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器具名称及用途
①茶壶:用于泡茶。
分紫砂、玻璃等不同材质。
玻璃茶壶适合泡绿茶、花茶,紫砂壶适合泡乌龙茶、普洱茶、白茶。
②盖碗:用于泡茶。
瓷质盖碗最为常见,也有玻璃、陶土等材质。
盖碗因其方便茶水分离,几乎适用于所有茶类,实用性极佳。
③公道杯:用于平衡茶汤浓淡、分茶。
适合观察汤色的玻璃材质最为常见,也有瓷器、陶土材质。
③品茗杯:用于品茶。
杯子形制十分多样,如马蹄杯、斗笠杯、竹节杯、压手杯、鸡缸杯、折腰杯……琳琅满目。
④闻香杯:用于细嗅茶香。
杯身较细较高,香气不易散逸,一般用于香气突出的乌龙茶。
⑤茶盘:用于盛放茶具、排水。
⑥茶荷:暂时盛放茶叶,便于观赏,也方便投茶入壶。
⑦茶叶罐:贮存茶叶。
⑧茶巾:用于清理茶桌和茶具上的水渍。
⑨水盂:用于清洗茶杯,或盛放茶渣、废水等,也叫茶渣缸、水洗、建水。
泡茶的各个工具名称
1 泡茶的工具有很多种。
2 首先,需要一个茶壶和水壶,茶壶可以选择玻璃、紫砂等不同材质的制作;水壶可以选择电热水壶或者传统烧水壶。
其次,需要茶叶筛、茶叶夹、茶杯或品茗杯等小工具。
另外,如果是绿茶则需要一个温度计,精准调节水温。
一些茶友还会准备一个茶叶碾,把茶叶碾成粉末状,泡制出抹茶、薄荷茶等,也可以用贝壳、鸟嘴等自然物品代替茶筛。
3 总之,泡茶需要的工具因茶而异,但茶壶和水壶是必备的,其他小工具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喜好选择。
泡茶器具有哪些名称
包含煮水器,茶盘,壶承,茶巾,茶壶,公道杯,茶滤,水盂,茶荷,闻香杯,品茗杯,杯托。
具体如下
1、煮水器:泡茶的煮水器在古代用风炉,较常见者为酒精灯及电壶 ,此外尚有用瓦斯炉及电子开水机。
2、茶盘:茶盘是用来盛茶杯的,材质广泛,款式多样,圆月形、棋盘形……等等。但不管什么材质和式样,最重要也是四诀:宽、平、浅、白。就是盘面要宽,以便就客人人数多寡,可以放多几个杯;盘底要平,才不会使茶杯不稳,易于摇晃;边要浅,色要白,这都是为了烘托茶杯、茶壶,使之雅观。
3、壶承:和茶盘一样的作用,不同的是用于干泡法。
4、茶巾:茶杯、公道边缘或杯底有茶水时,可以用茶巾擦拭。
5、茶壶:是一种泡茶和斟茶用的带嘴器皿。它是茶具的一种,主要用来泡茶。茶壶由壶盖、壶身、壶底、圈足四部分组成,壶盖有孔、钮、座、盖等细部。壶身有口、延(唇墙)、嘴、流、腹、肩、把(柄、扳)等部分。
由于壶的把、盖、底、形的细微差别,茶壶的基本形态就有近200种。泡茶时,茶壶大小依饮茶人数多少而定。茶壶的质地很多,目前使用较多的是以紫砂陶壶或瓷器茶壶。相关经典名句:“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
6、公道杯:又称“茶海”,是用来盛放茶壶里的茶,便于均匀分茶给客人。
7、茶滤:架在公道杯上,用于过滤茶叶和茶渣的。
8、水盂:用于装清洗好茶杯茶壶后的废水,还有洗茶时不要的茶水。水盂是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工艺品。古往今来的文人,历来重视和喜欢文房用具。中国的文房用具除基本的“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外,还派生出来许多,如印章、印盒、水盂、笔洗、笔筒、镇尺、砚屏、墨盒等等。
9、茶荷:用来装茶叶,可给客人观赏干茶。
10、闻香杯:闻香杯,汉族民间赏茶用具。闻香之用,比品茗杯细长,是乌龙茶特有的茶具,多用于冲泡台湾高香的乌龙时使用。与饮杯配套,质地相同,加一茶托则为一套闻香组杯。
11、品茗杯:品茗杯,用来品茶及观赏茶的汤色。故此品茗杯多为白瓷、紫砂或者玻璃的。
12、杯托:供在桌上放杯子用的小浅盘。
泡茶所用的器具和用途
1、茶筒:它是用来剩装茶则(茶勺)、茶匙(茶刮)、茶夹(茶镊)、茶漏、茶针(茶通)的茶器筒。
2、茶匙:它的形状与普通的汤匙十分相似。它的主要用途是用来挖取壶内的茶叶,或者是提取已经泡过的茶叶。
3、茶漏:茶漏是用于倒茶时置于壶口以便隔离茶叶。
泡茶的器具禁忌
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爱茶人士,抽屉里随时备着茶叶。但是兄弟听我一句劝:千万不要用不锈钢保温杯泡茶!用一般的不锈钢保温杯泡茶,假如不能保证内胆不锈钢材料的安全性,茶叶在高温和恒温的条件下容易发酵并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而且不锈钢保温杯中的饮品很容易产生一种金属异味。如果你非要使用保温杯泡茶的话,建议你选择京瓷的陶瓷保温杯。这款的内胆是陶制覆膜,不产生金属异味而且抗酸碱能力强。适合用来泡茶。
泡茶器具使用方法
煮茶器上手动和自动两种方式的使用方法略有不同。手动方式需要使用者自行控制水位和温度,一般适合有经验的茶艺爱好者。使用时需要先将水注入煮茶器中,然后使用手动按钮调整加热温度和保温温度。
自动方式则更加智能便捷,只需要将水倒入煮茶器中,系统自动控制加热和保温的温度和时间。使用时只需要按下自动按钮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使用哪种方式,都需要保证煮茶器的清洁卫生,以免影响茶水的品质和口感。
本文《泡茶的器具名称及作用》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gongxiao-77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