史。这里所指茶文化涉及致深致广,内容丰富。它即指精神文明体现,又是有意识形态的延伸,它不但是在传承茶文化的历史益是提高人们对茶文化修养和艺术的欣赏水平。
茶业文化,通常指其某一茶业公司自身茶艺茶文化茶经济文化的统称,茶叶文化应指各种各样茶叶自身茶文化茶历史茶识的统称。茶文化一般是通过茶艺来体现演绎和传承。茶艺本身也属茶文化一部分,茶道则是从中脱颖而出的,它原于茶文化茶艺,但又高于茶艺文化形态,浓于茶文化其身。总之,茶文化是通过茶艺的演绎来提现其茶文化的内涵及其精髓,茶道从中演变,是茶文化的结晶体,也是茶人的智慧之作!
以茶养心,以心悟道!
一张图让你看懂茶
“茶能明白”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有些事情无法用语言或文字表达,只能通过行为或感受来理解。它强调了行为和感觉在理解事物中的重要性,而不是仅仅依靠语言或文字。
“茶能明白”这个成语的起源和背景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哲学。
在中国古代,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植物,被广泛地种植和饮用。茶叶不仅具有饮料的作用,还具有药理作用,被认为具有清心养性、降火解毒等功效。因此,茶叶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神农百草”。
在哲学上,“茶能明白”可能指的是人们通过行为和感受来理解事物的重要性。例如,当人们品茗时,不仅仅是品尝茶叶的味道和口感,更是通过观察茶叶的制作过程、沉思冥想等方式来领悟到茶文化的内涵和哲学思想。因此,“茶能明白”可以理解为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过程中,行为和实践同样重要。
一张图区分各种茶
要快速识别各类茶,需要了解各类茶的外观、香气、口感等特征。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茶的特征描述:
绿茶:绿茶外形整齐,颜色呈深绿或浅绿色,茶叶散发出清新的草香味,茶汤清澈、鲜爽。
黄茶:黄茶外形色泽黄绿,茶叶稍微有点扭曲,带有淡淡的花香,茶汤呈黄绿色,味道柔和。
白茶:白茶外形叶片散乱、开展,茶汤呈淡黄色,口感清淡、鲜爽,带有淡淡的花香。
乌龙茶:乌龙茶外形叶形扁平,茶汤带有独特的花果香气,口感醇厚、滋味复杂。
红茶:红茶叶片有些卷曲,茶汤呈红褐色,口感浓郁、回甘。
普洱茶:普洱茶外形散乱、不整齐,茶汤颜色深红或深棕色,口感醇厚、滑润。
此外,茶的产地和品牌也会影响茶的特征。如果能了解不同产地和品牌的茶叶特征,也能更好地识别茶叶。同时,多喝、多品尝不同种类的茶也是快速识别各类茶的重要方法。
一张图看懂茶中高手
1、看茶汤的颜色
从泡出来的茶汤可以分辨茶叶的储存年限,新茶期的茶叶一般出现的颜色是黄绿色、金黄色、橙黄色,这都是新茶期出现的颜色,黄绿色一般是1-2年,金黄色一般是3年左右的茶叶,橙黄色是3-5年的茶叶,这样都能分辨出茶叶的年限,茶叶的醇化期一般出现的颜色是橙红色、石榴红色、宝石红色,这样的茶叶放置的年限比较长一些,橙红色一般是5-8年的茶叶,石榴红色一般是8-15年的茶叶,宝石红一般是15-30年的茶叶,陈茶期的茶叶是比较珍贵的呈现出酒红色,颜色比较深,这样的茶叶一般存放了30年左右。
2、闻茶叶的气味
不太成熟的茶有这样的几种味道:青草味、生青味、清香味、花香味、果香味。这样的味道证明茶叶的是没发酵的茶叶或者是茶多酚氧化程度比较低的茶叶。
成熟的茶有这样几种味道:蜜香味、木香味、陈香味、樟香味、药香味。这样的味道是茶叶发酵之后产生的香气,这样的茶叶存放的年限也是比较长的。
其实茶叶的学问还是很多的,看茶汤颜色、闻茶叶气味、喝茶汤等等都是需要对茶叶有一定的了解。想要成为一个品茶高手,还是需要多多喝茶。
本文《一张图鉴别茶性的素材》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jianbie-105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