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青和晾青的作用
做青也叫碰青、摇青、杀青,这是制作茶叶的一道工序,一般最常见见于乌龙茶,铁观音,当然有少数绿茶、白茶现在也会使用做青工艺来制作。
做青的目的通俗讲就是去除茶叶中多余的水质让原本的茶香做出来!做青能适当调节萎凋过程中水分蒸发和内含物自体分解。
做青由摇青和晾青两个过程组成。在摇青过程中,叶片组织因振动而增强细胞吸水力,增进输导组织的输送机能,茎梗里的水分通过叶脉往叶片输送,梗里的香味物质随着水分向叶片转移,水分从叶面蒸发,而水溶性物质在叶片内积累起来。
由于梗脉中的水分向叶片渗透,使摇青后叶子恢复苏胀状态,称为还青,俗叫还阳。摇青之后进入晾青,晾青又称静置、等青、摊青。
在晾青过程中,做青叶处于相对停止状态,叶片继续蒸发水分,叶片失水多,梗里失水少,叶片又呈凋萎状态,称为退青。在做青过程中,叶片进行着萎凋的化学变化,绿色逐渐减退,边缘部位逐渐变红。
通过5—7次的摇青和晾青的交替进行,当叶子呈现边缘红(朱砂红),中间青(或黄绿),叶脉透明,形状如汤匙,外观硬挺,手感柔软,散发出浓郁的桂花香(或兰花香),便是做青适度。
单丛茶摇青的作用
1.鲜叶采摘:茶青的采摘标准:新梢芽叶开始对夹后3—5天(少开面至中开面)开始采摘,采一梢二、三叶和同等嫩度的对夹叶,于晴天上午晨露干后8—11时和下午2—4时进行采摘。采摘过程中注意不要折伤茶青、不要使茶青受晒,不要紧压茶篓中的茶青。
2.晒青。包括室外晒青(使茶青萎蔫)和晒青后茶青移入茶厂内凉青(使茶青得到初步返活)两个阶段。晒青时间早晨茶青、春季茶青时间较长。夏、暑、秋茶青,下午茶青晒青时间较短。晒青的具体做法:进厂茶青先摊放在竹笪上散发叶温,减速机厚度为10厘米左右。然后将摊放在竹笪或竹筛上的茶青置于室外晒坪上晒青,厚度以3厘米为宜。晒青过程中翻拌3—4次,一般情况下,当室温达到26—28℃时,则室外晒青20—30分钟即可,晒青适度的标准是:以顶叶下数第二叶为准,叶片由原来的青绿有光晒至暗绿无光,并由原来的紧张状态变成柔软,手摸有柔滑感便可收青,摊放在室内阴凉处凉青。
3.做青:又称摇青或碰青,包括摇青或碰青和静置两个交错过程,是产生色、香、味的关键工序。做青时室内的温度以22—28℃为宜,相对湿度75%—85%最为理想,所以一般单枞茶做青均在当天傍晚7点至第二天上午6点。摇青次数为6—7次,历时12—14小时,每次摇青后,茶青必须摊放在竹制的直径为105厘米的簸箕土,静置一段时间,如此交替进行。第一、二、三次用竹制的直径为130厘米,深为28厘米,网眼为0·5厘米×0·5厘米的摇筛,中横一梁,绑挂在茶青房的梁上,每筛投叶5—6公斤,两人对面手执筛沿作上下摇动,使片在筛内作波浪式滚动。第四至六次用竹制的长200厘米、口径为75厘米、网眼为0·6厘米×0·6厘米的摇筛,每分钟转35转左右,投叶量为25—35公斤,在长筒形摇笼中摇青,每次摇青后,叶片返活,气味增长(第一至三次静置时为水青气,第4—5次做青后静置时为青辣气,第六次做青后静置时为花果甜味略带青气),静置后叶片气味将消失时,应进行第2次摇青。每次摇青后静置时气味嗅之以清纯为优,将近杀青时以清甜微青或蜜香带青味为好。做青适度标准:茶青香气显著,叶片绿红比例恰当,绿的面积占70%,红的面积占30%,参考做青工序:第一次摇筛(来回十五次),静置2小时。第二次摇筛(来回三十次)静置2小时,第三次摇筛(来回四十五次),静置2小时。第四次摇笼(5分钟),静置2·5小时,第五次摇笼(10分钟),静置2·5小时,第六次摇笼(20分钟)静置1—2小时。
4.杀青:选用电动滚筒杀青机,每次投茶青量以15—25公斤、炒5—8分钟下机为宜,杀青适度的标准是:叶片皱卷,叶色绿明,手捏茶胚无水分,干松不粘手,茶梗折而不断,闻之有清香。
5.揉捻:采用35型或40型揉捻机,热揉(下杀青机后即可上机揉捻),揉捻时间以7—10分钟为宜,揉捻适度标准:细胞破损率40%左右,条索紧而不松。
