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的功效与作用机理
发酵的定义是“人们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制备产物的过程”,注意了,这里强调了微生物的作用。我们平时所说的茶叶发酵其实只是茶叶自身发生的氧化反应,与微生物无关,确切来说应该叫做氧化,但早已被习惯性称为茶叶发酵。
茶叶的后发酵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酵,由微生物参与起作用,这个过程与发面团、做酸奶、酿酒的发酵是一回事。
那后发酵这个“后”字又是什么意思呢?
制茶过程中,先把茶叶发酵到一定的程度再杀青,就能把酶杀死,终止发酵,把茶类定格了。后发酵,说的就是在杀青后进行发酵,这是制作黑茶的必要工序。
杀青结束,酶是死掉了,但外界还有很多微生物。当然,这些微生物要在合适的湿度和温度下才能活跃起来,如果直接将茶叶烘干,茶叶就成型了,不会进行后发酵。在制作黑茶的时候,杀青、揉捻之后,人们就把茶叶的半成品堆放在一起,利用湿热促进微生物发酵,这个过程就叫“渥堆”。
黑茶经过后发酵之后,会产生一种独特的醇香,与其他茶类截然不同。
黑茶的种类主要有广西六堡茶、湖南安化黑茶、四川边茶、湖北青砖茶、云南普洱熟茶等。制作这些茶都少不了后发酵工序,但为什么这几种黑茶的风味差别也这么大呢?原来,在后发酵的过程中,发酵的温湿度以及时间不同,微生物种类不同,再加上茶树品种不同,制出来的茶口味自然就有差异了。
要说到后发酵工艺的发明,就不得不说说普洱生茶与熟茶的关系。
生普萎凋之后马上就用铁锅炒制杀青,看起来与绿茶制作没什么两样,但实际上炒制的温度低、时间短,并没有把青杀透,接下来也不像绿茶那样炒干或者烘干,而是放到太阳底下晒,部分酶的活性被保留了下来,以至于生普在长期的保存中可以缓慢发酵,越陈越香。
刚制成的生普,刺激性很强,一般也要存放几年,待茶中的刺激物质转化了再饮用。为了加速茶叶的发酵,在1973年,昆明茶厂研究出了后发酵工艺,大大缩短了普洱茶的发酵时间,制成的就是我们现在称之为熟普的茶。大家都知道,生普和熟普的滋味大相径庭,这就是酶促发酵和微生物后发酵所导致的两种结果,这也是生普即使存放再久也不可能成为熟普的原因。
说到这里,可能又有茶友想问,近年来市面上流行的老白茶、老岩茶、陈皮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无论什么茶,无论有没有酶或者微生物,茶在储存过程中都会自动转化,香气、滋味、茶性缓慢变化。这就如同一本书、一把椅子,在时间的长河里都会不可避免地老去。
后发酵,是人类利用微生物来加速茶叶转化过程的工艺,也是制茶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发明。经过后发酵的茶,茶中刺激物质减少,滋味醇厚甘甜,茶性平和,更适合体质较弱的人群饮用。
黑茶的功效与作用是热的
01、产地价值
贡茶故里,号级同源
一个麻黑,半个易武
历史上普洱贡茶除了皇家享用、赏赐近臣外,还被用作大国之礼赠予国外使者,“中国贡茶第一镇”的产地标签更是一种强国文化精神的象征。
号级茶时代是没有高产的密植矮化台地茶的,所以原料基本是易武核心产区野生、野放的乔木大叶种古树茶为主。中吉号麻黑庄园产自于弯弓河流经麻黑村段周边未经人工矮化、多植被混合生态的自然生长旺盛、300年以上树龄的野放型古茶树群落,茶树平均高达5-12米。
中吉号麻黑古树茶园
02、工艺价值
原料决定起点,工艺决定高度
百年号级茶扬名天下,原料多是易武产区混采,而工艺才是号级茶的核心辨识度。与号级茶同源的麻黑庄园,在工艺上也保留了传统号级茶的原料形式,即采摘时肥芽厚叶长长梗,在相对缓慢的生长周期下,采下来的芽、叶、梗以黄金比例拼配,保留了乔木大叶种古树茶内含物质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杀青时轻揉捻大抛条,是为了冲泡时显豁出来的茶气拥有壮阔的气势;压制时手工石磨压饼,则是为了松紧适中利于后期陈化,让其如号级茶般藏之愈久、味愈胜也。
本文《黑茶的功效l及其作用》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gongxiao-18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