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炒青的作用是什么
1、茶叶的采摘一般是从春季清明前开始,至立夏前结束,并且越靠近南方的茶区开采时间越早,而止采时间越晚,但这基本上是对绿茶而言的,因为在明代后期开始,我国茶业界除绿茶外,又逐渐萌芽产生了其它类型的茶,如青茶、黑茶,等等,这些类茶的开采与止采时间就与绿茶有不同了,这方面最好的例子当属青茶(即乌龙茶),因为他要求采摘的鲜茶放开叶,往往在立夏前后开始。但对大部分茶来讲,仍然是以公历的3、4、5月为采摘最佳时期。
2、首先要说明的是,制茶就叫制茶,不叫炒青。所谓炒青,是绿茶炒制法的一种,与烘青、半烘炒青并列。这三种绿茶加工方法都是由鲜叶的采集、摊放开始、而后杀青,这几个步骤完全相同,杀青后,有些茶人仍然将杀青叶放在锅里炒,直到炒至全干,这就叫炒青;而有些人会用烘的方法使茶全干,就是烘青;还有一些人将杀青叶烘至半干,然后又炒,炒到七、八成干,再烘至全干,炒烘结合,叫半烘炒青。其中炒青的例子是西湖龙井,烘青的代表是黄山毛峰,半烘炒青的茶反到是很多,而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开化龙项。另外还要说明一点,绿茶除炒制法外,还有其它制法,在此不细谈。
3、人工炒茶学名手制茶,与机制茶相对,两者品质最大的区别莫过于杀青和理条:手制茶杀青在炒锅中进行,以抛、闷、炒结合为方法,在什么时刻用什么方法,由茶师依靠感观评判、控制,因此灵活,而机器杀青只能以鲜叶含水程度、投叶量和时间为控制点,比较机械,并且目前所有杀青机器都存在排湿散热不佳的毛病,所以制出的成茶,品质要大大逊于手工茶。
在理条方面,手制茶所用的手法就很多很复杂了,不加详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所有机器理条的方法,都是在手制茶的基础上逐渐开发出来的,所以灵活性也不能与手制茶相比。
但机制茶无论是杀青还是在理条方面,一致性都很好,每一批成茶的品质和造型,几乎都是相同的,缺少了创造性,多出了标准化。
茶叶摇青作用是什么意思
单从茶回青阶段,从第一次至第三次,每次摇青后静置时间控制在1.5―2小时。
此时叶温控制在25-30℃之间,在摇青操作时要均匀轻碰,松放,泊摊,并要控制操作环境的相对湿度和室内温度。
单从茶发酵阶段,从第四次至第六次,每次做青间隔时间应控制在2―2.5小时。
此时叶温控制在30―35℃之间,室温也应相应提高,操作时应采取摇青稍长结合做手稍重的方式,再厚放、实堆,达到发酵吐香。一般从第三次做青后,青叶开始出现轻微红边,并开始吐香。至第六次做青及静置后,发酵程度已达到 20%――30%。这时如叶梢挺立似鲜活状,红边鲜艳,花香清幽且带蜜味,即为做青适度。
茶叶的摊青方式是什么
当摊青的时间过长时候,本身茶叶里面的水分就会弄干,当在温度过高,时间过长,茶叶就会进一步的萎缩,茶叶的水分也会减少,最重要的就是当茶叶摊青后,泡出来的味道是非常苦涩,没有香味。
所以时间长是不好的。
(2)时间过短的话。对于时间短来说,茶叶当采摘下来的时候,一般都是晴天,而这个时间太阳是非常大的,而茶叶内部还在进行光合作用。
当摊青的时候,是要破坏它里面的叶绿素,这样生产出来的茶叶才会看上去更加的绿,而且泡的时候也会带有香味。
但是摊青过短,那么里面的叶绿素就没有处理好,这样喝的茶叶湿气太重,苦味太重。
所以对于茶叶摊青来说,时间和温度是非常重要的,两者是缺一不可的。
而一般茶叶在靠摊青机摊青的时候把温度控制在18摄氏度到20摄氏度之间,时间一般在20个小时,这样生产出来的茶叶才会比较好,所以现在很多好的茶叶都是靠这个机器来完成的。
茶叶晒青和炒青的区别是什么
茶叶炒青和烘青哪个好?不同的茶叶适合不同的干燥方式。一款茶叶能用什么样的干燥方式,用什么样的干燥方式更好是经过无数次试验得到结果。
比如说西湖龙井适合用炒青的方式,黄山毛峰适合烘青的方式。比如炒青茶:凡是用锅炒干的绿茶均称为炒青茶(如龙井、碧螺春、雨花茶等)。
烘青茶:凡是用烘笼或烘干机烘干的绿茶均称烘青茶(如黄山毛峰、太平猴魁、高桥银峰等)。等等……
茶叶摊青需要到什么程度
茶叶的摊青程度应以叶面开始萎蔫,叶质由硬变软,叶色由鲜绿转暗绿,青气消失,清香显露,摊放叶含水率降至(70±2)%为适度
正常情况下根据季节和采摘等级以及鲜叶湿度大小的不同,鲜叶的摊青一般最少也得四五个小时,遇上湿度较大的时间还要增长,摊青的厚度太厚也会造成鲜叶的呼吸不畅,一般不会超过5-8cm。
茶叶摇青起什么作用
铁观音需要摇青,是制好铁观音的关键
本文《茶叶摊青的作用是什么》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gongxiao-83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