6.初烘:采用自动链式烘干机或手拉百叶箱式烘干机,烘温为110—120℃,时间20—30分钟,至七成干下机摊凉。
7.复焙:将摊凉后的茶叶置于筛温为50—60℃的焙笼上,烘培1·5—2小时,中间翻拌2—3次,茶叶摊放厚度为焙笼高度的一半。中间挖一个宽1·5厘米的小洞。焙笼上用簸箕复盖,以防香气散失。当烘至干嗅清香、茶梗折之即断、茶叶捏之即粉碎、含水量为5%左右为适度,出焙、摊凉、包装。
摇青的方法有哪两种
摇青程度一般先轻后重,静置时间采取先短后长的方法。一般以摇出青臭味为基础,直到散发出自然的花果香型。
做青也称摇青,是武夷岩茶制作过程中技术含量最高的环节。做青茶师的技术,往往决定茶叶品质的优劣。做青环节是乌龙茶形成绿叶红镶边特质和决定茶叶品质风格的关键工艺。
做青就是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下,将萎凋好的茶青放入摇青筒,通过反复多次的摇青、静置交替进行来完成。整个摇青过程需要摇青5-10次,历时6-12小时。在这一过程中,茶青叶片持续走水,并在摇青时不断受到碰撞和互相挤压摩擦,使叶片边缘逐渐受损,破损处经发酵氧化后产生绿底红镶边。摇青程度一般先轻后重,静置时间采取先短后长的方法。一般以摇出青臭味为基础,直到散发出自然的花果香型。
摇青工艺作用
红茶萎凋结束后通常不会加入摇青工艺,因为摇青工艺主要用于绿茶的制作。红茶制作的下一步通常是揉捻、发酵、烘焙等步骤,而不是摇青。摇青工艺是一种特殊的绿茶制作工艺,通过摇动茶叶使其保持鲜绿色,不适用于红茶的制作。因此,在红茶的制作过程中,通常不会加入摇青工艺。
摇青有什么作用
铁观音的正味、削青,只是铁观音制作工艺上的不同。
铁观音的制作要经过晒青、凉青、摇青、炒青、揉捻等过程。正味,又叫正炒,即在制作工艺中接近传统工艺,摇青较为充分,发酵过程较为完整。正炒做法基本按传统铁观音的制作工艺,并及时下锅杀青,采青后第二天中午11~12点炒青(杀青),所以称为正炒。该做法的茶叶具有传统铁观音的特征,干茶砂绿色明显,因走水充分汤色黄绿、明亮、透白;汤味滑、活、厚,上等茶花果香浓郁,观音韵明显,回味甘甜,口齿留香;叶底色黄绿,有光泽,底片柔软。在福建省内的茶客多喜欢正味铁观音,它适合有一定茶龄的茶客,也适合斗茶。茶客评价正味茶,韵足汤厚,茶汤细腻柔和,叶底无异味,饮后身心舒爽。
削青工艺,仿绿茶做法,属于轻发酵生产工艺的铁观音,工艺则介于正味及拖酸之间。所谓拖酸,指的是轻摇重晾,摇青时间短及轻,茶青相对绿及完整,发酵不足,晾青时间延长,一直拖到煌酸产生开始杀青,故称“拖酸”。削青从茶青采摘至做青,正味工艺大约在24小时内完成,削青工艺大约在36小时内完成,拖酸工艺则在72小时内完成。摇青比正炒轻,较拖酸重,发酵过程不完全,汤色、叶底鲜绿,异杂味少,香、韵均介于正炒与拖酸之间。
嵘麒茗茶(
做茶时摇青的作用是什么
金观音红茶不需要进行“摇青”处理,通常是直接进行揉捻、发酵、炒制等工艺步骤,以制成传统的乌龙茶。
不过,也有一些创新的茶企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了“摇青”环节,以提高茶叶的滋味和口感。
这种做法主要是在揉捻前将未发酵的金观音茶叶置于木桶或竹篮中,进行轻柔的翻动、摇动,以帮助茶叶适度压碎,促进营养成分的释放。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做法并不适用于所有品种的茶叶,需要根据具体的茶叶特点和生产工艺进行测试和探索。
本文《摇青的作用有哪些》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gongxiao-57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