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出土的茶具的作用
金属用具是指由金、银、铜、铁、锡等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器具,它是我国最古老的日用器具之一。
本世纪80年代中期,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的一套由唐僖宗供奉的鎏金茶具,可谓是金属茶具中罕见的稀世珍宝。
但从宋代开始,古人对金属茶具褒贬不一,认为用它们来煮水泡茶,会使“茶味走样”,以致少有使用。但用金属制成贮茶器具,如锡瓶、锡罐等,却屡见不鲜。
金属贮茶器具的密闭性要比纸、竹、木、瓷、陶等好,具有较好的防潮、避光性能,更有利于散茶的保藏。
因此,用锡制作的贮茶器具,至今仍流行于世。至于金属作为泡茶用具,一般行家评价并不高,
法门寺茶具整套使用
1987年,法门寺地宫出土了一整套唐代皇室宫廷使用的金、银、琉璃、瓷等食用及饮茶器具,其中有:鎏金壶门座茶碾子、金银丝结条笼子、飞鸿毯路纹鎏纹银笼子、鎏金鸿雁纹云纹茶碾子、鎏金团花银锅轴、鎏金仙人驾鹤纹壶门茶罗子、鎏金双狮纹菱弧形圈足银盒、鎏金摩羯纹银盐台、银头箸、银坛子、鎏金流云纹长柄银匙,还有一些鎏金或银的茶托、茶碗、高足碗等。
法门寺琉璃茶具
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茶具是所有泡茶过程中必备的器具,不单指茶壶、茶杯,被认为对茶的品质有着莫大的影响。明太祖第十七子朱权所著的《茶谱》中列出10种茶具,这还是比较少的了:茶炉、茶灶、茶磨、茶碾、茶罗、茶架、茶匙、茶筅、茶瓯、茶瓶。最早的茶壶使用金、银、玉等材料制成。唐宋以来,由于陶瓷工艺的兴起,逐渐被铜和陶瓷茶具代替。铜茶具相对金玉来说,价格更便宜,煮水性能更好,陶瓷茶具盛茶又能保持香气,更重要的是价格相对较低,所以容易推广,又受大众喜爱。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博物馆保存着一套完整的唐朝皇帝用的纯金茶具。
宋代湖南长沙出产的茶具,十分精美,价值以白金计算。赵南仲曾出黄金千两定制一副茶具具献给皇上。各种茶壶明代供春、时大彬手制的紫砂壶更成为昂贵的艺术品。
法门寺茶具展销会
1997年,原国家邮电部发行《茶》特种邮票一套四枚,第1枚为“茶树”,邮票上的这株茶树就是位于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富东乡邦崴村,它高11.8米,树围约9米,树龄已逾千年,充分证明了“茶树原产于中国”、“饮茶源于中国”这一论点。
第二枚“茶圣”,主图是竖立于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院内的陆羽铜像。唐代陆羽著有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被后人尊称为“茶圣”;第3枚“茶器”,是陕西法门寺出土的唐僖宗供奉的镏金银茶碾等茶具;第4枚“茶会”,是明代画家文征明创作的《惠山茶会图》(局部)。茶会是我国古代文人雅会的常见形式,也是诗人吟咏、画家作画的重要题材,表现了他们以茶会友、亲和礼让,以及追求自然清静、返璞归真的境界。
精美的法门寺茶具
法门寺茶具主要是祭祀用的
本文《法门寺茶具作用,法门寺出土的茶具的作用》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gongxiao-16078.html